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TAAb)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CHB肝硬化)人群中筛查肝癌的成本效果。方法构建40岁CHB肝硬化患者模拟队列,样本量为10 000例。以单独TAAb筛查或TAAb与甲胎蛋白(AFP)并联筛查(TAAb+AFP)为研究策略,以肝脏超声与AFP并联筛查(肝脏超声+AFP)为对照策略,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并对模型效度进行评价。以6个月为周期,通过TreeAge Pro 2020软件实现模拟运转,计算成本和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进行策略间的比较,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建立的马尔科夫模型共有11个转归状态,其中7个为自然转归,4个为临床干预转归,拟合优度为0.969。采用TAAb+AFP策略进行肝癌筛查的终生筛查成本为249 612元/例,人均获得的QALY为7.704年,与肝脏超声检查+AFP策略(247 805元/例)相比,总卫生费用增加1 807元/例,多获得的QALY为 0.014,ICER为127 635元/QALY。当TAAb筛查费高于889.552元,或贴现率高于0.068,或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低于45.1%时,ICER>212 676元/QALY。单次TAAb筛查费为400~600元时,TAAb+AFP策略具有成本效果价值。当支付意愿为70 892、141 784和212 676元/QALY时,TAAb+AFP策略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分别为70.6%、75.3%和77.8%。结论对中国CHB肝硬化人群采用TAAb+AFP策略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具有成本效果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筛查 肝硬化 成本效果分析 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1950-2019年德宏州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德宏州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鼠疫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方法 选取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其到我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自行脱落J管引流技术创伤小和恢复快等显著的优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建议进一步推广。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其选择合适相适应的治疗方式,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 标签: 胆总管探查 胆总管结石 一起缝合 T管引流
  • 简介:摘要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的早期阶段,指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功能受损的疾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能客观反映VCIND患者的脑功能活动,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探索VCIND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指标,为解释其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本文对rs-fMRI 不同分析方法在VCIN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上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在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务人员对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名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基本资料录入到医院数据库中进行两组随机均分,为保障实验的对照性和可参考性,两组内均设置30名患者,并按照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患者的关节功能变化。结果: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的肢体不良状况与关节不良状况恢复时间更短,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实验组各个时间点的关节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研究人员发现选择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并且这一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与传统系统的开放手术基本一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 标签: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胸腰椎骨折 微创手术 改善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急性胃肠炎疫情中GI组诺如病毒基因型别分布和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病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肛拭子标本,荧光定量PCR分型检测诺如病毒GI和GII基因组,采用RT-PCR扩增GI组诺如病毒聚合酶区(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VP1区部分基因片段并测序。运用诺如病毒在线分型工具鉴定基因型别,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RdRp和VP1区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45起疫情142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检出23份为GI阳性,占19%(23/142);119份为GII阳性,占81%(119/142)。20份GI阳性标本PCR扩增产物测序成功。获取的20株诺如病毒RdRp-VP1区序列有6种分型,包括2株GI.1[P1]、2株GI.3[P10]、5株GI.3[P13]、2株GI.4[P4]、7株GI.5[P4]、2株GI.6[P11]。系统进化树显示:GI.1[P1]型安徽株与韩国株(MZ021974)、法国株(MK956173)同属一个进化分支;GI.3[P10]和GI.3[P13]型安徽株与中国台湾株(MN922742)、四川株(MW255366)、韩国株(MZ022026)进化距离较近;GI.4[P4]和GI.5[P4]型安徽株与2019年湖南株(MN938461)、2021年广东株(OK562729)处于一个进化分支;GI.6[P11]型安徽株独立为一个进化簇,与陕西株(MW243609)、日本株(LC646339)进化距离较近。结论安徽省急性胃肠炎GI组诺如病毒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有必要开展感染性腹泻疫情分子溯源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基因型 进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手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抽选88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腕管组(A1组、B1组)和肘管组(A2组、B2组),各44名。其中A1和A2两组在常规手术方法基础上使用显微镜技术行神经内松解术,另外B1和B2组则使用常规神经切开减压术。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 A1、A2组kelly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0.9%、86.4%,B1、B2组优良率分别为59.1%、45.5%,腕管组(A1.B1)与肘管组(A2.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有效性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胫腓骨骨干骨折采取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并发症率。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82例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为例,通过方便抽样法进行分组,各组有41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较少,HSS评分较低,P<0.0。结论:给予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干骨折 效果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指标情况后进行分析,探究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疾病治疗时的应用和疗效影响。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将本院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一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反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中,观察组CD279、CD152、CD28平均荧光强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疾病临床治疗中,验证了PD-1抑制剂结合化疗治疗效果效果显著,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 标签: PD-1抑制剂结合化疗 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短期疗效 T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示效果,并与3种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结核性创面患者(男女各5例,年龄28~77岁),取其扩大清创术中切取并于该院病理科保存的创面石蜡组织进行研究。将每例患者创面石蜡组织制成40张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每种方法10张。计算4种染色方法切片剔除率;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识别检出情况并计数,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识别检出情况;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MTB检出情况;比较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泡沫细胞的亚型分型及其分布、MTB检出率,创面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态清晰度以及MTB与泡沫细胞的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切片剔除率分别为3%(3/100)、1%(1/100)、6%(6/100)、2%(2/10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肉芽肿组织,肉芽肿结构数相近(F=1.284,P=0.28)。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每张切片均检出。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创面肉芽肿组织与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未见MTB;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均显示MTB在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有分布,多数MTB分布于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能区分泡沫细胞是否吞噬MTB;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吞噬了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未吞噬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非肉芽肿组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MTB检出率分别为(89.00±0.08)%、(82.67±0.05)%,明显高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54.56±0.14)%、(44.44±0.13)%(t=-12.495、-7.961,P<0.01)。相较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清晰度更佳(Z=-3.162,P<0.0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MTB与泡沫细胞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分别为(9.11±0.07)%、(9.22±0.07)%,明显低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0.67±0.06)%、(44.00±0.12)%(t=4.569、15.519,P<0.01)。结论相较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呈现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便,能够精确实现MTB与泡沫细胞在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的共定位显像。

  • 标签: 结核,皮肤 泡沫细胞 分枝杆菌,结核 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染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