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工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强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 标签: 乌龙茶 制造工艺 僧人 饮茶法 工夫茶法
  • 简介:<正>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与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与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与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 标签: 心性论 求道 理学研究 无极 本体论 圣人
  • 简介:杨简在建立起自己的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本体之后,继而展开了自己的心学工夫论。为此,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以“意起”为标准的善恶观。杨简认为“意”是心之起,“意”起则心蔽,心蔽则恶生。既然意起生恶,那么阻止恶产生的方法自然就是“毋意”。而要“毋意”,杨简认为只有依靠不借助言辞的直觉。杨简的直觉是指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也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而直接把握本心的方法。进而,杨简认为直觉“毋意”还只是阻止恶产生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体认至纯至善的心的本体,并与之同一。至此,杨简进一步提出了他的终极修养观:明心靠反观,即通过回思反省,达到整全性的复视和体认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

  • 标签: “心” “意” 直觉 反观
  • 简介:我悄悄叫他海和尚。其实他的法名里没有这个“海”字,可不知为什么,我总直觉他和海有些关联。海和尚比我小十岁。初识是在一次国学课上,他和很多人来听课,课间休息时,他走过来问我,是兰若吗?我说是。他说读过我的文字,很喜欢。

  • 标签: 课间休息 “海” 和尚
  • 简介:赵避尘(1860—1942),道号顺一子,晚年称干峰老人,北京昌平县人。著有《性命诀明指》、《三字诀经注》。自称于光绪年间(1875—1908)先拜干峰山桃源观刘明瑞为师,得全真南无派丹真传,后又拜金山寺了然、

  • 标签: 工夫论 内丹 光绪年间 昌平县 桃源观 金山寺
  • 简介:"精白"一词罕见于先秦传世典籍,但在帛书《二三子问》中却集中出现,并作为一个政治话语上的用词被明确提出来。在单字词"精""白"的内涵里,均有德性修养的一面,且上升到君主和大臣治国的高度,此与复合词"精白"的两重内涵是一致的。孔子对此内涵进行了提升,"精白"即是在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基础之上,进行内心道德的修养,此即内圣的工夫。内圣必然兼含外王,圣人行王者之道,以治国平天下,此即外王的工夫。事实上,这是一种儒家工夫论。

  • 标签: 《二三子问》 精白 儒家工夫论
  • 简介:乘火车到武夷山,窗外细雨纷纷,一路掠过稻田和山林在雨中的姿态更加秀美。初到天心岩茶村,就看到村口一个木质牌楼,上面写着红色行书——天心岩茶村。村子里飘荡着香,那种香气是鲜叶发酵过程中形成、如同花木经过雨露之后的清香。

  • 标签: 岩茶 武夷山 木质 香气
  • 简介:如果我愿意的话,我可以成为她麾下的一名骁将,帮她,替她做事,甚至成为她的情人,那样,我的职位会更快地升上去。但是,很可惜,我只是我,只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我。

  • 标签: 金山词霸 新闻敏感性 茸草 计划书 她说 给你
  • 简介:人物:尼师一,侍者一,着牛仔服女孩共三人,各司一职(主、献与发问者)。场景:尼寺(女众道场)。不必设置佛像,字画一幅即可。时间:当代。要求:破除“禅者不立文字”习见,表明一般根器的现代人,之于禅,是需要适当的情节、语言的,但戒烦琐,力求晓畅简洁,整个表演过程不失庄严,但轻松愉悦,可观赏性强。情节:“吃茶去”——“去也终须去”——“吃茶来”。本来不可分、不必分节,以上姑且标识之而己。

  • 标签: 《禅茶小品》 中国 当代 戏剧文学 南方
  • 简介: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子,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子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子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 标签: 王申子“觉即复” “几学” 知行合一 诚敬
  • 简介:<正>"工作至头脑疲惫的午后,只要有心,办公室里偷个闲,你也能拥有一顿美味的下午。"春色大张旗鼓地占领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阳光和轻风在春天的五彩间舞动出

  • 标签: 下午茶 养颜美容 柠檬红茶 吐司 子茶 内分泌系统
  • 简介:人生如三道。品味人生,就如品味云南大理有名的三道。由于每道烤煨的方法与配料都不一样,所以味道也各不相同。第一道:其味甚苦;第二道:苦中带甜;第三道:淡淡有味。如人生。三道,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 标签: 人生境界 云南大理 品味
  • 简介:拙庵的后山传来阵阵山莺的啼叫声,我心想:哦,已经是这个季节了啊。不到三天,莺啼便响遍了整个山谷。也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黄莺之声先于释迦的音。去年如此,今年也同样在花祭来临之前,就先听到了黄莺的音喧啼。

  • 标签: 饮食 山居
  • 简介:“日日忙碌日日昏,半为苍生半为君。桃花落尽蔷薇绽,始知人间夏已临。”今逢乙未立夏H,晨光忽然照亮了窗子,阳光洒在地上斑斑点点。在这充满诗意的早晨,不喝点就觉得辜负了时光。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别人的茶馆。有人问,我正阔论。她来了,悄然落座,安静地听。我突然有些羞涩。她说了什么,我听不见,眼睛却挪不开。无懈可击的行止,优雅,端严,落落大方。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我爱读书.也爱喝茶,书香悠悠.香缕缕,伴我流年的好时光。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爱读书饮茶,姥姥爱养花做美食、每每回想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快乐美好。退休在家的姥爷每天早早起来,姥姥已烧好热水,为姥爷沏好一杯,自己顺手也倒了一杯。顿时,馥郁的香扑鼻而来.姥姥手艺高超,早餐自然也是丰富可口好吃的。

  • 标签: 喝茶 流年 读书 生活 饮茶 美食
  • 简介:朱熹之历史地位得以树立,学术内涵得以彰显,黄斡最是关键人物。避免门人说法歧出,免干陷入门户之争,成为黄棘一生用心所在。北山一系学人在《四书章句集注》之间反复辨析,不论是横向发展抑或是纵向深化,朱学由宋入元,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四书成为学术核心所在。《四书大全》征引其中部分内容,许谦材料最多,其次为方逢辰、金履祥、王柏、何梦贵、欧阳玄等人,共计154条。分析可知,《四书大全》特别留意经文结构分析、文句涵义,北山一系学人于讲论之中厘清文本内涵,体证与诠释并进,尝试在经典诠释当中揭示儒学工夫与境界,确立朱熹学术的价值与方向,提供给了后人诸多的思考成果,值得参考。

  • 标签: 《四书大全》 朱熹 黄斡 道统 北山
  • 简介:去拜访过僧两次,头一回,寻隐者不遇。却有幸见识过他住的庙。那是座瀑布中游的古庙。不像中国传统寺院的三进院建筑,古庙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堡,盘旋而上,恍若置身迷宫。有未竟的木工活散落在墙角,木屑和刨花的味道清新扑鼻,但却空无一人。

  • 标签: 中国传统 中世纪 古庙 见识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