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打浆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报据比边缘负荷理论,利用等效的概念.建立了打浆过程的双变量模型并探讨了模型的正确性,模型为实现打浆过程的自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打浆 过程 数学模型 正确性 边缘 变量
  • 简介:介绍了用有限元法计算盘磨机轴的接触压强,所得数值及分布规律是可靠的;并讨论了轴压人量与直径过盈量及配合长度的关系。

  • 标签: 盘磨机 数值 长度 过盈量 算盘 分布规律
  • 简介:研究了消化反应中各工艺参数对消化后氢氧化钙及苛化后碳酸钙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消化工艺参数对消化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的粒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消化水温度、生石灰固含量、搅拌转速;当搅拌转速350r/min、消化水温度90℃、生石灰固含量10%时,消化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钙的粒径最小.随生石灰粒径减小,其消化速率明显提高,且最终温度和消化转化率也随之提高.氢氧化钙粒径逐渐减小的同时,苛化后碳酸钙粒径也逐渐减小,粒径分布逐渐变窄,苛化率提高,且苛化后碳酸钙平均粒径大于氢氧化钙平均粒径.

  • 标签: 消化 氢氧化钙 碳酸钙 粒径
  • 简介:采用木片浸渍程度数学模型对木片厚度、预汽蒸和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对木片浸渍程度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片浸渍程度数学模型可用以评价各因素对木片浸渍程度的影响,是评价木片浸渍程度的一个有效工具。

  • 标签: 木片 浸渍程度 数学模型 评价
  • 简介:为了降低纸机干燥部热能消耗、提高水分蒸发效率,根据气压分布原理,通过各温湿参数内在关联机理和Matlab编程分析,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干燥部温湿参数动态特征及热能节约原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纸幅干燥曲线受烘缸蒸汽和进风状况共同影响,烘缸蒸汽消耗受进风状况影响;许多纸机干燥部虽运行正常,但是蒸汽消耗并非最低,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大大减少蒸汽用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热风交换系统零位进行优化调节与控制,可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 标签: 造纸机 干燥部 温度 湿度 热风交换 热能消耗
  • 简介:纸机干燥部吹贯蒸汽流速控制是解决烘缸积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吹贯蒸汽流速控制通常采用PID控制器,而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较低、参数整定耗时较长,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本课题在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实现对纸机干燥部吹贯蒸汽流速的精确控制。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和基于基本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相比,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PID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鲁棒性强的优点,能够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文中所述算法已投入实际应用,明显提高了二次蒸汽的利用效率,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吹贯蒸汽流速 遗传算法 PID参数优化 干燥部
  • 简介:在准静态等速拉伸实验得出的纸浆模塑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纸浆模塑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存在的初始弹性阶段、黏塑性阶段和断裂破坏阶段,建立了表征纸浆模塑材料弹黏塑性的流变模型。2种不同纸浆模塑材料的实验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比较吻合。

  • 标签: 纸浆模塑 弹黏塑性 流变模型
  • 简介:对造纸厂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有利于对生产调度进行合理安排,从而降低能耗。本课题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PSO-LSSV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可对造纸厂未来每30min的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PSO-LSSVM算法对短期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时,预测结果的相对百分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约为0.75%,精度高于其他行业的电力负荷预测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数学建模 短期预测 电力负荷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
  • 简介:本系列论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瓶颈理论',并提出了该理论的应用前提是制定造纸厂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这就涉及到应提出适当的界定参数的问题.本文(第二部分)将针对回用水质界定参数的选择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回用水 水质 界定参数 界定方法 封闭循环 电导率
  • 简介:应用拉曼光谱研究了硫酸盐制浆过程的脱木素反应动力学。鉴于木素在拉曼光谱中的分子特征峰出现在-1600cm^-1和-1657cm^-1位置,而这两个峰的高度可代表浆中木素的残余量。据此,脱木素动力学的参数。比如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可以被得出。对一个等温连续硫酸盐制浆过程的研究发现,常规分析脱木素反应只有一段,但用分子理论研究则分成两段,第一段的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a都大于第二段。数据还显示,木素的苯环结构(-1600cm^-1)解聚或碎裂的速率在两个脱木素阶段都较快,而木素支链结构上的碎裂(-1657cm^-1)在第一阶段似乎与苯环结构碎裂相等,但在第二阶段明显减慢了约55%。这说明脱木素反应的主要特征是木素苯环结构的解聚或碎裂。由于化学方法得出的脱木素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都在拉曼光谱得出的动力学参数范围内,这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吻合,同时也证明了拉曼光谱方法即可以包含常规方法的数据又可以揭示脱木素反应的分子信息。

  • 标签: 脱木素反应 分子动力学 估算 拉曼光谱 造纸 纸浆
  • 简介:基于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自动化程度、保证出水水质的考虑,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了用于FNN模型训练和测试的样本数据,并建立了相应的FNN预测和控制模型;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和混合算法完成网络的结构辨识和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而测试数据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2%~8%;建立好的预测控制模型与MCGS组态软件结合应用于实验室的造纸废水处理控制,改变原水COD和进水流量的大小,控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该时刻的加药量,其出水CODcr维持在400mg/L左右,同人工恒定加药量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小很多,只有1.98%,结果表明MCGS和控制算法结合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处理过程。

  • 标签: 模糊神经网络 工业废水处理 预测控制
  • 简介:在介绍置换蒸煮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置换蒸煮控制系统的控制要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蒸煮过程中蒸煮立锅顶部药液温度和底部药液温度的差值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PID控制器参数的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策略。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具有算法简单、搜索能力快、效率高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解决PID参数优化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非常有效。

  • 标签: 粒子群优化算法 PID参数优化 置换蒸煮立锅 温差控制系统
  • 简介:利用“边界层”理论推导出纸张表面水分蒸发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纸张干燥过程物料与能量衡算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某一瓦楞纸机的干燥过程,得到纸张在干燥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曲线以及水分蒸发速率变化曲线,并定量分析了该干燥过程纸张干燥的3个阶段:升温干燥阶段(1#-4#烘缸)、恒速干燥阶段(5#-39#烘缸)、减速干燥阶段(40#-48#烘缸)。当纸张湿含量下降到0.22kg/kg时,进入减速干燥阶段。在线测量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际在线测量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基于“边界层”理论推导的纸张干燥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 标签: 纸张干燥 水分蒸发速率 数值仿真
  • 简介:针对某纸厂棉秆制浆车间出现的蒸煮管腐蚀减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测程序,即在现有超声波测厚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灰色组合模型,来预测该蒸煮管筒体的厚度减薄量,并且用Matlab编程语言实现了灰色组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组合模型能更好地预测蒸煮管壁厚减薄的趋势,通过预测实例及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精度,表明灰色组合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标签: 灰色理论 GM(1 1)模型 组合模型 MATLAB
  • 简介:以木素类模型物对羟基苯丙酸(H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均相Fenton试剂对HL的降解,探讨了体系pH值、H2O2用量、Fe^2+用量、HL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HL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原始pH值4.0时,加入2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O2摩尔比为1∶100,反应6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L的HL溶液,其去除率可达79.2%;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形成协同效应,降解速度显著加快,同样条件下反应20min,溶液中HL和TOC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3%和79.6%。

  • 标签: 均相Fenton 羟基自由基 对羟基苯丙酸 氧化降解
  • 简介:针对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利用物元分析理论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林纸一体化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物元模型。以某林纸一体化项目为例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 标签: 林纸一体化项目 综合评价 物元分析 关联函数
  • 简介:采用铝锆偶联剂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纳米CaCO3水相分散体系的流变数据进行测定,并借助非牛顿流体模型实现流变参数的拟合。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下,改性纳米CaCO3水相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即剪切变稀,呈现假塑性流体特性;在高剪切速率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变化很小,呈现近牛顿型流体特性。采用铝锆偶联剂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可明显改善纳米CaCO3在水相体系中的流动性,使屈服应力、零剪切黏度及极限黏度都明显减小。根据Herschel-Bulkley模型拟合结果,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CaCO3水相分散体系的流动特性指数和屈服应力分别为1.489和2.767Pa,呈现剪切变稠流动趋势,表明分散体系的不稳定性,部分粒子发生团聚;而经2.0%铝锆偶联剂改性的纳米CaCO3水相分散体系的流动特性指数和屈服应力分别为0.880和1.250Pa,呈现明显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分散体系流动性较好。

  • 标签: 纳米CACO3 流变 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