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 标签: 角膜 碱烧伤 动物模型 新生血管 大鼠
  • 简介: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耳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检测。方法制备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的左氧氟沙星热敏性耳用凝胶,根据中耳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5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吸光度(A)和浓度(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即C(mg/L)=12.582A+0.2976(r=0.9986,n=6);平均回收率为100.09%,相对标准偏差(RSD)=0.61%(n=6);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7%;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控释性,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耳用热敏型凝胶具有较好的控释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耳用凝胶 体外释放 立式扩散池法
  • 简介: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自溶素(pneumococcalautolysin,LytA)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肺炎链球菌基因组中克隆肺炎链球菌自溶素基因,然后将该基因插入到pVAX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LytA的重组质粒,制备成超螺旋比例大于90%的核酸疫苗。实验组:BALB/c小鼠5只,对其分3次肌内注射核酸疫苗(100μg);对照组:BALB/c小鼠5只,肌内注射pVAX1空载体(100μg)3次。分别采集小鼠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LytA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扩增出的LytA基因(957bp)基因库中LytA的编码序列(957bp)一致。成功构建了LytA核酸疫苗。实验组小鼠的血清Lyt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克隆了LytA基因,制备了LytA核酸疫苗,后者可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

  • 标签: 中耳炎 链球菌 肺炎 疫苗 DNA
  • 简介:目的:通过对Q值调整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观察来分析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1/05等效球镜低于-12.00D的46例88眼进行非球面切削或标准化LASIK术后进行随访,按术前屈光度数将其分为A组(〈-6.00D)和B组(-6.00~-12.00D)两组,对比各组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1mo裸眼视力、Q值、夜间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及满意率(后3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A、B组内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t=0.62,P〉0.05);A、B组内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0.372,P〉0.05);A组内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眩光:χ^2=2.397,P>0.05;夜间视物质量:χ2=1.263,P〉0.05);B组内非球面切削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光:χ^2=10.85,P〈0.01;夜间视物质量:χ^2=10.85,P〈0.01);术后效果满意率达到98%。结论:非球面切削能明显改善-6.00D以上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 视觉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质量是一个难以描述及定义的概念。人们对质量的评定各有不同的见解。拿出租车旅行来打个比方。你如何评定旅行的质量?你的评定时基于司机是否有礼貌还是车子的豪华程度?或者以你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标准?如果让你的司机来评价同样一场旅行的质量,他们可能认为旅途中没有抛锚或没有被交通事故耽搁就是好。评定质量有很多不同的标准,以那一点为准取决于你的角色。

  • 标签: 手术质量 白内障 交通事故 旅行 出租车 司机
  • 简介:目的:评价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问卷-25,对126例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明显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P〈0.01)。多因素逐步直线回归显示:生存质量的得分年龄、经济收入、遵医行为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在保护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同时,要重视其社会、心理等因素,给予其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期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防盲活动中贫困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年终检查时(距手术后最短时间为一个月,大部分都在术后三月以上)设计了一套质量评估方案,即随机、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检查,包括按8%抽查病历,2%电话随访,0.5%现场入户检查。结果2009年我省贫困白内障手术任务13000例,实际完成13308例。手术方式主要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8%的病人采取了超声乳化手术。病历抽查:93%的病历能按省卫生厅和省防盲办要求的规范执行,其中观察术后矫正视力〉0.3达91.23%,人工晶体植入率97.82%。电话随访结果是老百姓对该项工程满意率达92.30%。现场入户调查结果,对手术效果(100分)评分98.87,对政府组织(100分)等评分99.98,现场视功能检查(包括日常生活对视力的需求)评分(总分40分)37.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主要表现为瞳孔变形和后发白内障。结论按一定比例,随机采取病历检查、电话随访和现场入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是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手术质量的良好控制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rtho-K镜)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55例11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7d,1、3、6mo五个时间点利用OQASTM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Topolyzer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分别获得各参数:眼散射指数(opticalscatteringindex,OSI)、MTF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o)、OQAS值(OV100%、OV20%、OV9%)、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ndexofhighestasymmetry,IHA)、高度离心指数(indexofhighestdecentration,IHD)和不规则指数(aberrationcoefficient,ABR)。结果:角膜塑形镜戴镜前裸眼视力为0.21±0.13,戴镜后7d,1、3、6mo分别为0.48±0.15、0.72±0.14、0.93±0.13、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I配戴前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Fcutoff配戴前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rehlratio配戴前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V9%配戴前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HA配戴前配戴后1、3、6mo分别为4.13±3.59、19.11±15.38、17.78±17.12、34.18±23.34,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HD配戴前配戴后7d,1、3、6mo分别为0、0.02±0.01、0.02±0.02、0.03±0.02、0.03±0.01,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配戴前配戴后7d,6mo分别为0.29±0.51、1.23±0.71、2.10±0.59,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引起视觉质量的下降,但下降程度轻微。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裸眼视力 视觉质量 OQASTMⅡ
  • 简介:1.以下哪种情况引起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的不一样:A)Sturge-Weber综合征B)甲状腺相关眼病c)无虹膜D)颈动脉海绵窦瘘2.和眼内压水平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除了:A)睫状后长动脉收缩压B)房水生成率C)房水流出阻力D)上巩膜静脉压3.预测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A)诊断(即青光眼的类型)B)小梁网色素程度

  • 标签: 试题解答
  • 简介:1.以下不属于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特点的是:A.多数位于视网膜的下半周,特别是颞下方视网膜;B.其病理为血管组织和胶质的不同比例混合性异常增生;C.常见于中老年人;D.多为继发性改变。2.视锥细胞营养不良Stargardt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是:A.色觉异常往往表现在视力下降之前;B.眼底可以表现为“牛眼”征;C.有遗传异质性,可表现为多种遗传方式;D.一般不伴有夜盲。

  • 标签: STARGARDT病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视网膜血管 试题 继发性改变 遗传异质性
  • 简介:1.下列关于视网膜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波起源于光感受器内段;B.b波起源于Muller细胞或双极细胞;C.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振荡电位降低;D.性连锁视网膜劈裂征呈现降低的a波和b波。2.下列关于角膜营养不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格子样角膜营养不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早,10岁前即已发病;

  • 标签: MULLER细胞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角膜营养不良 试题 视网膜电图
  • 简介:1.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以下哪项?A.结膜出血;B.飞蚊症;C.眼内压升高;D.视网膜撕裂。2.关于高度近视治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症状的视网膜裂孔应考虑光凝、冷凝或巩膜扣带术;B.中心凹下新生血管可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C.建议运动时配戴防护眼镜;D.旁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不可行激光光凝治疗。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眼缺血综合征 激光光凝治疗 中心凹 巩膜扣带术 氩激光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安徽省某县09年度11年度分别开展的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各300例(300眼),手术结果的比较,探讨防盲手术培训的重要性。方法手术均由通过培训再培训并获得资格认证的两位医生完成。术前视力〈0.1,排除其他眼病及严重全身疾病。手术方式统一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为Alton晶状体,粘弹剂为玻璃酸钠(其胜,上海产)。术前、术后处理按照安徽省防盲手术要求执行。结果比较两年度病人的早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09年度11年度比较,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比率由49.5%上升至60.4%;术中玻璃体脱出由7%降至4%;角膜水肿发生率由16%降至11%;其他并发症同样明显减少。而每例白内障手术时间也由40分钟减少至22分钟。结论11年度手术质量明显好于09年。并且09年手术是在省防盲中心派一名教师现场指导下完成,而11年度则是完全是独立完成。这些结果均提示通过有效的防盲手术培训,能以明显的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同时也充分证实了防盲手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质量 防盲
  • 简介:对有晶状体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目前主要有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和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phakicrefractivelens,PRL)。对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光晕及眩光症状。本文主要对ICL和PRL植入术后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可植入式接触镜 有晶状体眼屈光性晶状体
  • 简介:人的双眼是在同一个方向面向前方的,而许多动物的眼睛是在头的两侧各一个的(比如马)。正常情况下,人眼运动是协调的,所以物体在每只眼睛的中央成像。由于双眼分开一段距离,所以物体在每只眼成的像,有微小的差别。大脑将来自双眼的像融合,形成一个有深度的三维图像。这种三维视觉(又称为立体视觉或双眼视)给我们深度知觉。这使我们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距离,尤其是在物体靠近我们时。试着只睁一只眼来穿针,你就会更加体会双眼视的好处。

  • 标签: 斜视 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