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生殖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酵母是一种镜下单细胞真菌,通过出芽繁殖。白色念珠菌菌株构成了从阴道分离出的酵母菌的90%。其余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属可以引起阴道炎,而且经常对常规治疗不敏感。尚无证据表明,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阴道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属 单细胞真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阴道炎
  • 简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是目前公认的睡眠呼吸紊乱的“金治疗”方法,如果压力滴定正确.nCPAP的治疗效果可以接近100%。但仍存在面罩问题、气流刺激以及鼻部干燥或充血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使用不方便,费用较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睡眠呼吸紊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突出的皮脂腺(图1)Tyson腺、皮脂腺增生及Fordvce异位皮脂腺是常见的阴囊及阴茎体正常皮肤的变异,但往往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情绪。龟头上通常鲜有皮疹发生。患者虽然对病情能有一定自信,但仍可能出现一些身心症状,造成畸形心理恐怖。

  • 标签: 正常皮肤 男性外生殖器 皮脂腺增生 焦虑情绪 身心症状 阴茎体
  • 简介:植入式心脏装置(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起搏、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defibrillator,CRT-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pacemaker,CRT-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随着植入性心脏设备植入量的快速增加,常规的定期门诊随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对这些患者的及时、全面的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随访及管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成为临床需要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远程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治疗有效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
  • 简介:高质量或学科前沿的文章定稿后,有时因本刊版面的限制,会等待半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见刊。为了加快最新知识的传播,缩短稿件时滞,本刊与中华医学会合作,拟启用电子稿优先出版模式。我们会征求作者同意,把定稿的电子版上传到本刊官网的优先出版版块,先于纸质版与读者见面,供读者浏览。

  • 标签: 电子版 出版 中华医学会 新知识 定稿 读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255例;双腔起搏135例;三腔起搏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正>118例病人分为抗生素液囊袋预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它手本操作方法完全相同。起搏导线全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囊袋位于左或右前上胸部皮下。术后第1、3、5d分别更换敷料1次,第10d拆线出院。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7

  • 标签: 起搏器囊袋 锁骨下静脉穿刺 预防组 起搏导线 操作方法 前上
  • 简介:机械通气的目的是减轻呼吸肌负荷和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同时尽能可能避免人机不同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unginjury,VILI)等各种不良反应。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要求是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以降低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常规机械通气似乎看不到对于ARDS新的具有潜力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器
  • 简介:目的探讨“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校护理专业2010级学生中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1个班60人为实验组,另1个班6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模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种实训模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专职教师与临床护理专家对该组教学方法的评价高。结论运用“院校合作下高职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模式”教学方法体现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实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院校合作 护理技能 综合实训 效果评价
  • 简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正确的护理管理模式尽快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残疾状态,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种类、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质控计划、标准、然后实施.结果每通过一次循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均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令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 方法 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
  • 简介:我国是全球22个高负担国家之一,据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并且农村的疫情明显高于城市。为此我国政府建立起以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行WHO推荐的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施DOT,即直接面试下服药。

  • 标签: 结核病预防 结核病控制策略 药新 督导 政府领导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抑郁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以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郁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伴有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或木僵状态。它可损害人体的整体功能(称之为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明园等调查我国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5.1%~22.5%,同时根椐流行病学统计,重度抑郁症是使人至死的重要原因。这证明了抑郁症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对人身安全方面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如何提高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是患者、家属、医护工作者所期待的问题,也是近几年来护理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病房管理模式对抑郁症康复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病房管理模式 抑郁症 康复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情绪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状况 护理 聚焦解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