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小儿过敏性咳嗽患儿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大环内酯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大环内酯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环内酯组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大环内酯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环内酯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咳嗽,消除气道炎症,促使胸片恢复正常,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小儿过敏性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病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出现的头孢菌素类联合其他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110例,对其联合用药种类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饮酒或服用含乙醇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比例最高为28.2%,其次为联合考来烯胺、中药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联合用药中抗凝血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最低为3.6%;在11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发生过敏样反应患者最多为32例,其次为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结论应加强临床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重视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不可盲目联合用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人体正常菌群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于厌氧菌,同时也是引起多种内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厌氧致病菌项目呈日益增加趋势,而治疗厌氧菌疾病主要方法在于抗生,但是厌氧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新型抗生物应用已成为治疗厌氧菌的新目标;本文为了研究抗厌氧菌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临床使用效果,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抗厌氧菌类抗生素的文献资料进行展开性综述,从而为更多的临床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厌氧菌 抗生素 耐药机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治疗A组、B组、C组、D组,其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头炮曲松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评判标准总有效率、治疗费用。结果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为92%,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为96%,治疗C组与D组的总有效率都为100%;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治疗费用较少,治疗C组与治疗D组的治疗费用较多。结论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头炮曲松钠可有效的治疗呼吸道疾病,且治疗费用较少,值得进行普及。

  • 标签: 不同种类 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应急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多于使用第二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临床中应严格遵守禁忌证合理用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可及时抢救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月接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分为口服药物组和滴注药物组。比较两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程度及类型。结果通过比较口服组和滴注组不良反应发现,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最多。滴注组不良反应为29例,发生率为48.3%,口服组不良反应为6例,发生率为10%,两者比较,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滴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15例变态反应,8例神经系统异常,7例骨骼毒性,4例皮肤反应,1例胃肠不适。3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15例变态反应,8例神经系统异常,7例骨骼毒性,4例皮肤反应,1例胃肠不适。滴注组重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药方式及药物类型对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选取恰当的药物及给药方式,确保有效治疗疾病同时控制不良反应。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分别选择替加环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7年04月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36例)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选择替加环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CRP(C反应蛋白)水平、PCT(降钙素原)水平以及WBC(白细胞计数)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用药总有效率(63.89%)对比,观察组(97.22%)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CRP水平、PCT水平以及WBC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选择替加环药物进行治疗,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比较,在提高用药总有效率、降低CRP水平、PCT水平以及WBC水平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替加环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内科对抗生的选择的合理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70例。并将近几年的我院对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时使用抗生的频率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00张处方,并对此分析应用抗生患者的病情和抗生的用药种类。结果根据对2016年间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疾病患者病例分析,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的使用频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的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对于不合理的抗生使用情况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对于呼吸内科来说,使用抗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法,但是由于使用抗生的方式中存在问题,所以应该对其在疾病的治疗上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合理的抗生使用方法去提高对于呼吸疾病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地降低住院时间并使患者感觉不到特别的痛苦。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用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必净和抗生联合治疗对腹腔感染患者的效果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抗生使用的指导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抗生单纯治疗组(单纯治疗组,37例)及血必净和抗生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8例);同时单纯治疗组又随机分为抗生对照组(18例)及抗生PCT指导组(19例);联合治疗组又分为联合对照组(19例)及联合PCT指导组(19例)。所有患者根据基础病情及感染情况经验性应用抗生,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抗生PCT指导组和联合PCT指导组根据血清PCT水平调整抗生的用量和时间,抗生对照组和联合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其他炎性因子的水平调整用药。观察各组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及抗生的平均使用时间。结果腹腔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水平都有一定的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速度更快,其PCT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单纯治疗组(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的CRP及WBC从第5天开始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单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PCT指导组抗生平均使用时间(5.7±1.5)d明显低于联合对照组(9.5±1.8)d(P<0.05);抗生PCT指导组抗生平均使用时间明显低于抗生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治疗降低了腹腔感染患者PCT、CRP及WBC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并且能改善抗生对腹腔感染的治疗效果,根据PCT的变化确定停用抗生的时间点,有利于减少抗生的使用量。

  • 标签: 血必净 抗生素 腹腔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呼吸道健康的病原体,临床上对儿童该病的干预治疗通常采用的是大环内酯药物。本文拟综述近年来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和机制,并对近年来临床上抗生治疗该病的进展做一总结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借鉴。

  • 标签: 耐药,肺炎支原体,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剖宫产,又称剖腹产,是外科手术的一种。当巨大儿、胎位不正、胎儿呼吸窘迫等情况下造成经从阴道无法自然分娩,或经阴道分娩可能对产妇或新生儿(胎儿)有危险时,就必须采取剖宫产。其术式要求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胎儿,其为Ⅱ类切口手术,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围手术期应用抗生抗感染是必不可少的操作。但是目前,剖宫产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使人体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加,且产妇的用药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产后伤口恢复慢。因此,掌握好抗生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产妇切口的愈合速度以及身体恢复速度,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抗生素的应用 剖宫产 围手术期 预防性用药 进展
  • 简介:摘要呼吸道疾病是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问题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而且患者常常存在着一些并发症,不但会对患者的正常呼吸舒适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还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威胁,造成患者身体免疫力不断的降低。对于临床中收治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比较重要的,我们通常是应用抗生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抗生治疗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当前抗生滥用的情况很多也很普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严格地把好药物的使用关,合理地应用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抗生的合理使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015年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国家相关标准和用药指导原则对抗生的合理应用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所使用药物和抗生共达到12种,抗生使用中还搭配有中药制剂,部分患者临床中存在抗生联合使用的情况。136例老年肺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60例患者经痊愈,占到总人数的44.1%。结论在老年肺炎患者治疗中要按照病理学和药物学原理进行药物选择,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 抗生素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的临床选择与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6年4月的住院病历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抗生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260例病例中有243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主要为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107例是一联用药,占44%(107/243)、97例是二联用药,占39.9%(97/243)、29例是三联用药,占11.9%(29/243)、10例是四联用药,占4.1%(10/243)。以上患者使用抗生均超过1个月。结论呼吸内科应该合理的使用抗生,控制抗生的使用时间,避免滥用抗生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临床选择 应用
  • 简介:摘要预防性应用抗生具体指的是出现感染之前接受抗生药物治疗,一般在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手术中较为适用,一些手术虽然手术之后产生感染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倘若出现感染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治疗。正常女性生殖系统和外界连通,外阴阴道和尿道以及肛门毗邻,非常容易遭受污染,并且阴道中具有正常菌群,包含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例如大肠埃希菌以及加德纳菌等,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例如肠球菌、乳杆菌以及棒状杆菌等,专性厌氧菌,例如动弯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等,另外还包括念珠菌与支原体等,上述解剖学特点和阴道内微生物环境在临床妇产科围手术期间,因为自然防御功能遭受破坏,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出现改变,引发患者正常阴道菌群失调,出现机体感染的内源性病原体,现在普遍认为临床所有妇产科手术都需要接受预防性应用抗生治疗,怎样合理选择抗生种类、给药方式、途径和治疗效果属于目前医学专家们需要考虑的问题1-3,现在依照最近几年国内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现状开展综述。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预防性 抗生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生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治疗,而实验组采取抗生降阶梯治疗,经抗生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病情的都显效控制的有18例,好转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的有效控制人数为22例,临床效率为73.3%,两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临床效率要少于实验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抗生降阶梯疗法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降阶梯疗法 重症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药学干预在促进抗生合理用药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到12月医院收治的行药学干预治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将其作为干预组;纳入2015年1月到12月医院接收的100例未行药学干预的门诊与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生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抗生使用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降低,抗生合理使用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除了抗生二联用药率之外,干预组患者的抗生单一用药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抗生三联及以上用药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的抗生口服用药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抗生注射剂用药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药学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抗生使用率,显著提高抗生应用合理率,在促进抗生合理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在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全部患者都使用抗生进行治疗,我们要掌握患者应用抗生的基本情况。结果在本科收治的患者中,使用频率排在第一的抗生是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等,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实际的临床中存在着许多的联合用药的情况,合理的应用抗生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结论在呼吸内科治疗中合理使用抗生是需要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特别是要预防抗生药物滥用情况的出现。

  • 标签: 抗生素 呼吸内科 临床医学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抗生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抗生性腹泻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单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思密达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复方嗜酸乳杆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时间。结果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和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大便次数时间和大便性质改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治疗小儿抗生相关性腹泻,改善患儿大便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益生菌 复方嗜酸乳杆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机体造成的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多,其中又以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对于抗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抗生的使用挽救了大多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滥用现象严重,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失败等案例也越来越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的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循证药学的产生、实施过程、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循证药学 抗生素 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