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中、孕期胎儿畸形临床诊断中实用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三维彩超对中、晚期孕产妇做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所查中晚期孕妇2785例,共查出胎儿畸形52例,漏诊2例,随访54例畸形胎儿经正常分娩或引产后,均得到证实。结论利用彩超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胎儿畸形,指导临床早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中晚孕期超声诊断胎儿畸形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睡眠与身体质量指数(BMI)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如果是“夜游神”,比起他们较早就寝的同龄人来说更容易肥胖。该研究结果刊登在美国《睡眠》月刊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室电位检查对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入选671例室性早搏患者,分别行心室电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n=63)和阴性组(n=608)。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实际基础疾病用药。此外,再根据患者早搏症状严重程度选择美托洛尔,如早搏症状较轻则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患者随访一年,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房颤、室颤、室速、室扑、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引起的住院)。结果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间患者的基础疾病存在明显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8%,阴性组为0,差异很明显,有P<0.05。结论心室电位阳性的室性早搏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阴性患者,心血管风险较低,故心室电位检查对室性早搏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心室晚电位 冠心病 房颤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超声筛查方式筛查中期和晚期孕期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本院经超声筛查确认胎儿是否畸形病例2000例,对比筛查结果和引产或产后具体情况,分析筛查准确性及筛查意义。结果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畸形86例,引产或产后证实胎儿畸形88例,畸形检出率97.73%,显著高于漏诊率2.27%,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神经系统畸形、颈部囊性淋巴瘤、颜面部畸形、心血管畸形、内脏发育异常和四肢畸形的检出率分别为29.07%、18.60%、17.00%、16.28%、11.63%、6.98%,各畸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24周胎儿畸形检出率48.84%,明显高于25~28周、33~42周胎儿畸形检出率15.12%、10.47%,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筛查中孕期畸形胎儿检出率较高,对各类畸形和各孕期畸形胎儿检出率也较为理想。

  • 标签: 胎儿畸形 超声筛查 中晚孕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7年收治的2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依据是否实施断脐,分成对照组(正常断脐,86例)和观察组(断脐,176例)。观察两组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72h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红蛋白、胆红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断脐用于剖宫产术,基本不影响产妇预后,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

  • 标签: 剖宫产 晚断脐 母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外科夜班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情况。方法2011年4月,以自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问卷(MBI-HSS),对湘潭市3所市级医院48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神经外科夜班护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73.9%的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中高度倦怠,52.2%的护士有中高度的情绪情感疲惫现象,有21.7%的护士有中高度的去人格化倾向;工作满意度较高的护士,工作倦怠程度低。结论神经外科夜班护士群体存在工作倦怠。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士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断脐模式对新生儿在娩出过程中实施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孕产妇分娩期间行常规断脐干预,观察组孕产妇分娩期间行断脐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现产后不良事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娩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水平和家长对分娩期间新生儿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断脐模式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断脐 新生儿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和面积变化分数(fractionalareachange,FAC)评估正常中孕胎儿右心室(rightventricle,RV)收缩功能。方法分别测量165例正常中孕胎儿TAPSE、右心室舒张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diastolicarea,RVEDA)及右心室收缩期末面积(rightventriclarend-systolicarea,RVESA),计算RVFAC,并观察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胎儿TAPSE、RVEDA及RVESA随孕周增加而增加(P<0.05),RVFAC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胎儿TAPSE与RVFAC能简便准确的评估右室收缩功能,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与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尼勒克县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297例,分为2组早发组145例;发组152例;对比二者的一般情况及孕妇器官受累。按照单器官、两器官及多器官损害的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有家族史者高于发组(P<0.05);终止妊娠孕周早于发组(P<0.05);在期待治疗时间上,早发组与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单器官受累为主。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肾脏(27.99%)损害高于发型,发型患者心衰及脑病的发病率高于早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痫前期孕妇的器官损害是有差异的,有必要进一步对子痫前期的分类及特点进行探讨。

  • 标签: 早发型子痫前期 晚发型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45岁以后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称为发型AS(1ate—onsetankylosingspondylitis,LAS),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容易误诊,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此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现列举我院住院发现的4例明确诊断为LAS的病例并分析,并初步讨论。

  • 标签: 晚发型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原因,并吸取教训,防止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经询问病史,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来诊断;结论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临床诊断治疗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多请教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误诊及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

  • 标签: 晚发性 维生素k 缺乏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早发型和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败血症新生儿60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30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早发组)以及30例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发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开展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组中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呼吸暂停率、喂养不耐受率均显著高于早发组(P<0.05),而在母体孕期发热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血小板减少率方面均显著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其早发型与发型的临床特点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根据其母体以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区分,继而有效的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败血症 新生儿 晚发型 早发型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弹性蛋白酶水平与早发型和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8例发型子痫前期(妊娠>34周)、8例妊娠期相同且血压正常的孕妇的血清样本,使用ELTSA法测量血清弹性蛋白酶的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弹性蛋白酶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这些升高对早发型子痫前期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发型子痫前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弹性蛋白酶水平在早发型和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中均有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更突出。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弹性蛋白酶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对中孕期胎儿心脏卵圆孔大小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中,随机选取300例妊娠16~40周超声心动图未发现有心脏及其他系统重大畸形的胎儿,监测其房间隔卵圆孔的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的变化。结果对于孕16~40周的胎儿其卵圆孔大小约为6±2mm,其测量值随着孕周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对于中孕期的胎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可以方便简单地测量其房间隔卵圆孔的大小、形态,卵圆孔的测量值是评价胎儿心脏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中晚孕期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卵圆孔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的45例婴儿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判断,及时合理治病,出血情况均在12h内控制;治愈率80%,病死率20%,后遗症发生率20%。结论婴儿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该病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晚发性 维生素K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晨服和服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共168例高血压患者分成晨服和夜服组,各为79例患者,治疗后观察SBP/DBP、dSBP/DBP和nSBP/DBP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改变为杓型高血压。而晨服组为19例,占24.1%;夜服组为51例,占64.6%,两组治疗后,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两组患者在SBP和DBP上进行对比分析,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替米沙坦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显著降低高血压,达到保护人体器官等方面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改善夜晚血压起伏,减少非杓型血压患者的例数,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替米沙坦 晨服 晚服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对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液高凝状态的评判。孕妇凝血功能表现为一种高凝状态,并保持动态的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不同妊娠期可选择不同的单项检测指标观察体内高凝状态,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敏感度更高,更利于临床发现血栓形成,有助于病理妊娠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贝克曼ACL-ELITE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196例妊娠晚期孕妇(测定组)及126健康非妊娠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并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D-D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不同妊娠期可选择不同的单项检测指标观察体内高凝状态,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敏感度更高,更利于临床发现血栓形成,并对DIC的发生和产后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 高凝状态 联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