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看《鲁迅书简》及《两地书》,抬头多称以“先生”、“君”、“兄”之类。鲁迅之于对方称呼,向不穷究,含糊敷衍过去即罢。这很符合中国民俗国情。一般年高者、学富者、崇敬者,可谓先生;道相似者,不客气之朋友,泛友;后辈,可称“君”、“兄”。倘若推敲穷凿,则反不好。有一次鲁迅给萧军信中涉及到其夫人处,顺便称之为“悄女士”,结果被提出“异

  • 标签: 萧军 中国民俗 许广平 心理活动 平曾 扬子晚报
  • 简介:常人印象中,魯迅是25岁(1906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因幻灯片事件受剌激,愤而弃医投身文学事此,发愿用文学唤醒国人。事实上,魯迅直到37岁(1918年),才写了第一篇白话小说。那么,37岁之前的魯迅在做什么呢?做公务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做“官”。从日本回国后(1909年),鲁迅是师范学校的普通化学老师。绍兴一“光复”(1911年),他被委任为“浙江山(阴)会(稽)初级师范学堂监督”,也就是校长。

  • 标签: 公务员 鲁迅 留学期间 白话小说 普通化学 师范学校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战线上的主将,鲁迅与报刊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也构成了他的主要文化生活环境.他不仅密切关注着革命的和进步的报刊宣传工作,也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各种反动报刊作过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对当时各种新闻现象进行过独具特色的解读和评价.他的杂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当时的新闻报道有感而发,属于新闻(媒介)批评范畴.

  • 标签: 鲁迅 新闻批评 新闻思想 新闻写作
  • 简介:给作家排座次,其实是个很无聊的事,因为文学不能强求审美标准和尺度统一,也不是靠投票就可以决定。说到底,在基本审美能力具备的情况下,文学作为一种被欣赏的对象,完全可以由个人的好恶;央定。或者说,哪怕是再有名的评论家所认为最好的作家作品,只要是读者不喜欢,完全可以扔一边。强迫人喜欢,是一种恶劣的霸道的强迫症,这话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这样说。

  • 标签: 文学 鲁迅 审美标准 审美能力 作家
  • 简介: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生存的基础。受众研究是提升媒介生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媒介的受众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被动的、建立在对传播过程完成后受众的各种反应的测量和评估基础上的马后炮式研究,而对媒介传播之前的相关研究却付诸阙如。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的受众研究的特点:

  • 标签: 受众研究 大众传播媒介 生存质量 传统媒介 市场竞争力 重要途径
  • 简介: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科学研究逐渐功利化,其主要问题如科研人员浮躁,科研价值导向偏离;科研选题浮于表面,避重就轻;科研评价制度不合理等。本文着重就上述问题提出加强学术规范,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 开展学术批评,加强学术监督;不断完善科学研究评价制度三个方面主要对策。

  • 标签: 高校 科学研究功利化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残雪后现代主义叙事,对于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些许新的路径。本文主要介绍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与残雪小说的特征,重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本呈现,包括审丑的艺术世界,异化的叙述者,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小说叙述的反逻辑性,荒诞世界中的灵魂反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残雪及其作品与传统对立,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的运用正是这内外交互影响下在其作品中的特色显现。

  • 标签: 残雪 小说 后现代主义
  • 简介:成都漆器,又称卤漆,是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之一,成都漆器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以竹木胎为主,胎形多样,线条优美,造型典雅,黑红二主色绚丽和谐。雕填工艺是现代成都漆器的"绝技"。

  • 标签: 成都漆器 特征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媒体入世报道进行梳理和研究,为以后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从中发现问题,以提高媒体应对重大事件报道的能力。我们选取在各个层次具有代表性的8种报纸,既有中央级的党报《人民日报》,也有地方性的党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同时也采用了《经济日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这样中央和地方级的专业经济类报纸,另外也兼顾到了通俗类大众化报纸如《华西都市报》(四川省)、《新闻晨报》(上海市)、《南方都市报》(广东省)。时间确定为入世报道最为集中的2001年10月25日至2001年11月25日,力求使我们的研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 标签: 中国 入世报道 新闻媒体 新闻报道 报道视野 报道风格
  • 简介:在我国现时语境下,媒体融合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由初级整合阶段步入深度融合阶段。创新是我国媒体深度融合的源动力,技术、市场、资本、政府等要素是我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动力支撑。2014年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从关键环节入手,凝聚媒体深度融合正能量,开创媒体深度融合新局面。

  • 标签: 媒体深度融合 新媒体 传统媒体
  • 简介:受众调查,是读者、听众、观众调查的总称,也是我们认识受众地位,了解受众特点,体察受众心态,发挥受众作用的一项基本功。广播电视受众调查,是广播电视机构或社会其他专门机构对听众、观众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多年来,一般采取这样两种方式:一是定期举行的、经常性的基本项目调查,如某广播电视台、站的视听率及收听收视意见、要求等调查;二是不定期或一次性的专题调查,如当前对新闻宣传如何着眼于稳定、着力于鼓劲的专题调查。经常性的调查有利于作长期、纵向的分析研究,专题调查有利于某一特定的问

  • 标签: 受众调查 广播电视受众 广播电视机构 视听率 专题调查 电视节目
  • 简介: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无可否认地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也就是说作为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形式下,需要对我们的受众进行一番新的动态性的考量和研究。就广播行业而言,听众的心理要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进入这一行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听众研究 广播行业 大众传播 文化理念 技术层面 传播形式
  • 简介:7月4日,微信公众号"当代金融传媒"(ddjryj)发布两篇文章,标题分别为《〈当代金融研究〉创刊!砥砺奋进铸华章,继往开来谱新篇》和《〈当代金融研究〉征稿启事》。文章透露,《当代金融研究》已于2017年6月正式公开发行。据介绍,《当代金融研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1月批准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50-1216/F,国际统一刊号:ISSN2096-4153。

  • 标签: 当代金融 国际统一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学术期刊 西南大学 学术团队
  • 简介:对农传播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切入.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生态结构以及功能失调的现状,并就此提出几点调节农村文化传播生态平衡的建议。

  • 标签: 农村文化传播 传播生态
  • 简介: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报刊长大的。由于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关注报业、研究报业、学习报业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阅读报纸,转而从网络、手机,

  • 标签: 数字报业 报业发展 分散 成果 教育工作 新闻传播
  • 简介:案头搁着60万字的《话语研究——多学科导论》[1](周翔[2]译,2015年版),沉甸甸。这部由众多领军学者撰写各章而成其特色的皇皇巨著,被视为主编者一一话语分析开创者之一——梵·迪克[3]“所有论著中的一大里程碑”,全书集中呈现话语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及其最新应用,成为“话语分析和话语研究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全面指南”。

  • 标签: 话语研究 多学科 导论 迪克 解读 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