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鲁迅研究始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和标高,并引领着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走向。在2007年,鲁迅研究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蓬勃的创新活力,一大批研究论著为“鲁学”开拓着新路,也为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积累着巨人的学术潜能。

  • 标签: 鲁迅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述评 创新活力 研究论著
  • 简介:<正>李何林,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博士生导师。1904年1月31日,李何林出生于安徽霍邱县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庭贫困,11岁才入私塾读书,学名李延寿。1916年进霍邱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第一,靠奖学金和校长资助读了两年。1919年,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李何林考入阜阳师范学校。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新青年》、《新潮》、《小说月报》等新书刊,同时接受了"科学、民主和唯物史观"新思想。

  • 标签: 李何林 鲁迅研究专家 高等小学 新书刊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 标签: 鲁迅 研究 “为人生”
  • 简介:比较文学是一门仅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却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学科。它不等同于古而有之的比较方法。首先,“它是一种前景,一种观点,一种坚定的从国际角度从事文学研究的设想。”也就是说,它是逐渐打破了民族文学的孤立状态,不断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自觉的比较意识。第二,就方法而论,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也有特定的内涵,即它只限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比较,而不包括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之内的比较。第三,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贯穿在整个研究的始终,已不再是一种一般的方法,而具有学科的性质。总之,比较文学是把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把各国文学置于这

  • 标签: 鲁迅研究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平行研究 外国作家 历史时代
  • 简介: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 标签: 鲁迅 研究 “为人生”
  • 简介:鲁迅没有过时,鲁迅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当下的鲁迅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一是发掘鲁迅的和谐文化资源;二是总结鲁迅的文化斗争经验,回应当前文化思潮的不良倾向;三是鲁迅精神品格研究,防止鲁迅被“软化”;四是深入开展鲁迅生平研究;五是拓宽鲁迅作品研究的空间;六是拓展鲁迅的比较研究;七是开拓文化视角新领域;八是拓展鲁迅作品教学研究;九是加强鲁迅研究研究

  • 标签: 鲁迅 鲁迅作品 鲁迅研究
  • 简介:《“他者伦理”‘身体思维”和“三个鲁迅”——论(示众)》在引文注释方面存在着诸多失误,堪称“硬伤”累累。这种情况在当前的鲁迅研究中并非个案,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直接原因在于学术态度上的不够认真和严肃,根本原因则是当前日益浮躁化、功利化的学术风气。

  • 标签: 鲁迅 引文 注释 学风 《示众》
  • 简介:钱理群的鲁迅研究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采取了“单位观念、意象”研究方法,对鲁迅文学世界中最具鲁迅个性色彩的单位观念、单位意象进行文本细读,把握鲁迅深邃复杂的精神与心灵世界。同时,在对鲁迅文化精神探寻中观照现实,对现实进行严峻而理性的反省,在对历史与现实的上下求索中,达到与鲁迅的精神与生命的感通与交融,凸现其“不合适宜”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与精神追求。

  • 标签: 钱理群 鲁迅研究思想 单位观念 意象研究 现实反省
  • 简介:本文以鲁迅研究领域中权威工具书、高校教材、学术专著等大量事实为依据,做出“鲁迅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是一个‘盲区'”的论断,概括分析了“盲区”的存在模式、延续时间、存在层次、范围和形成原因.呼吁重视对鲁迅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

  • 标签: 鲁迅研究 批评理论研究 盲区
  • 简介:19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鲁迅研究已经历经三十多个春秋。在这三十多个春秋里,鲁迅研究可谓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代不乏人。根据相关史料,鲁迅研究的第一代学者是王瑶、唐弢、李何林、林辰、王士菁、薛绥之、彭定安、吴中杰等等人,他们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接触鲁迅作品,直到1980年代依然笔耕不辍;第二代学者是孙玉石、王得后、林非、陈漱渝、袁良骏、朱正、林志浩等人,他们基本是在1950、60年代的高校接受苏联模式的文学教育。

  • 标签: 鲁迅研究 发生学 主持人 70年代 鲁迅作品 民国时期
  • 简介:学术研究要经受历史的检验,时间会无情地淘汰掉平庸之作,而将那些对学术发展乃至文化建设有重要价值的著述凸显出来。重读《鲁迅和中国文化》。进一步感到这是鲁迅研究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力作。

  • 标签: 鲁迅研究 分析 诠释 开拓 研究思路 思考空间
  • 简介:本文论述了鲁迅与林语堂围绕“费厄泼赖”展开论争和交往的前后情况,认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才能解开谜团,昭示事物的真相。为此,鲁迅研究应打开新的思路,拓宽新的渠道。

  • 标签: 21世纪 鲁迅研究 文化内涵 杂文
  • 简介:战后日本辉煌一时的鲁迅研究,进入198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转型的发生和思想学术新趋势的出现,原本受到关注的文学与政治、中国革命和日本乃至亚洲的现代性、民族与个人的主体建构等等议题,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思考中心。而研究方法和阐释架构上也出现了从综合的思想评论和社会历史方法向以更为科学规范的思想史、社会文化史、比较文学、文本分析等方面的转变。本文将北冈正子以实证方法和文化比较分析为特征的鲁迅研究置于上述背景之下,考察其成就、影响和方法论意义,并试图阐明其对中国鲁迅研究未来发展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战后日本鲁迅研究 北冈正子 实证研究 方法论意义
  • 简介:伊藤虎丸认为鲁迅对于外来文化采取的是"抵抗性接受"的态度;一是鲁迅从来不接受既成的理论、信念和教条;二是鲁迅接受任何一种理论信念,都要"在自身内部来寻求逆转";三是"回心"式的"以抵抗为媒介"的特点。通过对鲁迅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研究,伊藤虎丸反省与批判了日本战后近代化的问题。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在鲁迅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既是时代问题,也是他自我生命主体内部不断纠结的问题;其次,伊藤虎丸的问题是哲学性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些问题所具有的情感性特征;再次,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突发的,漂移的,或者转瞬即逝的,而是一种"执着之念"。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对当下中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在于,在鲁迅研究明显地走向专业化、学术化、学院化的时代里,鲁迅研究更需要鲁迅精神的回归,鲁迅研究者只有切实地以自己的精神主体去感受时代的律动,才会有真正的问题意识的产生。

  • 标签: 伊藤鲁迅 抵抗性接受 终末论 当代启示
  • 简介:一、“竹内鲁迅”之后:研究史的回顾薛羽:尾崎老师,您好。日本是海外鲁迅研究最为发达的地方,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传统。近几年,您一直在东京大学开设“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史论”的课程,很大篇幅是研读日本的鲁迅研究论著或论文。中国国内对此虽然有一些翻译和介绍,但很有限,您能给我们勾勒一个基本的研究史线索吗?

  • 标签: 鲁迅研究 战后日本 访谈录 教授 现代文学研究 东京大学
  • 简介:新时期新疆鲁迅研究的基本走向和主要成就:由围绕教学的微观研究趋向宏观性学术探讨、鲁迅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中心话题以及视野的不断拓展和新理论方法的广泛使用。而开掘深度的不够、理论阐释的不足。新方法运用的生硬则是主要缺憾。

  • 标签: 鲁迅研究 鲁迅杂文 鲁迅作品 回顾与评述 新疆师范大学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研究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显学”。经过几十年来几代学者的积淀,出版的专著、论文汗牛充栋,不少学人大有“开辟真难为”之感。如果不能突破现有的研究格局,从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揭示出被既往研究所遮蔽的文化景观,就可能是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低层次、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因此,欲将21世纪的鲁迅研究推向新的境界,首先要拓展眼光,拓新领域,在更为恢弘的文化视野中解读鲁迅思想的深刻性。

  • 标签: 鲁迅 民俗文化 写作 收获 中华民族 文化景观
  • 简介:鲁迅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的宝贵财富。鲁迅研究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鲁迅的认识和研究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对于鲁迅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以2007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分卷转载的有关鲁迅研究的32篇文章为例,探讨近两年来鲁迅研究的动向。

  • 标签: 鲁迅 研究 动向
  • 简介: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 标签: 鲁迅 悲剧小说 社会悲剧 个性悲剧 情感型悲剧 理智型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