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在社区高血压病治疗中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控制血压,发现特殊类型高血压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统一培训测量血压方法,指导患者在家中测量并记录血压值,全科医生根据患者所测血压,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等。结果开始实验第0天,血压达标率为13.79%,2周后,22例患者平均血压达标,达标率37.93%,3例患者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转至上级医院;4周后27例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率为46.55%,21例血压未达标但明显降低,并且血压变异性减小。发现1例白大衣高血压,6例无明显改变。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社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方案的依据,使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患者血压变异性减小,患者明显获益。

  • 标签: 家庭自测血压,社区,治疗依据,血压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用于隐匿性高血压临床诊治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之间收治的50例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监测结果。结果所有50例观察对象的平均血压水平为(129.2±40.3)mmHg,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隐匿性高血压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血压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进行心理干预一月,比较其血压变化。结果统计学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值有显著性差异,血压下降值为9.03±9.64/4.47±5.60mmHg。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血压降低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心理干预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健康教育、自测血压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年龄段为(30-75岁)之间,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甲组为健康教育基础上自测血压患者,乙组未健康教育、自测血压患者,将两组进行对比及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自测血压 高血压 疗效 健康教育概念 高血压概念 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300例医院收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的病历档案以及孕产妇保健资料观察患者从产前至产后30天的血压情况以及变量关系,并使用条件分析法对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血压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产后30天血压恢复正常有267例,痊愈率为89.0%。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30岁、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产后高血压持续的相关因素。结论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产后其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产后血压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体位陛低血压(OH)的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min内,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国内统计7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可高达30%~50%。而在住院的老年人中,甚至有高达67%的发生率。OH合并卧位高血压(SP)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类型,OH与SP共存造成了治疗上的矛盾,对其中一种状况的治疗都有可能导致另一状况的恶化。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1例OH合并SP的高龄患者,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 高血压 护理 卧位 老年人 改变体位
  • 简介: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特点,选取3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测试。结果如下:(1)昼夜均值:19.3/12.8kPa;(2)日间均值:19.6/12.4kPa;(3)夜间均值:18.1/11.5kPa;(4)血压负荷:日间负荷:61.68%/63.67%,夜间负荷:76.71%/53.82%;(5)夜间血压下降率7%/8%。

  • 标签: 动态血压 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对其血压水平控制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0例的常规组与强化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强化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差异显著,强化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p

  • 标签: 强化护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17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率为100.00%,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情况应用最多的是CCB(89/51.74%),应用最少的是复方制剂(11/6.40%)。172例中,76例(44.19%)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低危心血管风险、公费+医保、联合用药、规律服药时间每年>9个月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应用CCB、ACEI、β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年龄<55岁、自费+新农合、中高危心血管风险、未联合用药、每年规律服药时间≤9个月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用药情况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按世卫组织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处理对照组,干预组的患者,分别于就诊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护理人员进行血压监测、药物治疗、行为、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测定结果,做X2检验分析,P<0.05,两组数据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促使改变行为,为血压控制带来有利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护理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状况。方法选取经常到社区就诊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50例,利用相关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软件,收集其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随诊资料。结果在所收集的3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其血压状况达到140/90mmHg标准的人数比例为65.71%,达到150/90mmHg标准的人数比例为85.71%。所选取的患者的基线血压、3个月及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60.00%、63.14%、63.71%。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促使其在血压状况得到良好控制改善的同时,对于高血压病症的认识度也有所提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社区随访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宜兴地区4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宜兴市徐舍镇5个村40岁以上的人群24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暴露史和个人疾病史等相关信息,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检测血糖、血脂和CRP等生化指标。结果(1)实际参与调查人数为1899人,应答率为79.13%,收集有效问卷1897份,有效率为99.89%;(2)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RP与收缩压、舒张压之间无统计学联系(r=-0.023,P=0.316;r=-0.027,P=0.246);t检验结果显示,CRP升高组(≥3.23mg/L)与CRP正常组(〈3.23mg/L)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亦无显著差异(t=1.224,P=0.221;t=0.266,P=0.790)。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后,在体质指数正常(18.5~23.9kg/m2)人群中,CRP与高血压关联的OR(95%CI)为1.509(0.981~2.230)。结论CRP升高与收缩压、舒张压无线性关联,而体质指数正常的人群中,CRP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血压患者中采取强化健康教育对改善血压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本院心内科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参照组(n=31例)与实验组(n=3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开展强化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经不同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22%、舒张压(77.69±3.12)、收缩压(128.12±4.11)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40例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和心理指导,并比较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NISSEIDS250型无创伤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30例)、原发性高血压1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2级组(40例)、原发性高血压3级组(38例)的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2级、3级组夜间平均血压接近或超过日间平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实时监测分析状态额规律。方法选取无创伤形式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标准血压患者实际的血压变化程度。结果两组对比动态血压值均存在波动性规律状态,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的患者峰值更加突出,两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昼夜规律性变化,昼夜节律消失与正常规律性质的节律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问题。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在出现峰值前进行更加合理的用药,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整体水平,逐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左心室肥大问题,逐步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发病率问题,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问题。

  • 标签: 原发性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