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4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者32例,行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对照组32例,行雾化吸入+人工叩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小儿肺炎可取得突出效果,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4例,采取随机分配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者32例,行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对照组32例,行雾化吸入+人工叩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雾化吸入+机械治疗小儿肺炎可取得突出效果,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在支气管肺炎儿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支气管肺炎儿童取样76例,入院时间2022年01月至2023年05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儿童,分别给予机械治疗配合护理(实验组)和人工叩击治疗配合护理(对照组),观察儿童康复效果。结果:儿童康复时间比较,实验组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短,P<0.05;肺功能指标比较,实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支气管肺炎儿童治疗中应用机械治疗配合护理,能够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儿童肺功能指标。

  • 标签: 支气管肺炎儿童 机械排痰 肺功能
  • 简介:经典的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通过求解信号的上下2条三次样条包络曲线的均值曲线,实现对原始信号的分解。但是对于非平稳、非线性信号,包络平均无法代替真正的局部平均。另外,基于包络平均的分解方法还会引入极值过冲和欠冲问题。利用B样条的良好局部性质直接计算信号的局部均值插值曲线,克服了三次样条包络方法在EMD分解中的不足。通过对旋转机械故障振动信号的分解处理,表明基于B样条局部均值插值曲线的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得到的固有模式函数更符合信号的真实物理意义,分解结果更好。

  • 标签: 经验模式分解 固有模式函数 B样条曲线 振动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Ⅱ组和Ⅲ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Ⅱ组进行常规拍背护理,Ⅲ组开展振动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更好,P<0.05。结论给予慢阻肺患者采用振动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运动耐受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效仿。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受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振动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共将72例慢阻肺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振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干预 慢阻肺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5振动机对治疗重症有机磷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急诊EICU2014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6例有机磷中毒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采用G5振动,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法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G5振动。密切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日量、血氧饱和度(SpO2)、肺片变化及效果。结果在治疗7d后,实验组有效率为78.3%,高于对照组(65.2%),经统计学分析,x-=6.258,P<0.05。结论应用G5振动机对重症有机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肺部并发症预防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避免因人工叩背手法不熟练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显著减轻临床工作者强度。

  • 标签: G5振动排痰机 有机磷中毒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共收治的10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道组(34例),振动机组(35例)和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量及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共完成642例检测,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应用组(228例次)前后的平均量显著增多,呼吸频率和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振动排痰机 气管切开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泵雾化吸入联合振动在治疗婴幼儿肺炎中的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3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气泵雾化吸入后给予吸。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气泵雾化吸入后给予机械振动、吸。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发热时间、咳嗽咳痰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状况好转,费用及成本效果比-低。结论气泵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治疗可有效解决患儿液积聚,改善肺部体征,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振动排痰 肺炎 雾化吸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体外振动仪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4例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扣背法,观察组22例,采用体外振动仪。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住院治疗后第一天平均量明显超过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后第四天平均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七天平均量明显大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外振动仪应用于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仪 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振动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12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摸球法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6例行常规护理,试验组56例行振动护理,评比2组生活质量、运动耐受性的差异。结果:与护理前相比,2组的6min行走距离长于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护理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受性,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生活质量 运动耐受性 振动排痰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振动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临床 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COPD 老年 患者 84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振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振动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 治疗 COPD 老年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显著,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振动排痰 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肺功能 血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机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堵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对照组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振动机,观察1w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7.6%(P<0.05);动脉血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优(P<0.05)呼吸困难减轻、咳嗽减轻、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采用振动机并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堵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纯雾化吸入治疗相比,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 标签: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机
  • 简介:【摘要】目的 选择尘肺患者,对其肺功能、生命质量进行探究,以期明确体外振动护理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自我院呼吸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随机纳入80例尘肺病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40例,辅以体外振动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包括肺功能、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体外振动护理可强化尘肺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改善肺功能,优化生命质量,值得优选。

  • 标签: 呼吸内科 尘肺 体外振动排痰护理 肺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振动护理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2022年12月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前后对照设计,每组40例COPD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额外接受振动护理,而对照组仅接受标准药物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振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 < 0.05)。结论:振动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在COPD患者的综合护理中,应积极推广振动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医疗负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振动排痰护理 肺功能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慢阻塞肺患者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7~2021-7慢阻塞肺患者90例,选择平均方式,将其分为以下2个小组,常规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对策;试验组45例:实施振动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7.78%高于常规组82.22%,互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振动联合心理护理效果显著,适宜对慢阻塞肺患者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慢阻塞肺 振动排痰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振动联合循证护理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循证护理,后者接受振动仪联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病情恢复情况,研究组的日均量、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循证护理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72例慢阻肺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选择期间是2020年1月~12月。根据为患者实施护理模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常规拍背辅助护理,36例)与实验组(振动护理,36例),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6min行走距离、住院时间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6min行走距离、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应用价值 住院时间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