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新海医院和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共69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31~8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机组(试验组)38例和常规吸组(对照组)31例,根据气道滞留液量适时吸,观测、比较1周内两组液性质、结痂情况、量及肺部感染症状、培养、血氧饱活度、肺功能等指标。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1周内合计应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462人次,培养7例;对照组31例患者1周内合计1 316人次,培养13例。试验组气道液结痂率为27.7%(128/462)、脓痰率为21.8%(101/462)、频次为(11.0±3.4)次、次均量为(26.0±5.5)ml、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4%(7/38)、培养阳性率为42.9%(3/7),对照组分别为47.6%(627/1 316)、44.7%(589/1 316)、(33.0±6.8)次、(15.0±3.5)ml、41.9%(13/31)、76.9%(1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6、0.015、0.031、0.017、0.036)。试验组、对照组意识清醒者配合完成肺功能锻炼率分别为86.8%(33/38)和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量记录显示,早期3 d内总量占1周总量比例分别为67.8%(8 200/12 100),对照组为51.8%(10 200/19 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52)。试验组1周后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无因明显心慌、气促、血压波动终止者。结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可有效稀释液、防止液结痂、促进液排出,较常规吸可明显减少频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最大限度配合肺功能康复。

  • 标签: 氧合雾化 振动排痰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通气量,预防肺部感染。方法针对的两大主要因素液的粘稠度,气道纤毛清除功能1给予雾化吸入以降低液粘稠度,加强翻身拍背;使用体外振动机给予扣击振动、推揉,以增强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促使患者咳嗽,咳痰、结果雾化吸入后再应用体外振动机能将液更加充分的排出,并能减少被动吸时患者造成的气道损伤。结论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振动机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对减少护士的体力消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超声雾化 振动 血养饱和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振动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实验组,分别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以及振动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进行治疗,并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后的氧合指数上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振动排痰 纤支镜肺泡灌洗 联合 ICU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期间液排出变化。方法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120例,在按照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ml加糜蛋白酶4000U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对照组常规叩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10天液排出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有显著差异。结论多频振动治疗仪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优于传统的手法叩击。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频振动治疗仪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使用振动仪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对我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叩背法,另外50例为观察组应用振动,并比较两组患者连续7天的量、患者舒适度及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应用振动仪治疗3天后排量明显增加,继续治疗7天量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法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叩背法;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经回顾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研究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振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量及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研究组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6分钟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振动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慢阻肺患者的,且显著提高其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受性。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频率振动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护理结果对。方法:将我院自2020年开始到2022年接诊治疗的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平均75例。两组患者均借助振动机来进行,a组机器频率设置在20-25cps范围内,b组的频率设置为30-35cps范围内,主要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结果:a组的实际有效率(97.33%)明显比b组(89.33)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同频率 振动排痰机 重症 颅脑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通过合用振动仪以及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综合性护理+常规人工,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振动仪。结果:血氧饱和度、平均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4.00%、16.00%,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合用振动、综合性护理可提升其效果、促进其病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率。

  • 标签: 重症肺炎 老年人 振动排痰仪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振动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患者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研究组,患者实施振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更优,且该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为慢阻肺患者实施振动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健康。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阻肺 应用价值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氧疗和振动护理服务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出2022年4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58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成2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慢阻肺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慢阻肺患者采取氧疗和振动护理,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2组慢阻肺患者舒适度、液排出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慢阻肺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受力显著增加,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慢阻肺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液排出量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开展氧疗和振动护理服务,能够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

  • 标签: 氧疗 振动排痰 护理 慢阻肺 生活质量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ICH)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振动仪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80例IC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振动仪,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48h、72h量及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用预见性护理与振动仪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排,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预见性护理 振动排痰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中使用振动护理的临床意义和提高量、降低药物用量的作用。方法:本试验开始于,在本试验期间,随机选取9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0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常规护理结合振动介入治疗,为试验组,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1.抗生素使用时间、日均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别;2.慢阻肺患者在试验组中生活质量优良率为,对照组为,;结论:振动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量、减少药物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 慢阻肺 排痰量 应用价值 振动排痰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护理中振动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增加排量、减少用药剂量。方法:选取我院慢阻肺患者80例(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与振动护理的观察组(40例),观察量、用药剂量、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量多,用药时间短,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振动护理用于慢阻肺患者中,能增加排量,减少用药剂量,且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排痰量 用药剂量
  • 作者: 黄文秀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研究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婴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10月,将103例婴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儿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肺炎的患儿采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运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接收的8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和感染控制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呼吸、心率以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数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其总满意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协助卧床患者的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加大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

  • 标签: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时总结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接受机械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患儿,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各50例。两组患儿全部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传统人工叩击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前提下进行机械配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止咳时间、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儿止咳时间(4.24±0.88)天、住院时间(6.20±0.88)天、住院费用(2377±136)元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其提供机械治疗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机械排痰 护理措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联合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0 月至 2019年 10 月我 院收治的肺炎患儿 94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实施人工叩击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机械辅助联合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 观察组咳痰、咳嗽、肺部哮鸣音、肺部啰音及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87 %( 46 /47 ),高于对照组的 76.60 %( 36 /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机械辅助联合优质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好,可快速改善其相关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 机械辅助排痰 优质护理 肺炎 小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联合舒适护理对哮喘患儿的积极影响 。 方法: 选取我院哮喘患儿 74 例,于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机械辅助联合舒适护理 ),各 37 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差异特性( P<0.05 );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差异特性( P<0.05 )。 结论: 对哮喘患儿实施机械辅助 + 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病症,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舒适护理 哮喘患儿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