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陈旧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机制,明确急性及陈旧损伤治疗原则,避免错误治疗造成前臂功能障碍。通过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陈旧损伤。

  • 标签: Essex-Lopresti损伤 前臂功能障碍 人工桡骨头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效贴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陈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效果,为后续的陈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陈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68例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依据对患者治疗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组为34例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单纯的采用肌效贴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陈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肌效贴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肌效贴 体外冲击波 陈旧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陈旧肛裂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5例治疗后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4%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为92%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的(21.3±2.6)d(P<0.05)。结论陈旧肛裂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在陈旧肛裂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诊治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25例治疗后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84%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为92%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为(12.8±6.7)d低于对照组的(21.3±2.6)d(P<0.05)。结论陈旧肛裂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肛裂切除术加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 陈旧性肛裂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陈旧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表现,分析陈旧肺结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临床N分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陈旧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例完整可靠。总结患者的CT表现,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CT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和对临床N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使用CT诊断准确17例,误诊和漏诊13例,与病理诊断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对30例患者临床N分期的诊断价值低于病理诊断,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陈旧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N分期评估价值较低,对患者诊断准确率较低;陈旧肺结核患者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临床N分期产生影响。

  • 标签: 陈旧性肺结核 非小细胞肺癌 CT 临床N分期
  • 简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2007年5月,本科收治了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大多数的医护人员都十分熟悉,而一些不典型病例,某些医护人员对其认识不足。现将该患者的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 标签: 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陈旧宫外孕患者采用化瘀消徵汤治疗的效果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陈旧宫外孕患者,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红金消结浓缩丸治疗方案,研究组则采取化瘀消徵汤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4.29%,相比于研究组的94.2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较小,统计学意义未成立(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陈旧宫外孕疾病的过程中,应用化瘀消徵汤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中医证候积分 陈旧性宫外孕 化瘀消徵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报道通过分析总结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近年来收治的合并脑梗塞的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验,探讨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9月-2011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10例合并有脑梗塞的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前肌力减退患者术后肌力逐渐恢复至5/6级,无明显肌萎缩。其余无新发脑梗塞及其它脑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对合并有脑梗塞的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取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减少或避免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弓部手术 陈旧性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陈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本院就诊的80例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n=40)与观察组(n=40),常规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踝关节功能(Kofoed)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陈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手法 康复训练 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陈旧踝关节损伤中开展中医手法结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接收的陈旧踝关节损伤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手法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踝关节功能得到恢复,两组指标对比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陈旧踝关节损伤患者及时开展中医手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中医手法结合康复训练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陈旧踝关节运动损伤应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以随机盲选方式将我院起止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接纳的86例陈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纳入43例,参照组应用康复训练,试验组应用手法联合康复训练,比对两组患者MBI评分、VAS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MBI评分相比较于参照组更高,VAS评分对比参照组更低,临床疗效对比参照组更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陈旧踝关节运动损伤(以下简称旧踝伤)使用康复训练加手法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旧踝伤100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康复训练加手法治疗,二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效果情况,一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98.00%,二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是82.00%;一组满意是96.00%,二组满意是80.00%。(x2=13.540,p=0.011),结果有差异。结论:旧踝伤患者使用康复训练加手法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陈旧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切开复位治疗陈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展开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研究期内涉及陈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进行随机抽取,纳入10名患者,观察经切开复位治疗后,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针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持续时间3-24个月,评价随访时间(12.26±1.33)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肱骨坏死、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平均肩关节功能Cinstant-Murley评分(80.22±4.06)分,较治疗前(70.06±2.38)分明显提升;上肢肩手功能障碍程度DASH评分(19.42±1.06分),较治疗前(25.05±3.27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陈旧未复位的肩关节前,后脱位患者的治疗,切开复位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恢复患者的肩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切开复位治疗 陈旧性未复位 肩关节前 后脱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和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肥厚型心肌病、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各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配合进行心电图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心电图诊断结果中,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ST段抬高、T波倒置、-aVR导联ST段抬高、病理性Q波、镜面改变、V1导联ST段抬高占比高于肥厚型心肌病,(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技术能够辅助临床进行肥厚型心肌病和陈旧心肌梗死的诊断、筛查,效果显著。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将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应用至陈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诊疗的80例陈旧单纯性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应用手法配合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手法联合康复训练应用至陈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法 康复训练 陈旧性单纯性踝关节运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Ⅳ型陈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CSOTL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Ⅳ型C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63例;年龄60~85岁[(67.4±6.5)岁]。损伤节段:T11 17例,T12 37例,L1 30例,L2 11例。患者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30例)和非PJK组(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交界性后凸角(PJA)、矢状垂直偏移(SVA)、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等术前影像学资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近端固定椎(UIV)位置、远端固定椎(LIV)位置、固定节段数等手术基本资料与术后PJK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BMD、术前PJA、术前SVA、术前PI-LL、PLC损伤、UIV位置、LIV位置、固定节段数与术后PJK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而性别、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ASI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PT、术前SS与术后PJK发生不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OR=32.28,95%CI 3.83~272.29,P<0.01)、BMI>28.0 kg/m2(OR=7.88,95%CI 1.63~37.99,P<0.01)、BMD T值<-3.5 SD(OR=20.84,95%CI 2.36~183.93,P<0.01)、术前PI-LL>20°(OR=13.30,95%CI 1.54~113.87,P<0.05)及PLC损伤(OR=13.98,95%CI 1.37~142.34,P<0.05)与术后PJK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年龄≥70岁、BMI>28.0 kg/m2、BMD T值<-3.5 SD、术前PI-LL>20°及PLC损伤是老年Ⅳ型CSOTLF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重视软组织保护和脊柱矢状位平衡恢复,术后应注意控制体重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半钩骨移植结合伸肌腱松解治疗陈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合并近指间关节(PIPJ)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7月,笔者对7例陈旧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脱位的患者(4例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3例来自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先行伸指肌腱松解,根据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缺损大小,切取半钩骨移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从疼痛、患指近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进行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7.4±2.3)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骨折达到X线愈合标准的时间为(2.7±0.7)个月,6例病例关节面平整。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4.3±1.1)分和(0.9±0.7)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PIPJ的主动ROM分别为(35.7±11.3)°和(83.6±14.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指PIPJ主动伸直受限(7.1±10.7)°。结论充分的伸指肌腱松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陈旧中节指骨掌侧骨折合并PIPJ脱位患者的术中复位,并有利于其术后早期全ROM的功能锻炼,可以考虑与半钩骨移植术联合应用。

  • 标签: 骨折 钩骨 肌腱松解 近指间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