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0例。观察组使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使用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7±0.6)h、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89±13)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2±0.6)个月,对照组分别为(1.9±0.4)h;(391±10)ml以及(4.1±0.8)个月;观察组有21例优秀,8例良好,1例一般,优良率是96.67%(29/30),对照组有18例优秀,10例良好,2例一般,优良率是93.33%(28/30),两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术后并无并发症情况出现,患者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方式均能够治疗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效果突出,操作简单,对患肢能够保留,两种治疗方式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2月对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Ⅱ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割,断裂,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II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满意。

  • 标签: PFNA-Ⅱ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8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重点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江阴市璜土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指标。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1.0±18.1)min,住院天数平均(17.8±4.8)d,术后并发症肺炎2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患者经1~2年随访,优36例,良22例,中2例,优良率96.6%。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老年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0.0±3.0)岁。术前已经过1~2次手术治疗15例;因多发创伤后漏诊2例;经长期牵引、外固定保守治疗后骨折仍不愈合2例。合并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记录患儿骨折分型、治疗经过、术中操作、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对手术前后股骨颈干角、Pauwel角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19例患儿经股骨近端外展截骨治疗后均达到骨折愈合。合并骨质缺损4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术后愈合时间为(8.2±2.4)个月。本组术前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10.3°±18.8°和56.4°±12.0°,术后颈干角和Pauwel角分别为142.3°±12.6°和25.3°±5.9°,组间比较,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年龄(外展截骨手术时)与骨折不愈合无显著相关,而Garden分型和Delbet分型均与骨折不愈合相关(P=0.039和0.001)。术后发生下肢机械轴外移5例,1例采用股骨远端外侧骺阻滞治疗,其余4例观察;内固定断裂1例,再次手术治疗;切口浅表感染1例,换药后愈合。双下肢不等长15例,未行进一步治疗。股骨近端骨骺早闭8例、股骨颈短颈畸形4例、继发股骨头骺滑脱2例,随访至股骨近端骨骺闭合未进一步加重,未行进一步治疗。继发髋臼发育不良2例,目前随访观察中。结论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治疗困难,并发症多。股骨近端外展截骨可以改变骨折线应力方向,增加骨折端压应力,有效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 不愈合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复位技术在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内利用不同复位技术辅助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总计100例,将患者平均为分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复位技术采用牵引床复位,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复位技术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进行牵引复位,分别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月发现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牵引床复位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股骨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并发症进行预防。方法:本文通过选取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骨折类型分型,I型人数为10例(12.5%),II型人数为25例(31.25%),III型人数为26例(32.5%),IV型人数为19例(23.75%)。其中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5.0%。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研究组来说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常规组中治疗情况中优、良、中、差人数分别为13例、7例、6例、4例,优良率为66.7%。研究组优良率为86.7%(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1.14±12.36min、 182.09±65.26ml、97.40±20.47ml,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进行股骨颈骨折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危险因素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 2021-02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5 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 80~91 岁,平均 85.6 岁;均为单侧;骨折按Evans分型为Ic型6例,Id型9例。所有患者作常规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利用春立160型股骨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15 例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未出现感染、假体失稳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3 例,良1 例,可1 例,优良率为93.3%。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假体和骨界面的骨长入效果:均为骨性固定。结论  春立160股骨柄半髋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术后能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龄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 简介:摘要吾师马晓燕教授擅长于慢性肾衰并发症肾性骨病的治疗,本人有幸在吾师处学习,现将吾师对此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据吾师之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肾性骨病之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皮肤疮毒或服用肾毒性药物,损伤肾脏。肾病既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而导致肾脏功能衰退。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亏虚,肝脾虚弱,浊瘀互阻,本虚标实。临床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健脾泄浊,化瘀排毒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配合适当的饮食及生活调护,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肾性骨病 中医药疗法 肝脾肾论治 名医经验 马晓燕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一例脆骨病患者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制定了一个个性化护理方案,为今后临床护理此类特殊手术患者提供帮助。

  • 标签: 脆骨病 个性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开展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26例患者,将其分为三个小组。为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透析治疗,作为A组;为一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作为B组;为一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作为C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β-微球蛋白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持续性血液透析后相关肾性骨病因素指标均明显变化(P<0.05),其中B组数据与C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数据与A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肾性骨病相关因素,并且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疗法不需要置换透析液,因此更加值得推广利用。

  • 标签: 肾性骨病 血液透析 不同净化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5羟基维生素D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的相关性,为其早期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纳入标准:(1)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入科时日龄≤14 d;(3)生后2周、4周、6周、8周时完成血清25(OH)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钙和磷检测,同时生后6周、9周时完成长骨X线片。以长骨摄片结果为确诊依据,分成对照组、MBDP早期组、MBDP组三组,比较三组25(OH)D、AKP、钙、磷水平。结果对照组133例,MBDP早期组32例,MBDP组7例。MBDP早期组生后2周及4周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生后6周和8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P组生后2周、4周、6周、8周25(OH)D较MBDP早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后2、4、6、8周AKP波动范围不大,在200~250 IU/L之间。MBDP早期组生后2周AKP增高,4周时较前下降,6周后接近对照组。MBDP组AKP生后2周即开始升高,4至6周时达峰值。三组患儿血钙、血磷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25(OH)D可作为MBDP的早期诊断指标,联合AKP可早期预警MBDP的发生,同时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调整。

  • 标签: 代谢性骨病 早产儿 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毒症肾性骨病患者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把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收的46例尿毒症肾性骨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比组仅用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同时对两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治疗两周后的血尿素氮、甲状旁腺素、血肌酐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实验组血尿素氮、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比组,血肌酐水平高于对比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对尿毒症肾性骨病患者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关护理能够确保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性骨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肾性骨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内随机选择48例,依据护理模式展开组别分类,可分为实验与对照,各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效果。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三项指标对比,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实验组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等临床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的评分明显较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的评分明显较高,经比较,P<0.05。结论:对肾性骨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因子,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肾性骨病 高通量透析 相关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诊治的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行CT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判断CT诊断效果,并观察分析良恶性病变的CT征象和CT值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经CT诊断为恶性病变者76例,恶性检出率为66.67%;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77例,恶性检出率为67.54%;CT诊断准确度为88.60%[(31+70)/114]、灵敏度为90.91%(70/77)、特异度为83.78%(31/37)。在CT征象方面比较示,恶性病变的不均匀强化率、增强以快进快退为主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良恶性病变的边界模糊率、形态不规则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CT值方面比较示,恶性病变的动脉期CT值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0.05),良恶性病变的平扫CT值、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手段,可比较准确鉴别病变性质,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肾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病变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FBN)与传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0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75.7±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4)d;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75.3±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0.5)d;采用PFNA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FB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3±11.4)min,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39.2±15.3)min];术后负重时间为(7.9±2.7)d,显著短于PFNA组患者[(21.2±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0.6±21.3)、(123.5±17.8)mL]、住院时间[(4.2±1.6)、(4.6±2.1)d]、Francisco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骨折愈合时间[(12.3±0.5)、(12.6±0.7)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PFNA比较,PFBN可提供更可靠的早期稳定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 40 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 40 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 2 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血量显著少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 2 年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具特色且术后近期效果基本一致,但从术后长远效果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显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常因外伤、疾病导致剧烈疼痛及功能障碍,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映。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 骨折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