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康复、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产妇,分为分娩组(25名)和剖宫组(28名)。分娩组产妇为阴道分娩,剖宫组产妇为剖宫产。将早期康复在不同分娩方式应用中的效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分娩组和剖宫组在经过康复治疗后Ⅰ、Ⅱ类肌肉纤维功能、性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比对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可针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均达到康复、性功能恢复的理想效果。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 标签: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 不同分娩方式 盆底康复 性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训练(PFMT)联合神经电刺激(NMES)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70)。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PFMT治疗。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价患者性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QoL);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仪,评估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POP程度。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PO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时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组内或组间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经徐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50056),与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性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PISQ-12评分为(24.5±8.0)分,显著高于其治疗前的(19.7±8.2)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经治疗后有性生活的POP患者治疗1年时的(20.6±7.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37,t=7.422、P=0.042)。②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健康总评(PCS)、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心理健康总评(MCS)分值分别为(88.0±13.4)分、(91.9±22.6)分、(98.4±22.6)分、(88.1±9.5)分、(90.8±21.7)分、(92.1±19.6)分、(91.6±18.5)分、(92.1±21.6)分、(91.2±27.4)分、(91.9±14.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P患者的(71.6±8.5)分、(76.9±9.5)分、(73.8±12.1)分、(69.4±8.6)分、(79.1±10.3)分、(76.8±10.4)分、(75.5±11.7)分、(78.6±9.5)分、(75.2±11.6)分、(80.1±7.3)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8.805、9.537、8.643、10.335、8.036、8.605、9.060、8.254、8.814、8.541,均为P<0.001)。③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为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例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2,P=0.011)。④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HAMA、HAMD评分分别为(7.4±2.1)分、(8.1±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2.3)分、(10.1±3.1)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0、P=0.041,t=5.352、P=0.039)。⑤POP程度比较:治疗1年时,观察组POP患者膀胱颈及宫颈外口距基线的距离分别为(0.71±0.62) cm、(1.5±0.8) cm,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0.14±0.74) cm、(1.1±0.6) cm;肛提裂孔面积为(18.2±2.8) cm2,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2.5±4.9) cm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5、P=0.039,t=3.073、P=0.046,t=3.770、P=0.043)。结论采用PFMT联合NMES治疗,可使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质量及提高,POP严重程度下降,而且焦虑、抑郁情绪缓解。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电刺激 骨盆底,肌组织 盆底肌训练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疗效比较研究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分娩产妇早期训练的康复效果对改善女性群功能缺陷的提供可靠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遵循自愿原则,于产后红色恶露清除,会阴切口已拆线且不感疼痛即可以进行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42天后才开始训练,100名产妇训练3个月后均作功能测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失禁阳性率均低于训练前(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阴分娩产妇早期训练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等优异的疗效。

  • 标签: 早期 盆底肌训练 阴道分娩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表面电变化特征。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表面电检测。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功能障碍程度。

  • 标签: 长期卧床 脑卒中 盆底肌肌力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目的凯格尔运动对产后康复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择在我院自愿参加凯格尔运动且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名,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42天,132天评价阴道前壁膨出,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妇女阴道壁膨出和夜尿次数,尿失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凯格尔运动对产后康复是一种有效、可行、简便的方法。

  • 标签: 凯格尔运动 产后42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失禁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尿失禁患者36例,除针刺外加用电刺激治疗。10天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36例患者治愈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6.7%.结论中西医疗法相结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适宜开展与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直肠电刺激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在传统康复护理上加强锻炼,对照组(n=52)传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锻炼在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产后 尿潴留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多个复杂原因引起的肌肉支持组织薄弱问题,患者盆腔脏器移位,进而连锁研发相邻盆腔器官位置变化以及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为主。障碍性疾病以妊娠分娩女性为好发人群,产后持续开展训练对产妇功能恢复、预防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有利。但产后功能训练依从性是影响产妇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不少产妇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就产后妇女训练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训练 产妇依从性 进展
  • 简介: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治疗的护理以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者,从中随机性抽选出78例参与此次研究.将这78例产妇分别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对照组)以及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例数均为39例.对比2组产妇护理后1个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产妇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别临床意义较大: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预防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确保产妇身体康复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护理 应用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为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功能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就诊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因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功能训练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同时观察两组产妇收缩能力评分、排尿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收缩能力评分和排尿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收缩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产后尿失禁采取功能训练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产妇的收缩功能,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产后 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多个复杂原因引起的肌肉支持组织薄弱问题,患者盆腔脏器移位,进而连锁研发相邻盆腔器官位置变化以及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为主。障碍性疾病以妊娠分娩女性为好发人群,产后持续开展训练对产妇功能恢复、预防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有利。但产后功能训练依从性是影响产妇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不少产妇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功能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就产后妇女训练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训练 产妇依从性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治疗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自行锻炼治疗,观察组在自行锻炼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治疗。30天后分析两组患者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变化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方配合自行锻炼能够治疗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补中益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尿潴留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锻炼。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尿残余量、尿道口疼痛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可给予锻炼,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缓解尿道口疼痛、无力排尿、产后松弛的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产后尿潴留 康复护理 产后松弛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104 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2 )在传统康复护理上加强锻炼,对照组( n=52 )传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锻炼在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产后 尿潴留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相关因素与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在本院分娩后42 d回院进行功能检测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功能是否受损将其分为受损组183例和正常组122例,收集两组产妇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受损组产妇年龄≥30岁、分娩前BMI≥25 kg/m2、经阴道分娩方式、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体质量>4 000 g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娩后产妇功能受损可能受产妇年龄、分娩前BMI、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是否延长及胎儿体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与功能受损呈正相关。

  • 标签: 分娩 产妇相关因素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4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52)在传统康复护理上加强锻炼,对照组(n=52)传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锻炼在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产后 尿潴留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