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发生于纵隔的髓脂肪瘤罕见,该文收集4例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肿瘤大体常有包膜,切面因脂肪组织与骨髓造血组织比例的不同而呈现灰黄色或暗红色;镜下可见成熟脂肪细胞与骨髓造血组织呈不同比例混合,造血细胞成巢状或片状分布,各阶段三系细胞均可见。最终诊断为纵隔髓脂肪瘤,需与霍奇金淋巴瘤、Rosai-Dorfman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髓外造血等病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  三、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的组织病理检测  早期诊断手段的提高使得大量早期乳腺癌病人被发现,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四、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检测  骨髓是乳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

  • 标签: 中的病理学 乳腺癌诊治 新发展
  • 简介:摘要:急性酒精中毒作为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但由此致死的案例却很少。因此,本文在了解两个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急性酒精中毒的病因,分析由此致死的法医病理因素。

  • 标签: 急性酒精 中毒 法医 病理学
  • 作者: 侯卫华 段心科 侯卫东 马丽娟 牛静伟 周胜理 金木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病理科46709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467099,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467099,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71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中位年龄65岁(范围48~81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4例(5.6%)、中段54例(76.1%)、下段13例(18.3%)。肿瘤中位最大径12.0 mm(范围3~42 mm),巴黎分型0~Ⅱb型占42.3%(30/71)。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及黏膜微血管异常。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小,核质比高,类似于基底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结构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成熟分化梯度。10例肿瘤仅仅局限于上皮层的下部分,肿瘤细胞体积更小,形态更温和,常见上皮突向固有膜浅层生长;61例肿瘤至少局部波及了上皮层的全层。31例肿瘤伴浅表浸润性癌,癌的类型包括经典型鳞状细胞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伴皮脂腺样癌和腺/导管上皮样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的突变型表达率为41.5%(17/41)。Ki-67异常分布模式41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8例和不典型性上皮细胞1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癌41例。结论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肿瘤亚型。基底细胞型肿瘤细胞,尤其是仅分布在上皮层下半部分的肿瘤细胞,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阶段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当肿瘤仅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时,它不符合当前WHO分类定义的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13例肝细粒棘球蚴外科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临床资料、B超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肝细粒棘球蚴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32岁;肝右叶是主要的好发位置,占比为10/13;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9/13)或症状不明显而在体检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专家工作组(WHO-IWGE)彩超分类方案肝细粒棘球蚴分为6种类型,本组研究的13个病例中囊性病变(CL)型1例,囊性包虫病(CE)1型2例,CE2型4例,CE3型3例,CE4型3例。病理检查发现,肝细粒棘球蚴大小不一,直径2.7~13.5 cm,10/13的病例直径大于10 cm,大体上细粒棘球蚴囊壁外观为瓷白色凉皮样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和坏死,显微镜下分为角皮层和胚层两层;囊内为棘球蚴液和数量不等的原头蚴。特殊染色显示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并清楚地显示角皮层特征性的平行的板层纹理结构和深染的原头蚴钩器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示外囊宿主免疫反应中的炎性细胞含数量不等的CD20和CD3阳性表达的B和T淋巴细胞、CD38阳性的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明显CD68阳性的肉芽肿病变,同时发现少数B淋巴细胞灶性弱表达IgG和IgG4。结论细粒棘球蚴病是流行于西藏等牧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肝脏是其主要累及器官,其临床、B超和病理特征很有研究必要。

  • 标签: 肝疾病 寄生虫病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2020年诊断的2例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光镜下对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进行观察,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探讨。结果2例送检组织大体表现为边界较清的类圆形肿块,实性、质中偏韧。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疏松黏液样基质和穿插在其间的丰富的胶原组织组成。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少量的生理性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不表达CD34、结蛋白、β-catenin、S-100蛋白、SOX10、STAT6,Ki-67阳性指数低。FISH检测结果提示2例均具有USP6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极为少见,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相应的分子遗传学检查可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适应病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病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原有的传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从更新教学观念、革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着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病理实验教学的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校病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 标签: 病理学 实验教学 改进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前国际上提出的一些肺肿瘤诊断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有一些不确定性,常对临床病理诊断提出挑战。本文结合新出版的第5版WHO肺肿瘤分类相关内容,就目前肺肿瘤诊断病理中早期肺腺癌诊断、肺腺癌组织类型的评估和分级、细支气管腺瘤转归、高级别肺神经内分泌癌鉴别诊断及SMARCA4缺失肺癌的病理特点等若干问题提出作者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纠纷案例的法医病理特点及尸检对于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35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案例进行死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正确率、死亡原因、死亡地点、死亡时间、尸检时间、医疗过失和纠纷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死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纠纷科室主要为外科、内科、产科和儿科等。35例死者中,猝死者23例,所占比例为65.7%,其中有13例因心血管系统疾病致死,所占比例为37.1%。因疾病死亡者为32例,比例为91.4%;中毒者1例,麻醉意外1例,机械性损伤1例,分别为管理过失、责任过失和技术过失。35例患者死因明确,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80.0%。结论大多死亡案例是由于自身疾病引起的,通过尸检可以避免医疗纠纷,但是医院需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对尸检的认识。

  • 标签: 医疗纠纷 法医病理学 尸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乳腺的皮肤小汗腺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原发于乳腺的小汗腺腺瘤的病例,查询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并结合文献作出总结和分析。结果小汗腺腺瘤生长在真皮内,境界清楚,多呈囊实性。肿瘤通常由两类细胞组成,可以表达细胞角蛋白(CK)5/6、CK14、p63等标志物。结论乳腺皮肤小汗腺腺瘤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多种其他良恶性肿瘤,有时治疗差异巨大,需提高警惕。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 标签: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 简介:微信在方便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了新的平台.病理属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病灶的临床表现.文章就病理教学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及效果开展分析,以期为病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病理学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11月13例儿童ASPS病例存档切片行HE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PAS(D-PAS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E3、INI1、CD68等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易位情况。结果13例ASPS中,男童4例,女童9例,年龄1岁2个月至13岁8个月,平均7.8岁,5岁以下4例。组织学上,11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巢状排列,2例肿瘤细胞呈实性、弥漫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的空泡现象,核多形性,核仁突出,核分裂象罕见,3例可见血管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FE3弥漫核阳性,INI1、CD68、波形蛋白阳性,MyoD1、Myogenin、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等均阴性。7例PAS及D-PAS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质内均可见紫红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9例行FISH检测,均显示TFE3基因断裂易位。结论ASPS为儿童少见软组织肿瘤,肿瘤多位于深部肌肉内,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巢状,同时TFE3基因位点发生断裂易位,确定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型,随访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8岁及58岁,肿瘤分别位于左腹股沟区及踝部。镜下:例1,细胞异型性小,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像,胞浆丰富、嗜酸性。排列成条索状、网格状,较稀疏,基质淡蓝黏液样,散在分布少量薄壁小血管。例2,踝部复发灶除上述特点外,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稍密集,可见核仁,核分裂<1个/10HPF,胞浆嗜酸、部分空泡状,部分有假腺泡状结构;大腿转移灶呈富细胞型,核圆形或卵圆,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热点区域>10个/10HPF,胞浆较少,界限不清,缺乏黏液样基质。免疫组化阳性表达:例1,Vimentin+,NSE部分+,S-100部分+,ki67<1%。例2,踝部复发灶Vimentin+,NSE部分+,ki67(5%);大腿转移灶Vimentin+,NSE部分+,Syn部分+,ki67(30%)。例1随访32个月复发,例2随访25个月后死亡。结论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是罕见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人,男性多见,常见部位大腿、下肢及躯干。确诊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必要时辅于分子病理检测。临床预后较好,易复发和转移。

  • 标签: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布氏杆菌病与其他脊柱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相似性,于是总结本院近一年确诊的由布氏杆菌性引起的脊椎炎的影像学及病理特点,通过归纳总结来提升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脊椎炎的CT、MRI影像学资料及相关病理资料的整理与已确诊的脊椎病变的影像表现比较。结果布氏杆菌病多见于腰椎,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一般较轻,且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小且多,一般都是破坏只局限于椎体边缘的单个椎体破坏最为明显,不累及椎弓根,一般椎体无压缩改变,脓肿区域较为局限且相邻椎体周围也可出现脓肿,椎间盘破坏程度也相对较轻。结论根据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及病理的特征性表现,可以与其他脊柱病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通过临床、病理及PCR诊断技术,对兰州某羊场疑似绵羊肺腺瘤病的4仞j病羊进行了检测诊断和病理分析.结果表明:病羊表现为临诊咳嗽,呼吸困难.”手推车试验”时,有大量稀薄鼻液从鼻腔流出.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表面散布在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肺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流出,II型肺泡上皮细胞大量增生使肺泡呈不规则腺泡状,并有增生的突起突入肺泡腔;病变区附近肺泡腔中有大量巨噬细胞充塞;特异性PCR检测扩增出531bp的特异性片段,与已知绵羊肺腺瘤病特异性片段大小一致;4例病羊确诊为绵羊肺腺瘤病.

  • 标签: 绵羊肺腺瘤病 兰州地区 诊断技术 病理学 PCR检测 检测诊断
  • 简介:摘要病理为临床基础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临床相关专业的学习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病理内容体系庞杂,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将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为起点,探讨该种教学方式在病理教学上的应用。

  • 标签: 启发式 病理学 教学效果 内容体系 多媒体
  • 简介:摘要:在法医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死亡时间的推断,这也是法医病理实践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死亡时间主要指自案件出现至尸体检验这一过程的时间,为能够向案件的侦查和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必须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从而对案件发生的时间、涉案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法医病理中几种推断死亡时间的手段进行分析,并探究各种死亡时间的具体推断策略。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