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胃肠外科中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科接诊胃肠手术病患88例,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术后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术后VAS评分,试验组(3.19±0.54)分,比对照组(4.53±0.69)分低,P<0.05。针对并发这项指标,试验组2.27%,优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于胃肠外科中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利用并发的预防,及术后疼痛的缓解,建议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 并发症 疼痛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血透)通路的维护指在其建立后保证其通畅并能满足透析需求的措施、管理,包括从血透通路建立之前的血管条件评估、建立方式选择,通路使用过程中的随访与监测、出现并发后的治疗,以及通路失功的后续治疗方案的规划。目前国内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存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不及时、血透通路建立与维护不规范和血透通路随访体系不完善的情况。通过建立血透通路中心团队、建立随访体系、加强患者与医护宣教,以形成有效的血透通路维护与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常见并发并进行干预,延长患者通路的使用寿命,推动我国血透通路学科的发展。

  • 标签: 血管瘘,肾透析 维护 病例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率的影响。方法: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取样93例,收治时间2019.06-2020.07,抽签法分组,行常规护理(n=46,参照组)和优质护理(n=47,试验组),比较并发率、SF-36、满意度分值。结果:参照组护理后SF-36(73.26±5.39)分,满意度(81.03±5.72)分,仍比试验组(81.63±6.44)、(93.07±5.15)的分值低,并发率19.57%,比试验组2.13%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留置导管 长期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短期高剂量术前放疗(5 × 5 Gy)方案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25 Gy,5次分割),1周之后手术治疗;对照组在肿瘤确诊后立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的并发、生活功能等情况。结果研究组9例(15.0%)观察到完全病理反应(即肿瘤标本中未发现癌细胞),12例(20.0%)发现显微镜下残留癌。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括约肌保留率分别为100.0%(60/60)、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转移造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7%(7/60)比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转移造口病例均于术后3 ~ 6个月闭合;组间术后并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吻合口瘘的概率亦基本一致;生活功能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术前短期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的发生风险,可提高括约肌的手术保留概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并发症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并发患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月— 2020 年 3 月的 108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2组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干预 ,各 54例 ,且对 2组患者并发发生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感染 )及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及评估。 结果 观察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预防护理应用于社区老年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有利于降低并发发生率 ,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社区 老年 糖尿病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发的护理对策,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对术后并发发生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后,并发出现者36例,并发发生率为23.38%。经并发对症护理后,34例治愈,2例患者因胆道感染、出血等多种并发的影响而死亡。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并发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胆道感染、胆汁漏、胆道出血、导管堵塞和脱位等问题,患者整体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评价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50 例甲状腺癌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25 例。选做研究对象的患者均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术后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的发生概率为 12.0% ( 3/25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率 48.0% ( 12/25 ),观察组术后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84.0% ( 21/2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52.0% ( 13/2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考组,两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以对并发的发生有效改善,并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在临床的护理中应被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手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的种类、发生率、治疗及再手术情况,探讨并发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138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按是否发生外科并发分为并发组(35例)和无并发组(103例)。围手术期外科并发包括:移植胰腺静脉血栓1例(0.72%),移植肾动脉血栓1例(0.72%),消化道出血14例(10.14%),腹腔出血3例(2.17%),移植肾劈裂1例(0.72%),肠漏2例(1.45%),胰漏1例(0.72%),尿漏2例(1.45%),腹腔感染4例(2.90%),完全性肠梗阻9例(6.5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例)。并发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96.3%、88.9%、82.1%,无并发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肾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8.8%。两组移植肾及胰腺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5和0.0 018)。结论阿加曲班和/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黏膜下止血、消化道内镜及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外科并发,有助于改善受者及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糖尿病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心力衰竭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的发生情况,为降低PICC并发提供对策。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ICC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36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79例)和非老年组(<60岁,57例),比较PICC后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总并发发生率(12.09%,15/79)高于非老年组(6.50%,5/57),P<0.05。结论老年组心衰患者PICC并发发生率较高,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老年组患者PICC的各种并发的宣传力度,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有效降低PICC后相关并发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心力衰竭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2月到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140名最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人员并发的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的发生高于实验组 (P < 0. 05); 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等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低于实验组 (P < 0. 05);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综合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并发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综合护理干预更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并发症,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在患者进行 颅脑损伤术后采取相应的 护理干预措施 对其并发的影响。 方法: 选取 60 例 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在术后采用专项护理干 预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并发的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为 16.67%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 66.67% ,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针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187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围术期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并发发生率、膨宫压力、膨宫液总量、膨宫流速、心理健康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发生率、膨宫压力、膨宫液总量及膨宫流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 SDS量表及 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宫腔镜术后并发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在宫腔镜术后并发预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宫腔镜手术 并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分析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的影响 。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阑尾炎 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 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88 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实验结果。 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伤口感染有 2 例,占 4.54% ,肺部感染有 2 例,占 4.54%, 术后出血有 3 例,占 6.82% ,并发发生率为 15.91% ,观察组无伤口感染与肺部感染患者,术后出血有 1 例,占 2.27% ,并发发生率为 2.27%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针对性 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 阑尾炎患者术后的 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并发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阑尾炎患者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实施大剂量输血后能产生哪些并发,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在 2019年 5月 -2020年 1月期间选取院内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3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输血量、输血成分、并发情况等。 结果 回顾分析30例患者后,知晓输血量在 4400毫升至 13100毫升之间,输血成分分别有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新鲜全血以及浓缩血小板等。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有 13例患者,其中有 4例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有 2例患者出现下消化道出血,有 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皮肤紫斑症状,有 4例患者出现早期 DIC症状。 结论 给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大剂量输血会引起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为此,医护人员应不断提升手术技能和麻醉技能,降低出血量,进而降低不合理输血的风险。同时提升医护人员预防早期DIC意识,提倡成分血液输注,以提升患者治愈率。

  • 标签: 创伤失血休克 大剂量输血 并发症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在我院执行手术治疗的 86 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记录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评价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和生活质量,对术后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护理期间并发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 P < 0.05 ),护理前,疼痛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较优( P < 0.05 ),且观察组出现并发的案例较少( P < 0.05 )。 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宫颈癌 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 PICC 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患者 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并发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的 PICC 置管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4-2020/4,随机取 75例,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37)和加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 n=38),评价置管效果和出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概率。结果加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 血栓栓塞的概率低 ( P< 0.05),导管留置时间长 ( P< 0.05)且治疗总时间短( P< 0.05),观察组出现置管后栓塞概率高 ( P< 0.05)。结论:对 PICC 置管患者术后行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能够延长 导管留置时间及减少 住院总用时。

  • 标签: PICC 置管 静脉血栓 栓塞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脑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在脑部手术患者中择取98例,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切口愈合效果、并发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对脑部手术患者,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效果以及并发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脑部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瘤 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的症状及护理方式与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患者中选择合适的 42 例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并发护理内容,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进行了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瘤 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增加并发护理内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并发发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价值及对并发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 64例急诊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6月间收治,并根据实施护理的不同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将其中 32例设为常规组,再将其余 32例设为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并分析这两组患者的并发发生情况。结果 从各项并发发生率上看,试验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急诊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诊脑卒中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