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之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之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血液透析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记录分析两组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内科开展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8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并对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护理、护理能力、护理安全以及综合评分等指标评分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工作中推行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对减少医患纠纷,促进护患和谐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细节管理 病人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ACCP方法在我院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药品调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调剂处方采用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是未实施HACCP方法,有26300张;观察组则是将HACCP方法应用在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有37120张,对比两组出现的调剂差错率。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的差错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将HACCP方法应用于我院药品调剂差错风险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出现差错风险,还能对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是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加以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HACCP方法 调剂差错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呼吸道管理在肋骨骨折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肋骨骨折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优化呼吸道管理并观察效果。结果实施优化呼吸道管理患者肺部并发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在呼吸道护理优化下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呼吸道管理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59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296例,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2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手术位置及方式;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发生情况,包括术中频繁活动、手卫生不彻底、术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器械消毒不彻底,并根据医院感染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洁净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为12.50%,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72%,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4.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规范、加强护理管理,对于纠正不规范行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合理的ECMO护理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模式,以提高ECMO护理水平,理论框架为Donabedian模型,评价模式为结构—过程—结果。在此基础上构架出护理培训规范化培训质量评价管理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ECMO护理的规范化培训中。通过对ECMO护理规范化培训前期的结构评估、中期的过程管理及后期的结果评价,提升ECMO护理质量。ECMO护理规范化培训成功率(当年培训成功的批数/当年所有开展培训活动的总数)由2015年的22.22%(4/18)升至2016年95%(19/20),尤其是ECMO患者因为护理产生的并发症率由2015年的67%降至2016年23.5%。结论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是提升ecmo护理培训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 标签: ECMO 护理培训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管理;以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并对比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质量,对于加快病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疾病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有100例,然后采用单盲、平行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远远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疼痛护理 管理模式 疼痛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在护士层级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层级培训方法,观察组是在层级培训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比较两组的培训成绩差异。结果接受实施目标管理的层级培训后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比接受常规层级培训方法的护士高,两组护士的培训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护士层级培训之中运用目标管理,可以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护士学习的参与性及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护士分层级培训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 标签: 目标管理 护士 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中住院治疗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医院感染控制中给予护理管理,对照组医院感染控制中予以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提升控制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住院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已经建立人工气道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162例脑卒中并已经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81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和循证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循证护理在本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卒中 人工气道 肺部感染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效利用外科护理管理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0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外科护理管理,并针对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在进行外科护理管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全面的外科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仅为0.90%,而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却达到3.07%,且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外科护理管理支持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7.55%。结论外科护理管理是医院感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效率。

  • 标签: 外科护理管理 有效预防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内镜清洗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内镜清洗工作13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清洗工作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的清洗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我们予以常规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而观察组我们则应用加入品管圈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比较两组在内镜清洗合格率及超标细菌计数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两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可提高内镜清洗质量,降低各内镜操作的交叉感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内镜 消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病房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设备管理(97.75±1.46)分、病房管理(96.45±1.33)分、一般护理(95.97±1.0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病房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骨科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间择本科室30例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按管理模式分为常规组(n=15)和品管圈组(n=15),对常规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对品管圈组护理人员实施品管圈管理,分析总结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状况。结果品管圈组护理人员被投诉率6.7%较常规组46.7%明显降低,品管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较常规组80.0%明显升高(P<0.05);品管圈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改善护理质量控制效果。

  • 标签: 品管圈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论文中图的要求:线条图、示意图、流程图、记录(描记)图和照片等统称为图,统一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标图序号。只有1幅图则应标明“图1”。图应具有自明性,图的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线条图应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以掌握在5:7左右为宜。图中文字与符号应排字或植字,不用手写。坐标图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

  • 标签: 期刊质量 线条图 量和单位 坐标图 标目 示意图
  • 简介:摘要在医院药学工作之中,药方是其比较重要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医院的一个服务窗口,并且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医院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而开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药学服务工作。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药房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提升药剂人员综合素质以及药剂人员服务水平等进行详细的阐述,促使药房管理更加规范。

  • 标签: 药房管理 药房效率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全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与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妇产科 急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利用ABC分析法对我院库存药品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既保证有效库存,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法对我院2016年的入库药品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结合医院HIS系统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结果与结论我院实行ABC分析法管理库存药品后,使药品采购计划和库存药品数量更为合理,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同时,提高资金周转,并为提高合理用药工作和降低药品报损率起到辅助作用

  • 标签: ABC分析法 药品库存 药品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