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先摇高床头20°左右,将胃管轻轻插至14~16cm处,此时再摇高床头至60°,然后快速将胃管插至所量的刻度处。结果一次成功率高(96.7%)。结论改良置胃管方法方法简单易行,一次成功率较传统置管方法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 置胃管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控制血糖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组与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SⅡ两组,对2组患者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和平均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均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胰岛素的分泌方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控制血糖更安全、平稳、迅速。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脑梗死急性期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短期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血糖升高情况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107例)和正常血糖组(202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于入院时、发病30 d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评价,记录患者发病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完成发病30 d的结局评定,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为34.6%,经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应激性高血糖组中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多灶性梗死所占比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均<0.05),且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入院收缩压、BMI、入院NIHSS评分、多灶性梗死是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应激性高血糖组30 d认知损害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1.8%与12.7%;χ2=4.155,P=0.042),且30 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25.56±3.81)分与(27.33±3.13)分;t=4.379,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发生认知损害独立相关(OR=1.788,95%CI为1.127~2.836,P=0.014);分别按入院病情严重程度、梗死灶情况、是否发生并发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独立于其他与疾病转归相关的因素,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OR=1.824,95%CI为1.410~2.664,P=0.003),此外病情进展(OR=2.208,95%CI为1.542~3.104,P<0.001)、入院病情严重程度(OR=2.340,95%CI为1.670~3.279,P<0.001)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可以作为预测病情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预后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胰岛素泵在临床治疗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于2016年1月~12月至本院急诊科就诊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7~10mmol/L。就两组患者之间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在病死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临床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时十分有效,既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与住院时间,还可减少患者胰岛素的平均日用量,同时也可起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泵 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对1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难治性高血糖的原因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糖代谢会产生损害,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血糖的监测控制。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难治性高血糖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方法调查909名男性吸烟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CHRNA7上SNP位点rs2337980的多态性。在控制年龄、职业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应用多因素

  • 标签: 吸烟量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高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牛初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大鼠高血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运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模型大鼠一定剂量的IGF-Ⅰ,口服组连续30d,腹腔注射组连续15d;各组每隔5d测定血糖值,并于0d、15d、停药15d测定血清胰岛素、血清生长激素和血清游离IGF-I;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的胰腺分别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口服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无差异(P>0.05),血清游离IGF-Ⅰ显著升高(P<0.05);腹腔注射组血糖值和血清生长激素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和血清游离IGF-Ⅰ均显著升高(P<0.05,P<0.01).胰腺组织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口服组和腹腔注射组大鼠的胰腺形态以及β-细胞数量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牛初乳IGF-Ⅰ对大鼠高血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为保护胰腺β-细胞免受STZ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增殖.

  • 标签: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高血糖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危重症患者高血糖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护理情况,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方法根据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的100例危重症患者来分析研究,使用持续微量泵注射胰岛素,监测患者的动态血糖水平,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结果使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中的100例患者,有95例的血糖控制情况满意,基本保持在4.6-8.3mmol/L范围内,有5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有3例患者有低血糖症状,针对性处理后均得到了改善。结论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状态接受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结合相关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高血糖 胰岛素 强化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报告了10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后正确选用葡萄糖液体,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速度,常规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遵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积极防止再次发生高血糖反应,预防低血糖、感染等并发症。本组2例经减慢葡萄糖液体速度,血糖降至正常,8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降至正常,10例均痊愈出SICU,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血糖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7月我院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围手术期高血糖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患者25例(C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20例(MSII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FBG、2hPG、GSP)、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以及TNF-α、IL-1β、CRP、APN的变化情况。结果CSII组与M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II组的FBG、2hPG、GSP水平与MSI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SII组与MSII组的GSP、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MSII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同样CSII组TNF-α、IL-1β、CRP水平与MSII组比较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功能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有关。

  • 标签: 围手术期 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健康体检人员1500名,对比体检人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超重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脂肪肝检出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脂肪肝检出人员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超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检出者。结论脂肪肝的患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体重相关,且男性、年龄大的是高发人群。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检测,降低脂肪肝患病率。

  • 标签: 脂肪肝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超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该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病,近几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日渐增多,且日渐趋向于流行状态,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现阶段,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对于管理糖尿病的理念也是持续改变着,重视对患者心肾结局的全面改善,同时也要控制血糖水平,在上述治疗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存在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临床2型糖尿病管理中实施该类药物治疗的概况、减重、降糖效果等多个方面,希望临床医疗人员在制定糖尿病治疗的计划中具有合理用药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应用分析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 临床疗效 流行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中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100例(治疗时间为2022年3月8日-2023年3月14日),分为A组(33例)、B组(34例)、C组(33例)三组,分别进行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三组血糖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方法对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也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以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胰岛素剂量,以充分发挥胰岛素的血糖指标改善作用,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提高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中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100例(治疗时间为2022年3月8日-2023年3月14日),分为A组(33例)、B组(34例)、C组(33例)三组,分别进行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三组血糖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和C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方法对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也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以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胰岛素剂量,以充分发挥胰岛素的血糖指标改善作用,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提高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小剂量 中剂量 大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非酮症性高血糖症(non-ketotic hyperglycaemia, NKH)最初可能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症状,尤其是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我们报告一例表现为失语性癫痫持续状态(aphasic status epilepticus,ASE)的NKH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病情诊疗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 非酮症高血糖 失语性癫痫持续状态
  • 简介:目的研究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对118例中、重型外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监测入院时、入院后3d、7d和两周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糖、GCS,于出院时和三个月后作GOS预后评分,分析血糖水平与损伤严重度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260mg/dLvs130mg/dL,P〈0.005)。入院时血糖≥260mg/dL的患者均死亡。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常发生应激反应性早期高血糖,它是损伤严重度的指示剂和可靠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高血糖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和高血糖人群中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各选取12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化干预手段;实验组采用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比较两组血压以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以及舒张血压的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收缩以及舒张血压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其中对照组明显低于于实验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护理,能有效地维持血压和血糖水平的稳定,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血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