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效果较为明显的NdYAG激光治疗是其中之一,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病理机制及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控制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术中并发症(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虹膜出血、人工晶体损伤等)及术后并发症(眼压高、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等)仍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因此后发性白内障治疗方式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进行。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其中10例病人(18眼)术后出现后发障行Nd,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0例(18眼),有20例(40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 标签: 白内障综合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患者采取适当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护理。结果对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改善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不适,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适当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白内障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日间手术的护理模式,探讨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手术的配合度和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日间手术患者的特点,设定了新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模式,并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的724台白内障日间手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式以及手术效果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患者家属对手术疗效和护理结果满意度99%。结论日趋完善的日间手术模式满足了广大白内障患者的需求,实现了医院和患者间互利共赢的局面。重视和加强术前集体宣教,术中、术后重点巡查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强术中的配合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日间手术 护理模式
  • 简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也将相应增多,要求手术改善视力的高龄白内障病人越来越多。但高龄病人因年龄高,体质弱,手术耐受力差;因耳聋、理解力下降,手术配合能力差。我科精心制定系列护理措施,使高龄病人密切配合手术,术后获得良好视力,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白内障病人 高龄病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人民生活水平 手术配合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前角膜散光是影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是目前临床上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的主要方式。Toric IOL的不同材料和形状以及高度近视长眼轴均会影响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可精准矫正白内障术后的残存散光,但因为价格和二次手术等问题在临床未得到广泛应用。在角膜陡峭轴向上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矫正散光不会增加额外的风险,但矫正幅度有限。弧形角膜切开术简便易行,联合飞秒激光能进一步提高矫正的精确性,有较的临床应用前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30-436)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角膜切口
  • 作者: 陈天慧 蒋永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视觉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1
  • 简介:摘要前部巨眼(anterior megalophthalmos),又称X连锁大角膜(X-linked megalocorne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眼前节发育不良疾病。90%前部巨眼患者为男性。前部巨眼的特征是角膜直径异常增大、深前房及睫状环增大,易合并早发白内障及晶状体不全脱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对于前部巨眼患者白内障及晶状体脱位手术而言,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及手术方式。由于患者增大且不稳定的囊袋及脆弱的悬韧带,安全实施超声乳化的难度大,虹膜夹持型IOL植入或IOL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式对于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如何根据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不同的囊袋特征进行个性化手术的选择来获得更优的手术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6-11)

  • 标签: 前部巨眼 晶状体不全脱位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老年性白内障是因晶状体浑浊而导致光线无法进入眼内,从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目前,我国尚无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特效药物,只能采用白内障手术根治,该术是对眼球内部进行操作,若术后出现感染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做好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保养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注意要点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提供帮助。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术后 注意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YAG激光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方法20例(2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十字切开组和Q型切开组,术后两组从视力,角膜内皮计数,激光能量,人工晶体损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Q型切开组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十字切开组,Q型切开组所用能量显著小于十字切开组(P<0.01),Q型切开组内皮损伤弱于十字切开组(P<0.05),Q型切开组人工晶体损伤率1/6低于十字切开组3/8。结论YAG激光Q型切开法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明显优于十字切开法。

  • 标签: 后发性白内障 YAG激光
  •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改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容易控制前房深度,术后并发症少,散光程度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在广大基层医院得到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白内障 非超乳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采用改良式的巩膜隧道式眉状小切口(长6mm),观察62例68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三个月内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发现术后散光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1个月时散光基本稳定;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的有48只眼中达75%。结论小切口手术能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眉状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 角膜散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内障的药物治疗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近年多种抗白内障药物被广泛的临床使用,但证明其有效性的直接证据甚少。因此了解白内障和研究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是有必要的,一致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代谢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0例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并对其进行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50例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血糖控制以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后,⑴术前与术后的血糖控制良好;⑵术后视力恢复≥1.0的有6眼,0.6~1.0的有46眼,在手术后,患者的平均视力约提高了0.39;⑶所有患者都安全的度过手术期,并无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结论为代谢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 标签: 代谢性白内障 围手术期护理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