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云南省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探索与起步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巩固与发展、再到90年代至今的成熟与精进;工作开展从断肢再植到手指再造、从普通皮瓣到穿支皮瓣的历程,以及学科发展大事记、历年来获得的成绩和云南省显微外科学会建设等。

  • 标签: 显微外科 云南省 发展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手显微外科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手显微外科病房中选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75.56%)(P<0.05)。结论手显微外科病房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对于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手显微外科 满意度 遵医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足外科近几年来46名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研究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多种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修复成功率为100.00%,常规组为78.26%,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未发生感染,常规组的感染率为17.39%,P<0.0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与多种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技术 皮瓣修复 跟腱外露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反应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以显著例数最多,且无效仅发生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3%,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仅发生1例过敏反应,并无血栓、感染现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至3.1%,而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8%,组间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同时也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显微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指撕脱离断伤断指显微外科疗法的有效性,为临床手指显微外科移植提出参考根据。方法:回顾性剖析了54例病人资料,将接受诊断的病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断指再植治疗法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断指再植方法予以治疗,术后评价两组病人的恢复效果。结果: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生活能力(ADL)均比在治愈前有所提高,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术后两组病人有关数据分析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出对照组。结论:显微外科治疗再植手术方法对治疗手指断指的临床使用效果较好,其术后断指生存率也较高,且功能恢复较好,更适宜于在临床上的使用和普及。

  • 标签: 手指旋转撕脱性离断 再植 显微外科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采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 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所收治92例妊高症产后出血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目标训练和康复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目标护理训练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积极地查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采取目标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致残率仅为2.17%,护理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患者采取目标训练的方式,能够大大的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得患者的手部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杂性手外伤 显微外科修复术 目标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在手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84名手外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PBL-CBL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LBL-CBL的教学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出科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其中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有助于提高手外科实习的教学效果,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 标签: PBL CBL LBL 临床教学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外科实习教学过程中使用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09-2020.09期间就读的10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LBL-CBL,50名)和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出2021.04到2022.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1例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分为探究组患者30例,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术配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患者31例,实施常规手术配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整体的术后不良事件以及皮瓣情况。结果:在为患者实施两种治疗及护理方案后,探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皮瓣外观、弹性、质感评分更高。结论:在治疗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时,应用显微外科修复术及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并且避免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应当进行推广。

  • 标签: 足踝部骨折 显微外科修复术 皮瓣
  • 简介:摘要《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传承创新,弘扬显微精神,发挥显微技术优势,提高临床外科修复重建水平;尝试学术交流新形式,发挥专业杂志学术平台作用;创办彰显、传播显微外科成果业绩的"中国名片"——Clinical Orthopaedic Microsurgery(临床骨显微外科杂志英文版,内部交流)创刊,重点扶植临床一线中国青年显微外科医生,切实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中、英文学术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标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新冠肺炎 显微外科学 国际化 学术交流
  • 简介:摘要2020年4月,1位56岁患者因劈叉倒地致骶丛损伤,外院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伤后4个月收入院治疗,诊断为骶丛根性撕脱伤。入院行右侧骶丛损伤探查解压松解修复术,术后1年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右足麻木症状减轻,会阴部感觉好转,麻木感减轻,臀中肌、股内收肌群、股二头肌和胫前肌肌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骶丛 非骨折 神经损伤 探查松解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21年4月收治的1例双腕部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手术切除双侧腕部狭窄闭塞的尺动脉,取同侧上肢管径合适的静脉移植修复尺动脉缺损。术后4个月回访,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 标签: 尺动脉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手术治疗 血管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其中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划分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针对对照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方式干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则借助显微外科夹闭方式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实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87.8%,复发率为14.6%;而观察组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95.2%,复发率仅为4.8%。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要更低。结论基于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患者实际住院时间均有大大改善,预后情况良好,因此具有一定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动脉瘤 闭塞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显微外科病人术后的疼痛情况及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手足显微外科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诊断和纳入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度疼痛及以上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而重度疼痛患者配用药物干预。结果患者护理前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治疗手足显微外科患者的疼痛症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强化临床应用。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病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中输血、肿瘤切除率、症状改善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和7.11,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功能区 矢状窦镰旁脑膜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易出现的枕部皮下积液或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本文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计划的制订,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5月以来2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在切除肿瘤前均行右侧脑室-前额Ommaya囊安置;术中及术后通过Ommaya囊持续外引流;经膜髓帆入路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结果:所有患儿在切除肿瘤前均行右侧脑室-前额Ommaya囊安置;术中及术后通过Ommaya囊持续外引流;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3例,无一例出现缄默症,本手术组无死亡病例。6例颅内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出现脑积水而需要行分流术,未出现一例枕部假性脑膜膨出及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多数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可经膜髓帆入路在不需要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予以肿瘤切除,仅少数患者为了充分显示肿瘤上极而切开小脑下蚓部。术前安置Ommaya囊术后持续外引流,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第四脑室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OMMAYA囊 侧脑室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