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以经十二指肠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术后,B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同时,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的60.0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A组的40.00%(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和临床症状,从而促使患者获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肝穿刺 胆道内支架置入 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62例初诊ACS患者、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检测M-MDSC的表达水平;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分析M-MDSC在ACS、SAP和HC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GM-CSF、IL-6、Arg-1和iNOS水平的相关性。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SAP组和HC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DSC水平又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F=28.502,P=0.001)。M-MDSC水平与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为P<0.01)。经治疗后,ACS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结论M-MDSC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参与疾病的免疫调控,有望成为ACS调控的新靶点。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S患者6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301例)和氯吡格雷组(30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予以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MPA)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为92.03%(277/301),高于氯吡格雷组的70.10%(211/301),P<0.05;替格瑞洛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氯吡格雷组少,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氯吡格雷组短(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LVESD、LVEDD较氯吡格雷组低(P<0.05),TNF-α、IL-6水平较氯吡格雷组低(P<0.05),PLT、MPA水平较氯吡格雷组低(P<0.05);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8%(18/301),低于氯吡格雷组的13.95%(42/301),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液学情况,提高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能提高疗效,且该药物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郑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5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32例)和氯吡格雷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替格瑞洛组予以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效果;于治疗7 d、6个月时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治疗7 d,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间PT、AP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2/32)低于替格瑞洛组(27.27%,9/33),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均可改善ACS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凝血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冠脉斑块特征、支架置入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经冠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准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63例,其中低睾酮组30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明确冠脉病变特点,并指导支架置入。同时分析血清睾酮水平与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冠脉病变程度、斑块特点、支架置入情况及MACE的相关性。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明确患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及支架最小管腔直径变化。结果低睾酮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t=7.808、-5.871、6.611,均P<0.05)。以睾酮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TC、LDL-C、HbA1c与睾酮呈负相关(β=-0.733、-0.716、-0.581,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低睾酮组患者血管2支以上病变多见(χ2=8.66,P<0.05);低睾酮组患者混合斑块、脂质斑块、钙化斑块更多(χ2=7.87,P<0.05);低睾酮组患者斑块不稳定多见(χ2=6.14,P<0.05)。低睾酮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冠脉置入支架为93.3%(28例)比66.7%(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睾酮、TC及HbA1c水平与支架置入相关(OR=0.971、425.523、0.004,P<0.05)。OCT指导下冠脉内支架置入,两组支架置入时的最小支架内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4,P>0.05)。随访12个月,低睾酮组与对照组患者MACE为26.7%(8例)比6.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睾酮、LDL-C水平与MACE相关(OR=0.968、0.008,P<0.05)。结论血清睾酮与TC、LDL-C、HbA1c呈负相关,与冠脉病变程度、斑块性质、MACE及支架置入相关,血清睾酮可用于冠心病病变特点和病情的评估,并有助于冠心病预后的预测。OCT能很好地指导冠脉支架置入

  • 标签: 睾酮 冠状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钙化积分的虚拟平扫成像(VNC)降低扫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CCTA扫描的122例患者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记录检查时间。在后处理工作站中,基于CCTA的光谱基数据(SBI)生成VNC图像。2名医师分别独立评价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真实平扫(TNC)及VNC的钙化积分(CS_TNC,CS_VNC)并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校正系数λ,各分支校正系数分别记为λLAD、λLCx、λRCA,总体冠状动脉(Total)的平均校正系数记为λAVG。校正后VNC的CS(CCS_VNC)=λ × CS_VNC。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S_TNC、CCS_VNC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评价CS_TNC、CCS_VNC一致性。结果获得CS平扫的辐射剂量为0.69 mSv。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的辐射剂量为6.47 mSv,总的辐射剂量为7.16 mSv。利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冠状动脉CTA的VNC图像替代TNC图像获得CS,可省去CTA前的平扫,减少10.6%的总辐射剂量及39%的检查时间。LAD、LCx、RCA及Total的CS_TNC,CS_V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5.33、4.99、6.60,P < 0.05),相关性良好(R2=0.929、0.896、0.958、0.918,λ=2.18、1.18、2.15、2.07)。LAD和RCA的CS_TNC、平均系数CCS_VNC及分支系数CCS_VN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Cx的CS_TNC、平均系数CCS_VNC及分支系数CCS_V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4,P<0.05)。组内两两比较:CS_TNC与平均系数CCS_VNC及平均系数CCS_VNC与分支系数CCS_V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43,P<0.05),LCx的CS_TNC与及分支系数CCS_VN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VNC技术可以从CCTA图像中准确评价冠状动脉CS,有望代替冠状动脉常规CT平扫,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减少扫描时间。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冠状动脉 血管钙化 辐射剂量 虚拟平扫
  • 简介:摘要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仍是治疗冠心病(尤其是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狭窄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CABG的旁路移植血管选择多样,其中大隐静脉因获取难度低、长度足够、对获取位置肢体血供影响小的特点,成为中最常用的旁路移植血管。然而,相对于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低,存在更多致管腔狭窄因素。内膜损伤、急性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是早期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因素,也为远期狭窄奠定了基础。本文对CABG术后大隐静脉再狭窄早期机制、预测及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CE)后发生早期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的DCAD患者。术前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心肌梗死(PMI)分为PMI组和无PMI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与PMI发生的相关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20例行CE+CABG的DCAD患者。PMI组32例(27%),年龄(62±8)岁,男性27例(84%),其中24例(75%)为下壁PMI。无PMI组88例(73%),年龄(62±8)岁,男性70例(80%)。PMI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无PMI组[55%(49%,64%)比62%(55%,67%),P=0.01],围期肌钙蛋白I、主动脉球囊反搏泵使用率、住院时间高于无PMI组。调整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PMI存在负相关性(OR=0.93,95%CI:0.89~0.9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60%是预测PMI发生的界值(AUC=0.67,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69%,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OR=0.52,95%CI:-1.13~-0.60,P<0.001)、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OR=-0.20,95%CI:-0.15~-0.01,P=0.02)、糖尿病史(OR=-0.28,95%CI:-8.25~-1.85,P=0.002)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是DCAD患者CE术后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并影响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后心肌梗死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益气通脉汤治疗孤立性冠状动脉肌桥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4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64例孤立性冠状动脉肌桥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人。对照组口服盐酸地尔硫卓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通脉汤。2组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观察治疗前后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情况,记录运动诱发心绞痛需要的时间及平板运动后引起心电图中ST段动态演变的时间;评价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4.4%(27/32)、对照组为53.1%(1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P<0.05)。治疗后,治疗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69.24±14.21)分比(59.42±11.71)分,Z=-2.61]、心绞痛稳定状态[(82.25±21.24)分比(69.11±19.52)分,Z=-2.64]、心绞痛发作情况[(80.24±18.31)分比(69.11±15.54)分,Z=-2.63]、治疗满意程度[(86.16±19.23)分比(61.19±17.35)分,Z=-2.22]、疾病认知程度[(74.41±21.13)分比(60.43±19.42)分,Z=-2.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476.15±62.15)s比(399.38±78.42)s,Z=-2.08]、运动后ST段下移1 mm时间[(394.54±75.61)s比(309.64±81.62)s,Z=-2.40]较对照组延迟(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30/32)、对照组为65.6%(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5.15±6.15)分比(36.38±10.42)分,Z=-2.5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脉汤可有效改善孤立性冠状动脉肌桥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延迟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桥 心绞痛 气虚血瘀证 益气通脉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AMI并行急诊PCI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此类患者47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TB)、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DTB时间(77.18±19.59)min,对照组患者DTB时间(88.51±22.63)min,两组患者DTB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短(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AMI患者急诊PCI救护中,有助于缩短患者DTB时间、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于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绞痛患者采取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效果情况,以及治疗的有效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灌装动脉慢血流心绞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TIMI均值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9例,占比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性人数为20例患者,占比6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IMI均值比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TIMI均值明显下降,并且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绞痛的患者,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绞痛 治疗效果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川崎病患儿给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与对冠状动脉病变预防作用。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79例川崎病患儿,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在对照基础上加至400mg/(kg·d))和对照组(n=39,200mg/(kg·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研究组(30名)。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他汀类药物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用药,研究组临床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改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他汀类药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例,深入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果情况。方法:本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常规组(29名)和实验组(30名)。常规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方法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12名显效(41.4%),9名有效(31.0%),8名无效(27.6%);实验组中17名显效(56.6%),11名有效(36.7%),2名无效(6.7%)。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2.4%(21/2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FFR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阿托伐他钙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更接近正常水平,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 标签: 临床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 硫酸氢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与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联合阿托伐他钙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更接近正常水平,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冠状动脉病变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患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水平。

  • 标签: 临床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 硫酸氢氯吡格雷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共计选出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实验对象,这些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患者。搜集整理这些患者的基础信息,并将之分为两个小组,分组过程中遵循随机、平均等原则。分组后,对照组、研究组的患者选择一种护理模式,两组分别对应常规模式以及综合康复模式。围绕两组护理后的相关表现展开分析探讨。结果:观察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SAQ评分情况,评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平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选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取得不错的护理效果,能够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探究,并用电脑分组法展开分组,其中对照组(n=35)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35)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临床相关指标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得以改善,研究组焦虑(SAS)评分及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心(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率水平、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心肌梗死后卒中、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几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整体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由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措施灵活运用到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心率以及收缩压水平,大大缩短其住院时间,促使其病情逐渐好转,具有良好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 标签: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循证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