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本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依据当时国情,结核病防治采取先城市后农村的策略,随之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有了明显的加强,疫情逐年好转。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控制已成为城市结核病控制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控制 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病人 结核病防治 沿海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阿县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方法统一制定调查方案及问卷调查表,在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00例儿童家长中,89%对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有一定的了解,98.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不能接种疫苗。大专以上家长对五苗知识的正确回答率88%,小学以下家长的正确回答率不到60%。结论应加强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儿童家长,大力普及预防接种常识,以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

  • 标签: 城市儿童 预防接种知识 知晓率 现况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开发超大城市卫生体系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为超大城市间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劣势比较提供参考,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推进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统计年鉴和国内外相关文件等文献,归纳总结国际卫生体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构建适用于我国超大城市的卫生体系绩效评价的四级指标体系。结果共设一级指标3个,包括“投入”“过程”“结果”;二级指标8个,包括卫生筹资(投入)、卫生人力(投入)、机构配置(投入)、医疗服务体系(过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过程)、医疗保障体系(过程)、人群健康状况(结果)、筹资风险保护(结果);三级指标16个。结论超大城市卫生体系绩效比较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按照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可及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开展构建城市间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框架研究工作。

  • 标签: 卫生体系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摘 要】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自身的权益。作为人口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照护供给更是收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照护资源和照护供给进行分析,先简单介绍照护资源及其服务,再分析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而后分析目前这类人群的照护资源和照护供给现状,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照护服务供给体制、完善弥补家庭照护资源政策、明确未来机构照护发展方向等,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希望可以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龄老人 照护资源 照护供给
  • 简介: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中与用户联系最紧密的一环,是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因此对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对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进行了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市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是从本质层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助于优化整合医疗资源结构整体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逐步下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保证医疗服务体系能效,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结合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精准性解决措施,助力城市医联体有序建设。

  • 标签: 医联体建设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相比于从前而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并且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于大城市而言,人群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更是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当中,部队卫勤保障分队作为一支重要的救援力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部队职能任务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提高部队卫勤保障工作质量,以此来更加全面并且完善的解决大城市突发事件,以此来提高社会的稳定性,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大城市 突发时间 部队卫勤保障 工作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结构安全与风险管理问题,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指出了结构安全与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套综合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旨在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该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创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安全,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系统化急救联合双轨道互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化急救联合双轨道互动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分数、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分数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 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系统化急救 双轨道互动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武汉马路边绿化带及老旧居民区土质地面鼠洞分布现状,检验城市地下井周边土质地面更容易有鼠洞的经验是否可靠。方法在武汉城区马路边绿化带、老旧居民区土质地面选全部落在距离井盖5m范围内的"井盖附近样方"及所有点距离最近的地下井井盖超过5m的"远离井盖样方",记录样方中鼠洞数量及与井盖是否"零距离"接触,分析多种因素与土质地面样方是否有鼠洞的关联性。结果"井盖附近样方"及"远离井盖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7.3%和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52和0.018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零距离"和"非零距离"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17.7%和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69和0.023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马路边绿化带和老旧居民区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2.4%和8.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30和0.040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城市地下井盖附近土质地面更可能有鼠洞。

  • 标签: 土质地面 鼠洞 地下井 马路边绿化带 老旧居民区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了解城市供水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方法监测点、检测项目按《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进行,水质评价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果突发事件中,水质监测合格率仅为16.67%。结论城市供水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水质处置能力不足,应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 标签: 饮水安全 突发事件 处置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城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某一线城市的8所民营医疗机构,采取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该地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现状的特点是中坚力量较为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医院规模与文化、多点执业政策、晋升制度、继续教育、科研支持、社会偏见是影响该地区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给予民营医疗机构医生平等的晋升机会,民营医疗机构应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个体机构需增强联合,谋求集团化发展。

  • 标签: 民营医疗机构 私立医院 人才管理 医院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分析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现状,了解基层医院对帮扶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后续工作的实施提供经验与指导。向辽宁省47家县级中心医院的院长发放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汇总。结果表明,在日后的帮扶工作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帮扶单位应当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帮扶措施的个体化,并转变帮扶思路,变对口帮扶"输血"为"造血"。

  • 标签: 县医院 对口帮扶 医疗资源 纵向整合
  • 简介:本文就建设森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详尽地理论探讨,阐明了加快城市森林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硬环境和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对建设过程中的措施和关键环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标签: 城市森林 建设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盐城市气象局1989~2018年逐月暴雨和大暴雨日数资料,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3年滑动平均法对盐城市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几点防涝减灾措施,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暴雨 特征 防涝减灾 盐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模式在欠发达小城市的创建及意义。方法:以业州镇城区各社区作为研究点,随机抽取符合筛查标准的妇女,建立档案-专职人员-宣教-取样-联系医疗机构-督促、随访的社区宫颈癌筛查模式,并与同期妇科门诊妇女筛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筛查顺应性、治疗率、诊断及治疗时效符合率。结果:研究组通过筛查最后确诊宫颈病变的比例为 1.50%,对照组为 1.3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HC-II筛查的阳性率均高于 TCT筛查。两组的筛查顺应性均为 100%,而研究组的诊断时效符合率、治疗率和诊治时效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01)。结论:城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模式使妇女参加筛查和后续诊治的依从性均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癌筛查 城区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急救用血的配送提供新途径。方法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杭州完成,主要参与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和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构建城市急救用血无人机配送系统,研制无人机专用血液储存箱。利用无人机系统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运送血制品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获取以下指标:(1)无人机送血的飞行时间;(2)血制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温度;(3)利用百度地图软件测出道路交通的送血时间,并与无人机飞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由智能物流无人机、低温血液储存箱、无人物流枢纽站、云端运行控制平台等部分组成。浙江省血液中心到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无人机航线距离(2.36±0.06)km,地面距离5.8 km,从2019年4月12日到2021年1月29日共飞行27架/次,飞行时间为(6.37±0.35)min,小于人工取血来回双程所需道路行驶时间(17.00±1.94)min。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点,无人机送血可以节省15.98-4.28 min,平均节省(10.62±1.87)min。结论城市无人机血液配送系统具有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等优点,并能保证运输过程中血制品的安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无人机 血液运送 急救用血 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以深圳市宝安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真实世界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宝安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际覆盖情况,探索符合快速发展城市特点的AED配置优化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深圳市宝安区心搏骤停数据库登记的资料。通过计算每个OHCA事件发生地点与能够获取到的AED之间的最小距离,设定最小距离≤100 m为AED可覆盖,最小距离>100 m为AED不可覆盖,分析公共区域和非公共区域的AED覆盖情况;并分析假设对部分OHCA热点区域各配置1台AED后AED覆盖率的变化。基于目前宝安区公共区域内学校、政府、运动场所、地铁、旅游景点、公园的AED不能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的实际情况,假设公共区域内所有AED均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分析可随时获取AED对AED覆盖率的影响。结果最终共纳入525例OHCA事件,OHCA发生率在住宅小区和工业区最高,分别为54.5%(286/525)和14.3%(75/525)。深圳市宝安区现有252台AED,在AED覆盖范围内发生OHCA事件数为115例,即使基于所有AED满足24 h内可随时获取的理想状态,覆盖率也仅为21.9%(115/525);公共区域与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分别为31.6%(37/117)和19.1%(78/408),存在分布不均,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偏低。假设对发生2例以上OHCA事件的住宅小区和工业区分别配置1台AED后,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则由配置前的19.1%(78/408)提高至28.2%(115/408),可基本满足OHCA事件发生时能随时获取AED。目前宝安区公共区域内部分AED存在24 h不可随时获取的情况,如能达到公共区域内所有AED均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的理想状态,则整体区域AED覆盖率可从16.8%(88/525)提升至21.9%(115/525),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可从29.1%(34/117)提升至31.6%(37/117),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则可从13.2%(54/408)提升至19.1%(78/408)。结论目前宝安区AED配置分布不均,非公共区域AED覆盖率偏低。针对类似深圳的快速发展城市AED的配置策略应是:在保证AED 24 h可随时获取的前提下,优先覆盖包括住宅小区和工业区在内的非公共区域;在公共区域内应满足24 h可随时获取。

  • 标签: 快速发展城市 自动体外除颤器 覆盖率 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