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和输注时限。方法:研究时间段为 2018.8月 ~2019.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肿瘤病患,选取的研究例数为 60例,根据所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不同种类,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 30例,选用的抗肿瘤药物为丝裂霉素 C)和观察组( 30例,选用的抗肿瘤药物为异环磷酰胺),对比两种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以及相关的输注时限。结果: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观察组所用药物的稳定性较强;在输注时限的对比上,观察组的输注时限较高;而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P值范围在 0.05以内)。结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类型较多,不同的药物在稳定性和输注时限上有较大的区别,需要根据病患具体的病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稳定性 输注时限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免疫、内分泌、感染、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参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患病率为0.32%-0.36%,西方国家为1%。迄今为止,针对RA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由于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增加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变得更加迫切。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RA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erosisfactor,TNF)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以TNF/TNFR为治疗靶向的抗TNF治疗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被认为开拓了治疗RA的新思路。

  • 标签: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类风湿关节炎 NF治疗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FACTOR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科学管理医院临床试验药品,是每一家医院共同的需求和努力方向,尤其是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的管理,因为该类药物药品具有高毒性,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频率也非常高。本文首先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的科学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管理制度、实施平台、操作流程三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的科学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临床试验药品 科学化管理
  • 简介:目的:对喜树果苷类成分提取部位的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荷S180实体瘤小鼠为模型,观察喜树果苷类成分提取部位对肿瘤的抑制率及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结果:喜树果苷类成分提取部位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喜树果苷类成分提取部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喜果苷 抗肿瘤 脏器指数
  • 简介:中医肿瘤发病学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与肿瘤关系密切。早在《内经》就论及积、伏梁、石瘕与血瘀证的关系,认为“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噎膈乃“暴忧之病”。朱丹溪认为乳癌是“忧患郁闷,晰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内伤七情,可导致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癌因素通过“内虚”导致内外合邪,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

  • 标签: 抗肿瘤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 肝气 历代医家 噎膈
  • 简介:目的:比较人参二醇衍生物和人参二醇的抗肿瘤活性,以寻找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化合物.方法:用细胞染色计数法比较人参二醇衍生物人参二醇-3β-琥珀酸酯(Ⅰ)、3β,12β,20(R)-三羟基达玛烷(Ⅱ)、3β,12β-二琥珀酸单酰氧基-20(R)-羟基达玛烷(Ⅲ)和人参二醇的抗肿瘤活性,所用癌株为S180肉瘤,Lewis肺癌,阳性对照为5-氟尿嘧啶,阴性对照是含5%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结果:衍生物Ⅲ抗肿瘤活性最强;其次为Ⅰ;Ⅱ和人参二醇抗肿瘤活性最弱且两者活性相当.结论:人参二醇衍生物抗肿瘤活性较人参二醇增强.

  • 标签: 人参二醇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人参二醇 实验 人参皂苷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效果显著,对肿瘤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临床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也随之增强。为了加强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的了解,本文将从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血管生成抑制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膜特异性抗原相关的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出发,对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在体外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探讨其化疗增敏作用。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S)和人骨肉瘤细胞(Soas-2)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5、10μmol/LNef对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但可使ADR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S)和人骨内瘤细胞(Soas-2)的IC50下降。不同浓度ADR分别与5,10μmol/LNef合用24h后,MCF-7/S细胞和Soas-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较不合用Nef时增加。结论Nef能增强ADR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可能是一种化疗增敏剂。

  • 标签: 甲基莲心碱 体外实验研究 阿霉素 人乳腺癌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MCF-7/S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采取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取 2018 年 4 -12 月医院收治的抗肿瘤药用药病例 180 份,其中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及其他类型肿瘤病例各 30 份,依据有无药师参与诊疗过程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 90 份不予以配备药师,干预组 90 份有专门的药师参与医疗诊疗过程,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情况实施现场纠正。比较 2 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测事件、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药物使用剂量不当、溶媒选用错误、给药浓度不符合标准及化疗方案缺乏实用性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与不测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干预组化疗前住院时间、化疗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结论 加强药师审核药方能力,借助药学知识干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可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及用药不良事件隐患,为医务人员与患者创建咨询、给药建议等多种服务,促使抗肿瘤药物使用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合理用药 干预手段 效果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实验结果证明,将氟原子引入化合物中可产生较好的生物效应。氟代嘧啶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5-氟尿嘧啶是最先发现的氟代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但由于首过效应且脂溶性较低限制了 5-氟尿嘧啶的临床应用。本文以 5-氟尿嘧啶、 3-呋喃氟脲嘧啶等几种氟代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为例,分析了其合成工艺。

  • 标签: 氟代嘧啶类 抗肿瘤药物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而在抗肿瘤载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广泛其应用也存在些限制。因此,本文综述了基于透明质酸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为抗肿瘤载体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透明质酸 抗肿瘤 药物载体
  • 简介:亚硒酸钠和牡蛎多糖合成硒化牡蛎多糖(SeOPS),纤维素DE-52分离纯化,红外光谱结构表征。DPPH·,ABTS+和·OH清除作用及铁还原力测定SeOPS抗氧化活性。MTT法检测SeOPS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eOPS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SeOPS具有清除DPPH·和ABTS+作用,IC50值分别为7.102mg/mL和2.243mg/mL。·OH及铁还原力清除效果与牡蛎多糖(OPS)无显著差别。SeOPS阻滞人宫颈癌(Hela)细胞G0/G1期及肝癌(HepG2)S期的发育,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牡蛎多糖 硒化 人宫颈癌细胞 肝癌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很多活性优良、作用机制和靶点独特的药物都是从活性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冬凌草甲素属于ent-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具有很好的生长抑制活性。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中心为其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周期阻滞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外药学工作者针对冬凌草甲素展开了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其提高抗肿瘤活性的结构改造等广泛研究。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两方面进行综述,期望给药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ent-贝壳杉烷 冬凌草甲素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结构改造
  • 简介:模型组、环磷酰胺组、芝麻素高浓度组、芝麻素低浓度组,芝麻素低浓度组瘤重较模型组低(P<,芝麻素低浓度组抑瘤率明显高于高浓度组

  • 标签: 作用研究 小鼠抗肿瘤 抗肿瘤作用
  • 简介:摘要目前,在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了二甲双胍,这类药物不仅可以很好的治疗高血糖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糖尿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糖尿病还会造成血管病变。另外,通过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观察的结果我们得出,在进行多种肿瘤的发病率降低的过程中,二甲双胍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而且这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提高2型糖尿病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现阶段,在进行抗肿瘤药物应用的临床试验中,二甲双胍已经被列入了其中,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二甲双胍是极有可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药物出现的。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二甲双胍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 标签: 分子机制 抗肿瘤药物 临床 治疗药物
  • 简介:采用CCK-8法对绒苔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绒苔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卵巢腺癌细胞Skov3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不仅使其在形态上发生巨大变化,还对其细胞增殖产生明显抑制.其中,对人卵巢腺癌细胞Skov3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IC5037.08μg/mL).绒苔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不强.对绒苔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结果可为绒苔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天然抗肿瘤药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绒苔 体外抗肿瘤 CCK-8法
  • 简介: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能够与Bcr-Abl激酶结合而成功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然而该激酶的点突变常导致伊马替尼耐药,使治疗失败。尼洛替尼是一种比伊马替尼更有效的新型Bcr-abl激酶抑制剂。在Ⅰ期临床研究中,11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水平的尼洛替尼,最大耐受剂量为600mg,每日二次口服。推荐Ⅱ期研究的剂量为400mg,每日二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皮疹、脂肪酶和胆红素升高。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分别有92%(53%)、72%(48%)、39%(27%)获得了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Bcr-Abl激酶抑制剂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并有可能延迟或预防耐药的出现。一些研究试图通过鉴定病人的突变类型而预测这些药物的效果。

  • 标签: 靶向药物 伊马替尼 尼洛替尼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目的: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后的所得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使用硅胶吸附层析分离技术,对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应用MTT法检测备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1-A6,B1-t34,C,D等12个组分;MTr法实验显示A1、A2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A1和A2在201a,g浓度时,对HepG-2、SGC-7901、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66.8%和68.4%;67.5%和77.8%;73.3%和70.6%。结论: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2个组分中以Al、A2组分的抑瘤作用较强,为蛇六谷最佳有效部位。

  • 标签: 蛇六谷 乙酸乙酯萃取物 MTT法
  • 简介:目的:对山楂核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硅胶,ODS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此外,还对化合物进行了OPM2和RPMI-8226两组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山楂核中得到4个化合物:(7S,8S)-4-[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oxy]-3,5-dimethoxybenzaldehyde(1),(+)-balanophonin(2),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aldehydeether(3),buddlenolA(4)。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降木脂素。化合物24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的抗肿瘤活性不明显。更多还原

  • 标签: 山楂 降木脂素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