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背景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应用于小儿无创的检查已经在很多医疗机构安全的开展,但是使用右美托咪啶滴鼻镇静的患儿复苏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没有文章对不同的复苏状态的患儿,离室再次入睡时间进行对比。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不同复苏状态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的患儿,离室再次入睡时间的比较。方法本文是回顾性对照研究,收入了年龄在3月-5岁,行无创性操作检查的患儿345例,完成检查,在复苏室ALDRETE评分>8分,然后根据苏醒时的状态分为两组,第一组轻声呼唤或拍肩部能够一次唤醒,并且能够持续睁眼超过10分钟以上;第二组轻声呼唤或轻拍肩部不能一次唤醒,需要重复呼唤或轻拍肩部才能够持续睁眼超过10分钟以上;记录患儿的体重、性别、年龄,右美托咪定的用量,诱导时间,检查时间,复苏时间;在整个镇静过程中对HR<60次/分,血氧饱和度<90%,呕吐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并且在第二天,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儿离室再次入睡时间和有无异常的行为或表现。结果共有345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第一组有158例患儿完成随访,第二组有152例患儿完成随访;两组患儿在体重、性别、年龄,右美托咪定用量、起效时间和检查时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第一组的复苏时间比第二组的复苏时间短(分别是9.6±8.4比18.9±11.2分,P<0.05);离室的再次入睡时间第一组比第二组短(分别是1.17±1.26比1.65±1.17小时,P<0.05);离室再次入睡时间≥2小时的比率,第一组比第二组低(分别是32.9%比47.4%,P<0.05);离室再次入睡时间≥2小时在所有病例的比率是40%。在两组患儿中,无一例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的患儿,在复苏过程中,容易清醒的一组患儿比不容易清醒的一组患儿,离室再次入睡时间更短;离室,有40%的患儿再次入睡时间超过2小时,但是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这种再次入睡是安全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发热的原因,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感染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值变化及碘化油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与碘化油用量具有密切关系。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治疗药物剂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需做好方法和应对措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发热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均采用核芯针进行穿刺活检,在患者结束化疗,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对患者治疗的状况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应用MP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病理评价,记录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结果采用临床体检结果评价结果为治愈患者26例,缓解患者41例,稳定患者19例,病情进展患者14例。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1级患者5例,2级患者16例,3级患者48例,4级患者15例,5级患者16例,其差异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结果的病理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差异具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大片粘液湖形成的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可能是导致临床评价较实际状况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效果的原因。所以在对乳腺癌新辅助患者化疗后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病理学评价方案,才能对患者的治疗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病理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地区的婴幼儿贫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及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所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门诊保健体检的婴幼儿共计1500例作为研究样本,婴幼儿均接受血红蛋白指标测定,采取统一校验血红蛋白仪进行Hb的测定以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结果1500例婴幼儿其中轻度贫血患儿371例,中度贫血患儿80例,未出现重度贫血患儿,贫血发生率是30.07%。6~11个月婴幼儿的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婴幼儿和2~3岁婴幼儿。结论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最高,应强化母婴保健指导,在强化母乳喂养基础上还应适时的添加辅食并定期监测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循环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100例受检者的空腹清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本次血液测定。结果观察组循环缺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应用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控制患者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可有效预防循环缺血性疾病,提高治疗预后效果。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技术及冲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6年~2017年我院10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例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口腔清洁护理,实验组则采用口腔冲洗技术开展综合性口腔护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冲洗过程中口角牵拉伤、创口裂开以及误吞误吸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采用口腔冲洗技术清洁患者口腔,可消除口腔异味,彻底清洁口腔污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好冲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以巩固手术疗效。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清洁 口腔冲洗技术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呲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1±2.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联合呲拉西坦片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三个月,治疗组MMSE以及ADL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DT和CDR差异不明显;治疗六个月,治疗组MMSE、CDT、CDR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DL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3.33%,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98%、19.6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血管性痴呆患者使用呲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小。

  • 标签: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脑梗塞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0例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性防治。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和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积水形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形成慢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出血破入脑室、早期手术等相关单因素比较,χ2值分别为6.71、13.71、5.93、40.00、4.68、5.89、7.21、15.85、6.700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高龄等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10.846、17.134、5.009、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出血破入脑室、早期手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高龄是aSAH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疗法及椎体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体高度、Cobb角和疼痛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凸成形术治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其疼痛情况,较传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经左氧氟沙星联合常规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疾病科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肺结核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9个月的痰涂片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实施常规肺结核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可提高抗肺结核的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复治涂阳肺结核 左氧氟沙星 常规结核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肿瘤患者术中麻醉处理及对患者预后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后生命体征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腹膜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干预有利于患者临床疼痛指数降低,增加手术成功几率,应当在临床治疗腹膜肿瘤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异位嗜铬细胞瘤 腹膜后肿瘤 术中麻醉处理 预后治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延伸护理对出院肺癌疼痛患者止痛药物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出院且伴有疼痛的肺癌患者共计136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院肺癌疼痛患者实行延伸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出院止痛药物用药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延伸护理 肺癌疼痛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104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总治疗优良率为95.2%,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年后的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5±8.5分,明显高于手术治疗前的43.8±6.8分(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提高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状况,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 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椎体成形术、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并分别为其采用椎体成形术、凸成形术。为两组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cobb角、椎体压缩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VAS疼痛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其cobb角、椎体压缩率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凸成形术可以降低其椎体压缩率与疼痛度,缩小cobb角,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的方法。方法2008-01-2009-12在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采用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治疗胃肠道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显效迅速,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肿瘤药/副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化学诱导/中医疗法 水针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体凸成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凸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补充钙盐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凸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配合营养、运动、日光浴三联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行与应用。

  • 标签: 不同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比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恶性实体瘤化疗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巨和粒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特比奥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需要血小板输注的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观察组血小板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要血小板输注的例数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特比奥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血小板水平,缩短恢复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特比奥 巨和粒 恶性实体瘤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