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密歇根大学凯洛格眼科中心的Cornblath在2007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往往有普通眼科检查即可发现的眼部警示征象,并可作为劝告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依据。这些征象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其他全身性健康问题,而且可能是其他严重医学事件的高危对象。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风险 卒中 美国密歇根大学 预示 眼科中心
  • 简介:<正>DearSir,IamDrZheSong,from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ofDongfangHospitalAffiliatedto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nBeijing,China.Iwritetopresentacasereportofthetreatmentofcomplextraumaticretinadetachment,whichhasthreehugebreaks.A35-year-oldman,whowasknockeddownandhurthisrighteyewhileplayingfootball,complainedofblurvisionforaday.The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correctedvisualacuitywere4/20ODand10/20OS.Theintraocularpressurewere12mmHgODand13mmHgOS.Therewasbloodinthecentralvitreousoftherighteye.Onegiantbreakandthreenailtypebreakswerefoundinthetempleretina.Thetempleretinadetached,yetthemacularareawasnotinvolved(Figure1).Andthefundusofthelefteyewasnormal.Bultrasonicscanshowedtherighteyetempleretinadetachment(Figure2).VEPandERGoftheeyeswerenormal.

  • 标签: 分开处理 创伤视网膜 复杂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3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提高率100%。结论应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择,发现裂孔,光凝或冷冻封闭裂孔及解除玻璃体的牵引,使裂孔部位紧贴脉络膜的巩膜压陷或环扎术。向玻璃体注入膨胀气体或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前膜及脱离的视网膜后膜等术式。

  • 标签: ?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离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方式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患60例。根据病患的病情,对病患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术眼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结果本组研究分析60例病患,所有病患的遵医行为均已获得改善,手术成功率提高许多。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实施玻璃体联合硅油填充切割手术的病患,护理人员对病患的体位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健康指导是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患在治疗中,医护人员的良好护理有助于病患的康复,提高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因此,针对视网膜脱离病患,对其实施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改善病患的身体素质。

  • 标签: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护理问题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行激光治疗疗效。方法分析30例(3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进行532激光治疗的结果,其中CRVO20例(20眼)BRVO10例(10眼)。结果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进行恰当的光凝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促进视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532nm激光
  • 简介:摘要本标准由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制定并修订,旨在提出临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的ISCEV最新意见。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修改了标准刺激闪光的参数,以适应各种不同光源(包括气体放电灯和发光二极管灯)的刺激器;规定了基于明适应和暗适应下不同刺激闪光强度引发的6种ERG反应(即6种检测方案),同时ISCEV也鼓励使用其他全视野ERG检测扩展方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62-66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病人手术后护理措施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26例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的护理。结果126例手术治疗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没有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好视力0.8。随访6个月以上,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行再次手术。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恰当的护理措施对术眼预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是反映局部视网膜功能的电生理检测技术,其在明适应条件下,将视网膜分为多个区域,同步检测每个区域局部的视网膜电生理反应,体现视锥细胞功能。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于2011年发布新的临床mfERG标准,取代了2007年版指南。新的标准提供了以61或103个六边形刺激单元进行mfERG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报告解读要点。(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99-90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角度分析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并总结手术前后给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与指导80例80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术后体位指导及监督、术后眼压及疼痛的观察。结果通过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视网膜复位率为85%。结论通过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全程、全面的、专业的护理服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于准备采取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术前术中和术后临床护理办法。结果积极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是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成功的关键。结论对于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手术治疗 临床护理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 2018-01到 2019-02的 10例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 10例临床观察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传统临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观察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之中,采用临床观察的干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眼)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应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与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3.33%);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巩膜外垫压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垫压 视网膜激光光凝 硅油 效果观察
  • 作者: 魏文斌 周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已经到了挽救生命的同时挽救视力(life-saving and vision-saving care)的阶段。既要提高RB患儿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保留眼球,提高生活质量。诊断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都会引起RB复发、向眼外蔓延和转移,保眼率降低,生存机会减少。随着对RB治疗的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这些治疗方式,对RB患儿采取最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达到远期治愈的效果,是临床医生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规范 述评
  • 简介: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性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助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