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教授施摩罗·桑德(ShlomoSand)的著作《虚构的犹太民族》。在这本书中,桑德追溯了犹太人的起源变迁,指出了犹太复国主义在民族建构中的想象成分,质疑了现代以色列国家的民族叙事,以及民族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在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为读者理解巴以问题民族主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像。

  • 标签: 施摩罗·桑德 虚构的犹太民族 卡扎尔汗国
  • 简介:文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随时代变化而逐渐演化形成的人文产物,为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部分所上属。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而叙事是文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以文学叙事功能的属性、特征与其形而上的叙事观念、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文学叙事的内蕴逻辑与普遍的思维认知逻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在探究文学叙事的艺术灵晕如何展现的同时,解读其艺术魅力的发源与传递。

  • 标签: 文学 叙事 形而上 逻辑 虚构性
  • 简介:这两篇小说是两次计划外的生育.在小说集《一二三四舞》后记中我曾说过:我很少写那种真正独立的短篇小说,我的中短篇都是隶属于某个庞大写作计划的一环.我总是计划性过强,就像计划经济时代的独裁者一样,对每一笔交易指手画脚.但是,确定也有一些计划,因为过于庞大而搁浅或烂尾,只留下奠基仪式上几块象征性的砖瓦.《西院二宝》《苹果相处十分钟》就是这样的残砖碎瓦.

  • 标签: 创作谈 技能永远 永远虚构
  • 简介:采用非虚构叙事的不仅是纪录片,同时也包括动画片。然而,动画的形式决定了影片不可能提供"索引"化的信息,因此在样式的归属上仍隶属动画片。人们之所以使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非虚构的事物,主要是因为纪实的表现方法并非万能,它既无法展示心理无法承受之"痛",如背叛、屠杀等;也无法展示伦理规避之"隐私",如病患者、乱伦等;因此动画可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这也是非虚构动画片作为一种影片样式能够得以成立的原因。

  • 标签: 非虚构 动画片 纪录片 非虚构动画片
  • 简介:近年来,关于影视作品侵犯故事原型人物名誉权的案件屡屡发生,如霍元甲后人诉电影《霍元甲》侵犯名誉权、杨三姐后人诉电视剧《杨三姐告状》侵犯名誉权等。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予以明确规定。只有广电总局针对主要人物情节涉及到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等内容的电影剧本有所规定,但对涉及到类似于高永侠这样的普通人物却没有任何规定。

  • 标签: 历史名人 侵犯名誉权 杨三姐告状 普通人物 霍元甲 影片管理
  • 简介:20世纪50年代,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很多历史老师都要绘声绘色地讲述冯婉贞抗英的故事。老师们介绍说,生活在北京圆明园附近谢庄的年青姑娘冯婉贞,组织带领乡亲们痛击英军.谱写了一曲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壮歌,其事迹将永载史册。

  • 标签: 历史课堂 历史人物 第二次鸦片战争 虚构 50年代 圆明园
  • 简介:复制春天立春后,还有一场雪漫天的雪,都是一朵在复制另一朵春天是从白的复制开始的我想寻找一朵花,去复制出另一朵

  • 标签: 组诗 复活 虚构 复制
  • 简介:广西武鸣县无业男子廖某为骗钱,于2015年9月24日向从事木材生意的个体老板杨某谎称自己有30多亩约2500棵的速生桉树林要出售,并于次日带领杨某来到武鸣华侨投资区的岜参屯附近的一片桉树林进行“现场考察”。杨某同意以77000元的价格购买廖某的桉树林,并预先支付给廖某7000元定金。

  • 标签: 山林 虚构 骗局 个体老板 现场考察 武鸣县
  • 简介:贾植芳先生1989年5月在上海一家杂志上,发表《我的难友邵洵美》。1995年贾先生出版长篇回忆录《狱里狱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将此文作了一些修订后改题为《狱友邵洵美》,编入其中。该文称:他在1955年因胡风一案被捕入狱,

  • 标签: 邵洵美 故事 虚构 《狱里狱外》 出版社 贾植芳
  • 简介:昭君和亲后,前470多年里关于昭君的作品共10件。其中前120多年里产生的3件作品构成了符合史实的“福德昭君”~([1]);后300多年的7件作品有5件构成了背离史实的“悲怨昭君”形象~([2]),另外两部史籍继续证实“福德昭君”。隋唐统一后,昭君文学作品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福德昭君”作品就多;反之,“悲怨昭君”作品就多。今天国家强大民族团结,“福德昭君”文学作品成为主流。

  • 标签: 福德昭君 悲怨昭君 昭君和亲
  • 简介:四十年代的上海,苏青以一个女性的坦率笔触描写了日常生活的俗世人生,以亲身的生命体验来揭示女性在日常生活下的隐秘渴望。研究在立足于女性叙事学的基础上,从苏青作品的叙事声音、叙事背景两个方面分析苏青小说的叙事特征,挖掘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苏青叙事选择的影响,并分析其叙事策略背后的原因。

  • 标签: 苏青 女性叙事学 虚构的权威
  • 简介: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中国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文学创作自然也无法避开这一话题。此类小说一般取材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事实,在对素材的深加工中进行再创造,作者更着力于处理纪实与虚构的关系,力图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小说《困局》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故事发生在我国东南部一个叫做江岛的小岛上,非法经济集团与上层各级官员关系密切、利益相关;海关、安全局、法院、检察院……各种部委机关的相关负责人被卷入其中;黑帮团伙、企业集团、机关单位……形形色色的力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善恶难以分辨。客观上,非法经济集团为市民提供着就业机会,为城市提供着发展动力,

  • 标签: 作家 虚构 小说 经济与政治 纪实 小刀
  • 简介:某行政单位职工谢某(党员),虚构与他人合伙做烟花爆竹生意、购买挖掘机等事实,以其妻经营的保健品营销中心有良好经济效益为信誉,以支付高额利息为条件,向唐某某等49人借资人民币2000余万元,任意挥霍,后无力偿还。

  • 标签: 虚构 行为 行政单位 烟花爆竹 经济效益 营销中心
  • 简介:受史观等因素的制约,现有关于1939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一事的研究,并不能令人满意。对林则徐翻译并运用国际法一事,需要以更为实证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简要的文本考察表明,林所组织翻译的国际法文本质量堪忧,这影响了林则徐将国际法作为以理服人工具来使用的实效。对具体交涉过程的分析表明,国际法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对外交涉中所起作用微乎其微。在很大程度上,林则徐对外交涉的主导理念仍是传统的华夷秩序观。在回顾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时,有必要检讨中国自身所犯的错误。在总结错误的基础上,民族才能获得进步。

  • 标签: 林则徐 国际法 华夷秩序观
  • 简介:当事人委托某茶叶研究所生产普洱茶并在网上销售,但该当事人同时在别处购买铁观音茶叶,并擅自在铁观音茶叶外包装贴上写着某茶叶研究所厂名厂址的标签。经查,当事人持有合法有效的生产许可证,购买的铁观音亦属于合法生产的产品,但该产品与某茶叶研究所并无关系。销售铁观音货值金额共计1300元。据当事人称,将铁观音茶叶贴上某茶叶研究所的标签,是由于其觉得研究所名号较大,希望傍其名号提高茶叶销量。

  • 标签: 茶叶研究所 标签 厂家 虚构 查处 法条
  • 简介:正近年来,文学期刊的栏目变动呈写实趋向,如《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花城》的"家族记忆",《上海文学》的"惘然拾忆",《作家》的"记忆·故事",《钟山》的"非虚构文本",《收获》的"田野手记"、《山花》的"非常记忆"等栏目;刊出了一批非常引人注目的作品,比如"非虚构"栏目

  • 标签: 报告文学 非虚构 文学生产 市场现实主义 农民工 认知功能
  • 简介:选择国内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危机报道为个案,对疫情最早发源地--广州地方三大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流言传播情况、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架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间的转换与互动.

  • 标签: 传播学 新闻框架 媒介现实 受众现实
  • 简介:当今我国社会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重要形成时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不少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国家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认识存在误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育,让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开花、结果,这样才能让他们带着更为科学完整的信念走进大学殿堂,融入社会。

  • 标签: 思想政治课教学 社会转型期 高中学生 主流价值观 形成时期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