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养血清颗粒对于慢性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将其分为二组。全部患者对给予其降血压、降血糖等常规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以使用养血清颗粒,对照组患者则加以使用曲克芦丁。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者。结论慢性供血不足使用养血清颗粒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曲克芦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的治疗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8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观察和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病变部位、心电图和心肌酶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并分析急性血管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急性血管病患者40例中,并发-心综合征22例,发生率为55%,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86.36%,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13.64%,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综合征患者19例中,病变于丘脑、脑干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病变于小脑和叶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急性血管病患者病情发生好转有20例,好转率为95.45%。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证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决定-心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脑急性血管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并发胰性病(PE)和韦尼克病(WE)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AP病人3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78例,发生病8例,其中PE5例,WE3例。死亡3例。PE2例,WE1例,2例WE经注射维生束B1而治愈。结论PE多发生在SAP的早期或病情反复时;WE发生于SAP或AP的恢复期。禁食时间长、反复呕吐及全胃肠外营养中未补充维生素B1是导致急性胰腺炎者维生素B1缺乏,从而发生WE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韦尼克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额叶挫裂伤致疝的救治体会。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12例双侧额叶挫裂伤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1例,保守1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3例,死亡1例。结论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的潜在危险性较大,易发生脑中心疝,不易单靠血肿量多少来判断是否手术,治疗过程中多有中间清醒期,如能及时手术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额叶 脑挫裂伤 脑中心疝 手术
  • 简介:通过分析比较非线性时间序列动力学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算法,选择出适合电分析的算法。这些算法时空复杂度较高,计算耗时。我们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串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时间复杂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了其准确度;再对其进行并行化,进一步提升了算法效率。最后整个计算过程运行时间缩短为优化前运行时间的1/50。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电非线性动力学快速分析系统的设计,并使用该系统分析了癫痫电数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脑电 非线性系统 关联维 优化及改进 并行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与单纯全放疗对肺癌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肺癌转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放疗,试验组采用全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中有1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9.7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患者实施为期3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4.55%,中位生存期为(12.35±2.38)个月,对照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24.24%,中位生存期为(9.42±2.11)个月,试验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放疗联合补充精确放疗对肺癌转移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全脑放疗 补充精确放疗 肺癌脑转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与单纯全放疗对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转移性肿瘤患者70例(2013.1.20-2015.1.20),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进行分组,每组均35例。其中对常规组采取单纯全放疗,对实验组采取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与74.29%,P<0.05;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长,P<0.05。结论对转性肿瘤患者采取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效果显著,便于将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脑转移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COR评分〔包括心率(H)、酸中毒(A)、意识(C)、氧合(O)和呼吸频率(R)〕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病且初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的同时,接受规范的内科治疗。将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判定为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其中早期失败为治疗48 h内需要气管插管,48 h及以后需要气管插管则定义为晚期失败。记录患者无创通气不同时间点HACOR评分,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临床结局等。比较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失败两组患者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ACOR评分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病失败的预测效能。结果共评估630例患者,最终51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42例(占82.35%),女性9例(占17.65%);中位年龄为70.0(62.0,78.0)岁。51例患者中有36例(70.59%)初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功且好转出院;15例(29.41%)初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切换为有创通气,其中10例(19.61%)为早期失败,5例(9.80%)为晚期失败。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成功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0(10.0,16.0)比5.0(3.0,8.0),总住院时间(d):23.0(12.0,28.0)比12.0(9.0,15.0),均P<0.01〕。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1~2 h的HACOR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分:10.47(6.00,16.00)比6.00(3.25,8.00),P<0.05〕;但两组无创通气治疗前及无创通气治疗3~6 h HACO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无创通气治疗1~2 h HACOR评分预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病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95%可信区间(95%CI)为0.504~0.868;当最佳截断值为10.50分时,敏感度为60.03%,特异度为86.10%,阳性预测值为91.23%,阴性预测值为47.2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病,可使70.59%的患者避免气管插管;HACOR评分有助于临床预测COPD合并肺性病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肺性病的效果。方法将6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及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早期肺性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微出血(CMB)的进展及其分布模式与慢性肾脏疾病(CKD)恶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LI患者214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资料。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入院后及1年随访时行头颅MRI(包含梯度回波序列)检查,采用微出血解剖评定量表(MARS)评定CMB的分布模式。结果214例LI患者中,CMB阳性组90例,其中单纯叶CMB 16例,深部/幕下CMB 74例;CMB阴性组124例。CMB阴性组基线eGFR和eGFR分类明显优于CMB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经1年随访,45例患者发生CMB恶化,22例发生CKD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卒中史是导致LI单纯叶CMB患者发生CMB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14和2.91,95% CI 1.06~1.23和1.14~7.42,P<0.01或<0.05),基线eGFR和CKD恶化是导致LI深部/幕下CMB患者发生CMB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0.90和4.11,95% CI 0.87~0.94和1.04~16.21,P<0.01或<0.05)。结论CMB阴性LI患者肾功能明显好于CMB阳性LI患者。LI深部/幕下CMB患者发生CMB进展与CKD恶化有关,而LI单纯叶CMB患者发生CMB进展与CKD恶化无关。

  • 标签: 脑出血 肾病 脑梗塞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功能网络的变化,了解该变化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常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HIE患儿的临床资料,共44例,均进行常规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fMRI)成像扫描,有24例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轻度患者(PT1组)11例,中重度患者(PT2组)13例。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比较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的差异,并采用脑网络连边分析的方法比较PT1组和PT2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差异。结果在连边分析中,与PT1组相比,PT2组大脑中的右侧辅助运动区与右侧中央前回(Z1=0.39,Z2=-0.08)、右侧舌回与右侧海马(Z1=0.61,Z2=0.20)、左侧距状裂皮层与右侧杏仁核(Z1=0.30,Z2=-0.02)、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后扣带皮层(Z1=0.33,Z2=0.05)的FC减弱(均P<0.001,未校正)。在低频振幅分析中,PT1组和PT2组全的AL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结论中重度组HIE患儿在部分区的功能连接存在变化,这些功能连接与运动功能、情绪处理、语言发育、认知功能及学习记忆等有关。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质高信号(WMH)严重程度与深髓静脉(DMVs)不同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行MRI平扫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的88例高血压患者(包括WMH患者68例和无脑白质异常者20例)的资料。按照WMH分级分为四组。在SWI图像上进行DMVs等级评分,并计算双侧额顶枕部DMVs总量分。比较四组患者DMVs分级的差异,分析WMH与DMVs的相关性。结果无脑白质高信号患者,DMVs分级大多数(55%)为0级,SWI图像上DMVs显示清晰;随着WMH分级增高,DMVs逐渐显示不连续、减少;WMH表现为Ⅲ级者,双侧额、顶、枕区DMVs明显减少,WMH分级与DMVs分级及量分均呈正相关(rs=0.695,0.830,P<0.001)。结论WMH严重程度与DMVs存在密切的相关,DMVs可作为研究高血压WMH发病机制的一个影像标志物。

  • 标签: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白质高信号 脑深髓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