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实施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预防伤害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用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在柳州市抽取市区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乡镇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将18所样本学校分为干预组、对照组,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3600名中小学生伤害情况进行干预前后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干预后伤害发生率城市干预组为8.55%,低于对照组的13.66%(x2=12.14,P<0.01);乡村干预组伤害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4.29%(x2=4.94,P<0.05)。结论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伤害发生。

  • 标签: 青少年学生伤害干预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当代高校治理体系不断涌现出新的育人模式和机制。近年来,高校积极探索推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为推动学生工作朝着更精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虽然一些高校在探索和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对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育人体系进行探究。

  • 标签: 一站式 学生社区 管理育人
  • 简介:社区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实现基层公共管理和培育社会自治能力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本文对我国目前理论界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概貌作一次"立体扫描",并指出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区"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的关键之所在.

  • 标签: 社区管理 社区 基层公共管理 社会自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采用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57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一般人群予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病人群,采取药物治疗外,增加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帮助高血压患病人群制定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多种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血压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可行切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智慧化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研究热点,为智慧城市的单元-智能社区做好能源管理服务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智能社区 综合能源 优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于综合方式模式中,在实施前后予以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居民情况。结果实施后居民疾病知晓率等相关指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016年6月收缩压为(120.55±6.24)mmHg、舒张压为(76.55±1.93)mmHg,2017年6月分别为(120.7±7.56)mmHg、(74.7±3.66)mmHg,实施后研究对象的血压水平略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过程中全应用全科医学理论指导在患者病情控制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共44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按照以往常规护理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血糖监测、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服务。其中,将全科医学理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用于其中的22例患者疾病的护理中,并将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结果: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4周后空腹血糖(FBG)、产后2h血糖(PBG)及干预12周后患者在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平均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全科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社区综合干预方式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主要体现在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当中,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 全科医学理论 病情控制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社区全科医生在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 抽选高血压病90例患者,参照组45例:采用常规社区全科高血压干预:干预组45例:实施社区全科医师参与的综合防治模式:比较不同方案的作用价值差异性。 结果:干预组防治有效度97.78%高于参照组的82.22%,(P<0.05)。干预组患者在遵医用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心态良好方面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生理与心理健康评分方面互比,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在生理与心理健康评分方面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较长,对其开展综合防治措施中有社区全科医师的参与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更对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达到积极改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 社区全科医生 高血压病 综合防治措施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戒毒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上有位子、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点子、经费上有保障是大观戒毒模式成功运作的前提基础;二是结合社区实际、探索禁毒宣传教育新模式;三是戒吸防艾社会效果明显;四是借鉴学习国内外经验;五是美沙酮维持治疗点。

  • 标签: 社区戒毒 大观戒毒模式 经验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8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40例作为主要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7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服务,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比较两种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①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两组干预后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评分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依从性:干预后和干预前相比两组的依从性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活质量:两组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运用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社区慢性病防治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社区老年患者慢性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2022年,通过家庭医生随访我辖区社区,发现慢性病患者193名,其中,高血压149名,糖尿病44名。选取其中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观察组(40例,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的管理和治疗)。结果:实验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可以更加良好的提高患者满意率、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认识程度、自我控制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

  • 标签:
  • 简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近些年非常显著,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养老问题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随着社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社区生活越来越丰富,社区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多,相应的社区服务中对养老服务的内容也不断扩大,社区养老成为养老模式的一种,而且对养老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认识传统养老模式中的问题探索社区养老的优势对缓解我国目前养老压力有很大作用。

  • 标签: 社区养老服务 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也逐渐被削弱。居民对养老服务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智能社区养老模式可以实现智能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在中国的深度整合,促进两者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建立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老年护理服务信息化发展。

  • 标签: 社区养老 智能社区养老 "互联网+"
  • 简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市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即“上海模式”。“上海模式”采用政府向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进行运作,社工在社区矫正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上海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有政府购买服务,社团自主经营;强调社工介入,注重项目运作;整合社会资源,拓展资金来源。“上海模式”的困境在于社工角色定位问题,目前定位于专业服务者较为准确。

  • 标签: 社区矫正 “上海模式” 角色定位 专业服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