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血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血肿新生包膜中的新生血管生成受损和血肿腔局部异常炎症反应在其病情转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包膜未成熟的“渗漏”血管形成及血肿的不断扩大。通过干预血管修复及纠正局部异常炎症状态,可能找到一条保守治疗CSDH的新方法。本综述拟分析近年来慢性血肿发病机理,评价目前关于药物保守治疗潜在的获益人群,并依据可能的发病机理,探讨近年来出现的慢性血肿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的变化及优劣。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肿的麻醉、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我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慢性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结果我科慢性血肿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安全经济。结论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注意术中的操作方法和防治其可能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83例老年慢性血肿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3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皆改善,临床症状消失。住院时间5—16天,平均8天。无1例死亡,也无并发症。术后1—3月复查CT示血肿腔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该法属微侵袭治疗,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简便,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 标签: 微创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术在治疗髓外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外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外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术治疗髓外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重建术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把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我院治疗的63例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总结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其优点。结果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伤口全部愈合后出院。但两组患者在平均离床独立活动时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失血体积、手术后患者进食的平均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诸如手术过程中失血体积小,手术伤口面积小,手术后患者恢复所用时间较短等,应当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以达到减少患者痛苦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目的。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窗技术在少量急性血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临床患者病例76例,对其进行CT检查,发现少量急性血肿27例,正常49例,分别采用常规窗和调节窗由两组医生展开CT诊断,而后对比分析常规窗和调节窗的诊断情况。结果调节窗对少量急性血肿的真毒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常规窗(P<0.05)。结论在少量急性血肿的诊断中CT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诊断能力,对于临床诊治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窗技术 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 诊断 常规窗 调节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血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6例慢性血肿病人,均采用锥颅双软通道微创治疗。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患者曾出现极少量硬膜外血肿,对病人未造成任何不良后果。其他无颅内感染、癫痫、气颅等并发症。结论:锥颅双软通道微创治疗慢性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锥颅 双软通道 微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以海奥生物脑膜修补治疗脑膜缺损的疗效。方法对神经外科48例脑膜缺损患者以海奥生物型脑膜修复脑膜修补。结果44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良好,以海奥生物治疗脑膜缺损痊愈率为91.67%。结论以海奥生物型脑膜修复脑膜修补治疗脑膜缺损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相关科室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硬脑膜缺损 海奥生物膜 修补术
  • 简介:摘要外脓肿是局限在椎管内外间隙的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外脓肿不是常见病,但因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颇高,故临床上十分重视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生应对这种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一是要积极预防该病的发生,二是强调对该病进行早期治疗,否则将会产生截瘫等后遗症,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本文将就对这一疾病的分析来讨论这一疾病的致病原因,病理,诊疗。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术后发生硬积液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我院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由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恢复良好,有3例患者处于中残,有2例患者处于重残,有1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结论对于颅骨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检查为积液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其发展为脑积水。

  • 标签: 颅脑外伤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颅骨钻孔治疗慢性血肿(CSDH)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慢性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CT扫描证实的286例慢性血肿,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12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张力性气颅发生,亦可减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 标签: 扩大颅骨钻孔 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采用脑膜中动脉(MMA)栓塞术治疗慢性血肿(CS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MA栓塞治疗的11例(16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7侧血肿)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6例(9侧血肿)采用Onyx-18胶栓塞。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治疗后降低≥1分为症状改善;采用影像学评估血肿的吸收情况。结果11例患者(16侧血肿)的MMA均成功超选到位,MMA额顶支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完全闭塞。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1例患者术后随访(70.0±29.5)d(30~120 d)。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mRS均降低1~2分)。影像学随访显示,4侧血肿完全吸收,5侧血肿吸收率≥90%,2侧≥80%,5侧为30%~50%。其中随访60~120 d的8例(12侧)患者除1例(1侧)血肿吸收率为50%外,其余为80%~100%;随访30 d的3例(4侧)患者血肿吸收率为30%~40%。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无CSDH复发。结论初步观察显示,MMA栓塞治疗CSDH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血肿随时间逐渐吸收,并可预防血肿的复发。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栓塞,治疗性 脑膜中动脉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硬膜外镇痛失败产后并发颅内血肿的诊治过程。孕妇既往无头痛病史,孕期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孕32周+6因先兆早产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发生意外穿破。阴道分娩后第4天,产妇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缓解,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血肿。经甘露醇静脉点滴保守治疗后,产后第18天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部血肿较前基本吸收后出院,随访至今未诉不适。穿刺后并发颅内血肿作为一种罕见而且严重并发症,及早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血肿,硬膜下,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