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51-1980年脑卒中曾是日本中老年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曾一度居发达国家首位,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1965年日本脑卒中死亡率达到峰值(175.8/10万),此后以5%~7%幅度下降,到1980年下降至139.5/10万,其死因顺位成为第三位,到2010年下降至97.7/10万。日本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大幅下降,主要归于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政策和法规予以保障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可利用现有监测系统和调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鉴于日本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其在脑卒中防控中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对我国有效防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发病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羊痘病对于羊群的危害无疑是极大的。感染羊痘病毒的羊个体身体部位会出现丘疹、脓疱,随即病毒蔓延至羊的呼吸系统,破坏其正常功能,并借助呼吸向空气传播,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感染与死亡。对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羊痘病的感染与传播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 标签: 羊痘病 流行诊断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慢性牙周炎免疫损伤的相关。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中抽选40例作为观察组,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抽选同期本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查上述患者的牙周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慢性牙周炎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牙周炎发生率为65.0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7.95±1.28)mg/L,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为(5.95±0.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25.97±1.18)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X2=11.31,t=24.48、42.59、99.94,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和免疫损伤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缺血性脑卒中 免疫性损伤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作为特大城市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挑战和问题。方法2019年5月30日上海市发生一起输入皮肤炭疽疫情,上海市CDC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在疫情发生后,上海市CDC收集皮肤炭疽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伤口创面标本和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患者的7份伤口创面标本中,6份炭疽芽胞杆菌核酸检测阳性;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炭疽芽胞杆菌抗体滴度增长4倍,上海市CDC对该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接触者进行了观察。经治疗,病例康复,19例接触者无续发病例出现。结论上海市有必要加强临床医生对新发传染病的培训,对输入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病、传播和死亡。同时需要多部门联防联控,预防和控制继发病例的发生。

  • 标签: 炭疽 输入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监测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氟中毒病区现状,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在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氟中毒病区抽取10个县(区,简称县),每个县按照轻、中、重病情程度分层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共30个村。监测每个村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共监测30个病区村,全部为改水村;共监测25个改水工程,均能正常运转,工程水氟超标率为28.00%(7/25),合格率为72.00%(18/25)。其中,21个村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且水氟含量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6.71%(606/1 651),氟斑牙指数为0.74,流行强度为极轻度;9个村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但水氟含量超标,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3.57%(261/599),氟斑牙指数为0.78,流行强度为极轻度;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于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村(χ2=8.752,P < 0.01)。结论河南省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现象依然严重,氟中毒危害仍然较重。应加强改水工程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竣工时工程验收,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坚持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对水质超标工程及时进行整改。

  • 标签: 氟中毒,牙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和美术等素质教育科目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学校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初中生进行音乐课程系统教育增加学生音乐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流行音乐更加贴近于初中生的审美标准,将其引入到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对音乐课堂的兴趣程度,更好的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 标签: 流行音乐 初中音乐 教学质量
  • 作者: 刘剑刚 杨钊田 杨卫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血液科,西安 712000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尿酸钠诱导实验大鼠急性痛风关节模型,观察大鼠的性反应及对踝关节Toll样受体相关蛋白表达和双氯芬酸钠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10只、模型组10只、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组(双氯芬酸钠片组,1.35 mg/kg体质量)10只。将尿酸钠晶体充分研磨后,加入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和吐温-80(9∶1)制成混悬液进行造模,空白对照组大鼠同样位置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净水,每天1次,共7 d,采用足趾容积装置测定大鼠(造模后4、8、24、48、72 h)的关节肿胀度,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肾功能、IL-1β、IL-6和TNF-α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踝关节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κBp65的蛋白表达。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不同时间段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结果造模后的大鼠右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行走迟缓、反应迟钝等症状。光学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局部可见细胞变性坏死和细胞浸润。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IL-1β、IL-6和TNF-α[(24.6±2.6)pg/ml,(132±20)pg/ml和(72±6)pg/ml]比较,模型组[(28.4±4.3)pg/ml,(173±26)pg/ml和(81±5)pg/ml]升高(t=2.601,P<0.05;t=3.375,P<0.01;t=1.392,P>0.05);和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片组大鼠炎症因子含量显著降低[(24.6±3.3)pg/ml,(151±21)pg/ml,(61±1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t=2.909,P<0.05;t=2.352,P<0.05)。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模型组踝关节NF-κBp65、MyD88、TLR4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双氯芬酸钠片组显著抑制踝关节组织的NF-κBp65、MyD88、TLR4蛋白表达;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法:F=33.553,P<0.01;F=98.293,P<0.01;F=10.410,P<0.01;蛋白质印迹法:F=11.423,P<0.01;F=8.123,P<0.01;F=3.575,P<0.05)。结论由尿酸钠晶体引起的急性痛风关节模型大鼠因子水平升高,踝关节组织的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增强,影响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具有一定抑制和缓解作用。

  • 标签: 尿酸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性反应 Toll样受体通路 双氯芬酸钠 动物模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一次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牙髓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年限跨度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择取研究样本为40例慢性根尖周与牙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案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一次根管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疼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与牙髓疗效显著,治疗安全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根尖周炎 牙髓炎 一次性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用于阑尾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阑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

  • 标签: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阑尾炎 治疗效率 切口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内镜下逆行阑尾手术治疗急性非复杂阑尾的效果。方法:于二零一九年三月至二零二零年三月,急性非复杂阑尾7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基于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基于内镜逆行阑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局。结果:治疗结局:研究组更让人满意,效果理想(P<0.05)且并发症:研究组2.86%低于对照组8.58%(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非复杂阑尾过程中实施内镜下逆行阑尾手术,更加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值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 阑尾炎 急性 非复杂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阑尾手术治疗急性非复杂阑尾的效果及手术安全。方法:纳入本院急诊急性单纯阑尾患者73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依据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后,对照组(n=37)行常规腹腔镜术式治疗,观察组(n=36)行内镜下逆行阑尾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指标、手术预后差异。结果:(1)手术指标:经统计手术记录单、住院信息后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体温复常、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预后: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阑尾手术治疗急性非复杂阑尾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显著安全,可在临床中酌情开展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手术 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阑尾患者中运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阑尾的90例患者。90例患者依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手术组(含45例患者),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一组为常规手术组(含45例患者),行传统常规阑尾切除术。小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均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统计分析小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同时记录对比小切口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小切口手术组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常规手术组(P

  • 标签: 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组行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方案,研究组手术中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负压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凹陷畸形、涎瘘、暂时面瘫、术区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术期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在围术期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将本院的15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纳入到本次对比实验中,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5例,研究中采用常规护理和我院经过改良后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和对照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结论:于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围术期 腮腺良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腮腺良性肿瘤应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病理检查确诊为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腮腺良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以及鳃裂囊肿,其中腺淋巴瘤是比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有41例,占比51.25%,多形性腺瘤的平扫CT值相比于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均较高(P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双期扫描 腮腺良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措施实施后,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各指标状况,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入选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研究样本为: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措施,对其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中,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腮腺淋巴瘤患者、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分别为10例、45例、25例。不同类型肿瘤的平扫CT值、双期净强化值分析结果显示,基底细胞腺瘤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疾病,数据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 腮腺良性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4例自发性动脉破裂患者的病例特点,结合文献分析因素的作用。方法按致因子对病例分类,结合患者的预后特点分析不同因素导致动脉自发性破裂的特点和对治疗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动脉破裂前长期合并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炎症、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和免疫系统缺陷等。12例(85.7%)患者行血管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1例(7.1%)行脓肿清创+髂外动脉结扎+股-股动脉搭桥术,1例(7.1%)行脓肿清创+股动脉结扎+大隐静脉动脉化。术中出现支架移位的1例(7.1%),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的2例(14.3%),术后非感染发热的4例(28.6%),术后发现血肿合并感染的5例(35.7%)。结论多种因素通过时间与强度的累积至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动脉的自发性破裂,临床上提高警惕并及时控制性状态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炎症 动脉 破裂,自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布鲁菌附睾睾丸(BEO)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确诊收治的已婚男性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BEO组和非BEO组,分别为46、5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床表现中,BEO组患者出现下腹痛、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症状频率高于非BEO组[26.1%(12/46)比8.0%(4/50),89.1%(41/46)比12.0%(6/50),28.3%(13/46)比6.0%(3/50),χ2 = 5.643、57.037、8.548,P均< 0.05]。实验室检查中,BEO组患者白细胞(WBC)升高检出率高于非BEO组[23.9%(11/46)比8.0%(4/50),χ2 = 4.602,P < 0.05];精子浓度(DENS)降低检出率高于非BEO组[21.7%(10/46)比2.0%(1/50),χ2 = 9.201,P < 0.05]。治疗2 ~ 7 d,所有BEO患者阴囊肿痛和/或触痛减轻;治疗3 ~ 5 d,下腹痛、排尿困难症状减轻;治疗12周后,97.8%(45/46)的BEO患者阴囊睾丸彩超检查正常,95.1%(39/41)的勃起功能障碍者恢复正常,76.9%(10/13)的早泄患者症状消失,80.0%(8/10)的DENS降低者恢复正常,6例精子总活力(PRNPPER)降低患者中有5例恢复正常。结论BEO患者具有下腹痛、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生精功能障碍等临床特征,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附睾睾丸炎 性功能 精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