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在治疗小儿流行腮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本院收治60例小儿流行腮腺炎患儿,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参照组(30例)与优质组(3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优质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结果:优质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相比参照组患儿显著更高(P

  • 标签: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优质护理 干预效果 症状消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流行腮腺炎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的72例流行腮腺炎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时间低于参照组;对比参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小儿 流行性腮腺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行腮腺炎并发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间收治的流行腮腺炎并发脑炎患儿66例为对象,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整体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流行腮腺炎并发脑炎患儿护理中,具备优势,为疾病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脑炎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流行腮腺炎各方面研究均在不断深入,对于腮腺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在深入开展。流行腮腺炎在发病初期具有较强的隐匿,往往不易被发现,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旦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再加上治疗期间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问题,使得病程迁延不断。因此,研究全科护理在流行腮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医护沟通模式 全科医学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2020年流行腮腺的病学特征,预测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短期发病。方法:对2013年3月-2020年3月全国疾控系统中统计的10000例对象进行研究。结果:2018年-2020年的流行腮腺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18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结论:流行腮腺患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呈现季节以及儿童多发的特点,拟合的SARIMA模型对流行腮腺炎流行病短期发病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 短期发病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解十堰市流行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十堰市流行腮腺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十堰市2015-2019年共报告发病950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55.97/10万,存在明显季节(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不同年份年发病率呈现波动;男女性别比为1.3:1;发病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暴发主要发生在学校。结论 流行腮腺炎在学生、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具有性别特征和季节特征,做好高发季节的高发人群重点预防工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流行腮腺炎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流行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腮腺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西双版纳2015—2019年共报告2 452例流行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1.87/10万;男、女性报告发病率比为1.16∶1.00;夏冬季为高发季节;0~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154.39/10万);总病例的64.23%为学生,7次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2015—2019年共接种136 433剂含腮腺成分疫苗,其中104 133剂为麻疹-腮腺-风疹联合疫苗,其余为腮腺疫苗。结论2015—2019年西双版纳流行腮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建议完善麻疹-腮腺-风疹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做好学校晨检工作,加强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和流行腮腺炎的主动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流行腮腺炎并胰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市传染病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流行腮腺炎并胰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5d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热程,退热时间,腮腺肿痛消失时间,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复常时间,尿淀粉酶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热程(1.72±0.62)d,退热时间(4.32±1.02)d,腮腺肿痛消失时间(2.51±0.51)d,腹痛、呕吐症状消失时间(5.52±2.02)d,血清淀粉酶复常时间(2.72±0.52)d,尿淀粉酶复常时间(5.00±1.32)d,与对照组(3.12±1.30),(6.02±2.12),(4.12±1.05),(7.02±2.12),(5.02±1.32),(6.52±1.7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腮腺炎并胰腺临床效果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药物。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流行性腮腺炎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行腮腺炎患儿护理中一体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70例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流行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8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退热时间、腮腺消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应用于流行腮腺炎患儿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增强患儿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退热时间 一体化护理 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流行腮腺炎应用蒙药洪格日-16内服及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的治疗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取我院30例流行腮腺炎患儿,以掷筛法分为两组,甲乙组均为15例。甲组应用蒙药洪格日-16内服及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乙组单使用蒙药消肿九味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消退时长。结果:甲组疗效93.33%,高于乙组的73.33%,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甲组症状(腮部疼痛、腮部肿大、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长显著优于乙组,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蒙药洪格日-16 蒙药消肿九味散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2018年健康人群腮腺病毒(mumps virus, MuV)抗体水平和基因分型情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人群静脉血IgG抗体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腮腺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及细胞培养物中MuV的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n, SH)基因序列,通过SH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MuV基因型别。结果完成血清学检测4 925人,MuV IgG抗体阳性3 780人,阳性率78.58%,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为245.83 IU/ml。不同性别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GMC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295, P=0.117; Z=-2.220, P=0.026)。抗体阳性率和GMC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抗体阳性率和GMC最低的为<1岁组的婴幼儿,其次为12~15岁组人群。有含MuV成分的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 MuCV)免疫史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MuCV免疫史人群及MuCV免疫史不详人群,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315, P<0.001; Z=-16.319, P<0.001)。病毒基因型表明2018年福建省2起腮腺疫情中分离出的2株活病毒及6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因型。结论2018年福建省流行腮腺炎婴幼儿及12~15岁人群组的抗体水平较低,其中12~15岁人群组为重点关注对象;MuV主要是以F基因型毒株流行为主。

  • 标签: 腮腺炎病毒 抗体水平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责任制护理对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188例,按照现场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整体责任制护理)各9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腮腺消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小儿流行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疾病中,采用整体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整体治疗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病症恢复的时间,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整体责任制护理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流行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流行腮腺炎报告事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2004—2020年中国流行腮腺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5 229起,总体呈波动下降;报告事件总数居前5位的地区是重庆、湖南、贵州、广西、甘肃;报告事件级别以一般事件为主;发生地主要在小学和初中;事件报告较及时,但处置时间较长(最短30 d)。2008年全国开展1剂流行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各年报告事件起数未超过2008年水平;实行2剂疫苗接种的北京、上海、天津报告事件数较少;2008—2020年流行腮腺炎报告事件数均高于同期实行2剂免疫策略的麻疹、风疹,提示免疫接种对防止疫情暴发产生了一定的效果。2020年流行腮腺炎突发事件报告数量达到报告以来最低,提示我国在采取严格防范措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预防了流行腮腺炎的暴发流行流行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因素Poisson回归发现,突发事件的数量与各地年报告发病率和免疫接种策略有关,1剂免疫接种地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是2剂地区的3.924~32.284倍。结论接种疫苗是防止流行腮腺炎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从2020年6月开始实施2剂流行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预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免疫策略 Poisson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6岁儿童接种麻疹-流行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后的加强免疫原性与安全。方法分别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市招募曾有8月龄和18月龄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MMR疫苗免疫史的4~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5、6岁组,进行MMR疫苗加强免疫研究。接种MMR疫苗前与接种后35~42 d各采集血标本3 ml。在研究期间,主动监测疫苗接种后30 min、1 d、2 d、3 d、4~12 d,以及13~42 d的不良事件。血清采用酶标法检测麻疹、流行腮腺炎和风疹的IgG抗体。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研究组间麻疹、腮腺和风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500名完成免后采血儿童纳入免疫原性分析,535名儿童纳入安全分析。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37%,轻度不良事件最多。局部与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0.00%。局部不良事件的症状以接种部位发红为主,全身不良事件以发热症状为主,其次为咳嗽、皮疹、流涕等。在4~6岁进行1剂MMR疫苗加强免疫后,麻疹抗体、腮腺抗体与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9%以上,3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仅腮腺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麻疹与风疹抗体相关结果均无差异。免前阴性者的麻疹、腮腺及风疹抗体GMC均低于免前阳性者。结论在4~6岁儿童中进行MMR疫苗的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在4~6岁之间的加强免疫效果相近。

  • 标签: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加强免疫 免疫原性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脓腮腺的全科护理效果。方法:以2020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0例一组的A组和B组,并分别践行常规护理和全科护理,观察对比效果。结果:在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之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同时B组患者还以96.00%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而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78.00%(P<0.05)。结论:对化脓腮腺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助力患者恢复健康以及获得更好地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化脓性腮腺炎 全科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