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5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实验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21例患者、对照组(开放手术)29例患者,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与腔镜熟练程度有关),实验组住院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3例(暂时性声嘶1例,旁腺损伤1例,皮肤瘀斑1例),对照组为6例(暂时性声嘶1例,旁腺损伤1例、颈部不适4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度无统计学差别(P>0.05),实验组术后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有确切的临床可行性,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腔镜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内容应用于小儿脑瘫患者中所产生的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小儿脑瘫患者中抽选出44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9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至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由22名患者组成。X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内容,Y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疗效表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X组患者在言语能力方面的评分显示为(82.1±5.9)分,在应变能力方面的评分显示为(87.2±7.1)分,在感知能力方面的评分显示为(89.1±8.7)分,在社会能力方面的评分显示为(94.1±5.0)分,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小儿脑瘫患者 疗效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双支架技术行TIP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16例采用双支架技术行TIP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随访时间2周~24个月(平均11.25±4.3个月)。分析术后支架的开通情况及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6例手术全部成功,共置入支架37枚。即刻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2.68±7.24)cmH2o降为术后(27.05±4.87)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未再出血;3例难治性腹水患者,1例于术后第1周内腹水消失,2例术后第2周不同程度缓解。2例分别在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出现分流道狭窄,再次介入干预后重新开通;1例于术后2周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期间余13例支架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及闭塞。患者术后3天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肝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支架技术行TIPS术,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开通率,降低再次干预率;术后肝功能短期内受损,但从长远来看,肝功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双支架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对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患者使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至我院就诊的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患者 60例,分组为研究组( 30例)及对照组( 30例),对照组行一般康复治疗,研究组行神经肌肉促进( PNF)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6.67%,治疗满意度为 23.33%,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则为 76.67%和 33.33%,疼痛程度也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效果显著,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骨骼 -肌肉疾病疼痛,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 骨骼 -肌肉疾病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尘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78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肺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止咳、平喘、抗感染、祛痰等常规治疗,未行肺灌洗治疗。对比分析肺灌洗治疗前后患者自主症状变化。评定两组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及咳痰的症状均略微增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困难和胸闷的症状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治疗组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尘肺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尘肺病 粉尘 一氧化碳弥散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估髓内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结果。方法选择50岁及以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为关节外骨折或简单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并可以通过闭合或经皮撬拨复位,均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本研究总共包括31名患者,其中只有29名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7岁(51~85岁)。根据AO分型,A2型1例,A3型24例,C2型4例。分别对患者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以及1年经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放射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握力、Mayo腕关节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调查(disabilityofarmshoulderandhand,DASH)问卷。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评估,腕关节活动度(伤侧对比健侧):掌屈95%,背伸95%,尺偏93%,桡偏91%,旋前99%,旋后99%;平均握力(伤侧对比健侧)96%;Mayo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平均DASH问卷评分4.8分;最终的影像学参数:平均尺偏角25°,掌倾角11°,桡骨高度10mm,尺骨变异﹢1mm,2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了复位丢失,有1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术后2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髓内钉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或简单部分关节内骨折中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小的特点。

  • 标签: 髓内钉 治疗 桡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肩周炎患者使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4月—2017年5月接收的肩周炎患者94例,均分两组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推拿方法对患者治疗,研究组则应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予以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针灸推拿 康复技术 肩周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隐裂患者采用口腔综合修复技术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89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修复组,常规组的44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口腔治疗方法,修复组的45例患者采用口腔综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复发率。结果修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复发情况修复组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口腔综合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牙隐裂,治疗效果显著,预后复发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牙隐裂 口腔综合修复 复发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结肠造口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0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观察,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结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结论术后正确的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肠造口技术 治疗 直肠癌 护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妇科宫外孕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宫外孕采用腹腔镜手术103例的治疗效果。结果103例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中出血平均20ml(10~50ml),手术时间平均为47min(30~80min),103例患者中无1例行第2次手术,月经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宫外孕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微创 腹腔镜 宫外孕 手术
  • 简介:【摘 要】显微根管治疗是一种与传统治疗方法完全不同的口腔治疗技术,其在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根管治疗器械改进的基础上被广泛的应用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口腔疾病治愈率。本文从显微根管治疗设备、机械特征入手,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了介绍。

  • 标签: 显微镜 牙髓病 根管治疗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锁定钢板的微创置入技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解决基层医院器械设备落后的缺点。方法通过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胫骨骨折,克氏针、螺钉临时辅助固定主要骨块,通过皮下置入锁定钢板达到桥接固定。结果各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较应用普通置入技术者明显缩短。结论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设备器械落后的缺点。

  • 标签: 锁定钢板 微创技术 胫腓骨骨折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摘要自控镇痛技术(PCA)是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其作为传统口服药物镇痛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是控制癌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癌痛治疗。本文就PCA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镇痛,病人控制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新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靶向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MRI新技术检查,对照组在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前后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MRI新技术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价值。结果经研究得知,观察组检测结果中有21例患者完全缓解,8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3.5%;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完全缓解,9例患者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总缓解率为90.3%。两组患者在检测结果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新技术在能够被应用于肺癌靶向治疗中,且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新技术 肺癌靶向治疗 影响
  • 简介: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的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的运动是三维大幅度的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0%的旋转及12%的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②特殊的结构造就特殊的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的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的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的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心。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