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皮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 62 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患者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间入院,而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 31 例。干预组患者予以经皮体成型术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高度、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体高度平均为( 24.7±0.8 ) mm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6.4±5.9 ) ml ,术后疼痛评分为( 34.6±5.9 )分,与常规组比较 P < 0.05 ,干预组与常规组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 96.8% 、 83.9% , P < 0.05 。 结论 :经皮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体,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体,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体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
  • 简介:目的:探讨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体,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体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体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体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
  • 简介:背景: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均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且都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但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不明确。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41例(旁肌组),经皮椎弓根螺钉31例(经皮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测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伤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评估术后1周及6个月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旁肌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体复位后再丢失高度值显著低于经皮组(P〈0.05),而经皮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后凸Cobb角矫正率、术后伤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旁肌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和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相对于经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和更多的X线辐射,体复位效果和体高度维持也稍逊,同时手术操作要求相对更高。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系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54例胸腰段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通过跨伤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通过后路经伤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伤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伤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体高度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弓根 植骨 短节段 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伤植骨、伤置钉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5例。A组单纯伤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B组伤植骨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伤置钉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2周及2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矫正外科协会(JOA)评分、Cobb角。结果术前,3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程度优于C组,C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88.58±3.91)min、(94.87±19.29)ml]高于C组[(73.32±4.34)min、(76.62±15.31)ml],C组大于A组[(64.89±3.26)min、(65.62±14.5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3组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及2年,B组JOA评分均高于C组,C组均高于A组,B组VAS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C组,C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植骨联合临近节段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矫正脊柱后凸的畸形,远期矫正丢失较少,但术中出血量较多。

  • 标签: 无神经损伤型 胸腰椎爆裂骨折 微创伤椎植骨 伤椎置钉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在经口寰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脱位患者采用寰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脱位,采用寰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在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51~74min,平均时间65.29±7.18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出血量6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术可有效提高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骨折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运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体增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组20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体增强术,在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测量伤的Cobb’s角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现象,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此种情况,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研究发现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体增强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可增强局部体固定的稳定性,并有效减少副作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体增强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7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9 ),一组采用 4 钉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6 钉内固定术(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附加伤 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 6 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经皮微创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骨折患者经皮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接受PVP术治疗的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设计基线资料统计表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患者术后1年再骨折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行PVP术后1年发生再骨折23例,再骨折发生率为18.85%。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高、骨密度T值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体内裂隙样变是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后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行PVP后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风险,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骨水泥注入量多、骨密度T值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体内裂隙样变有关,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 标签: 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骨密度 椎体内裂隙样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21例病例资料,比较分析手术前后伤高度恢复程度,脊髓功能的改善。结果19例获得随访,随诊2-36月,平均13月。术后体前缘高度恢复平均85%,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除1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等特点,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失效的原因。方法1996年8月~2004年8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82例,其中18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研究探讨引起内固定失效的因素。结果18例内固定失效病例中,同时断钉断棒2例,单纯断钉8例(钉根部),Dick侧块松动5例(二次手术探查证实),椎弓根钉突破终板进入椎间隙3例。断钉节段:胸112例;胸121例;腰14例;腰22例;腰31例。发现内固定失效时间在术后2~18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失效是一个复杂问题,总体失效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内固定物本身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失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手术护理配合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手术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2例纳入本研究作为分析对象,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归纳分析,并且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手术时长在80~218min,平均为108.7min,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在22~60ml,平均为32.9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管狭窄以及腰痛并发症,并且无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迁延不愈等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后神经损伤均恢复至一级以上,其中2例患者有出现钉道松动,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结论在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手术护理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预后非常有利。

  • 标签: 手术配合 椎弓根治疗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椎弓根钉断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对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发生断钉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10例断钉,断钉率27.7%。结论椎弓根钉断裂与材料选用、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