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儿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6月普通外科住院的60例学龄期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儿及家长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不合理认知,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阑尾炎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曾收治的124例肠胃腹部手术老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各62人,观察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给予全凭静脉麻醉的观察组在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患者术后的MMSE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有助于保障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老年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 9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各组 45 例, 其中给予对照组吸入 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 MMSE 评分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实施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无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还是吸入麻醉都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但前者能够缩短术后苏醒时间,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龄小鼠片段化睡眠(SF)模型模拟临床术后患者的睡眠模式,探讨术后片段化睡眠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和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老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C组)、手术组(S组)、片段化睡眠组(F组)和手术+片段化睡眠组(D组)。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片段化睡眠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新物体识别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辨别指数(RI)分别为0.69±0.07、0.48±0.07、0.54±0.10、0.50±0.12,S组、F组和D组小鼠RI均显著低于C组(t=4.885、3.521、4.433,均P<0.01),S组和D组小鼠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 1,P>0.05)。场景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21.34±6.48)、(13.83±4.26)、(11.50±6.25)、(6.17±4.77)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2.722、3.566、5.496,P<0.05或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74,P<0.05)。线索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74.36±17.09)、(43.91±9.71)、(46.34±13.43)、(24.90±14.21)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4.393、4.043、7.136,均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43,P<0.05)。S组、F组和D组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均显著高于C组,D组小鼠海马TNF-α、IL-6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片段化睡眠加剧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增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障碍 手术后期间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前及术后24h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h、术后3h、术后6h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吸入麻醉相比,对老年手术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更佳,可减少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老年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海马是负责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核心结构,海马体积与认知功能改变关系密切。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海马体积的测量。本文将对MRI测量海马体积近年来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OCD 海马体积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单侧腰硬联合麻醉)4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3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以及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MMSE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6.4±3.1)分>(24.1±3.6)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13.5%,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相比与全身麻醉方式,采取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保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预防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创伤患者 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80例老年患者,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成2组(4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术老年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模式,视为观察组。对比2组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以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老年人手术 全麻 认识功能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对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中老年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用药七氟醚进行纠正术后认知障碍,比对两组患者术后30d,90d,240d,360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术后睁眼、拔管和说话时间的一般情况。结果最后实验得出,观察组在跟踪调查1-12月期间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就术后睁眼、拔管及说话时间的显著由于对照组,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干预治疗中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并且在预防其它并发症的条件下保证代谢迅速、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方面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 中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瑞芬太尼 七氟醚
  • 简介: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医院进行肺癌手术患者的9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研究中的45例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24h、72h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拔管时间和应答时间均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 肺癌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老年手术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麻醉前、麻醉6h、麻醉24h、麻醉72h时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38%(P<0.05);两组麻醉前MME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6h、麻醉24h、麻醉72h时研究组的MME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手术患者中不仅可以维持术后良好精神状态,而且可以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手术 麻醉方法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住院老年骨科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50例,采用MMSE量表对2组病例麻醉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麻醉前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6h、12h的MMSE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12h、24h全身麻醉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h、24h发生POCD的人数明显多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均可引起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关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阻碍因素的安置认知现状,为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5名普外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阻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术后疼痛[(3.83±1.17)分]、虚弱[(3.68±1.08)分]、安置心电监护[(3.48±1.18)分]是护士认为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不同文化程度(F=5.410,P=0.005)、职称(F=6.333,P=0.002)及工作年限(r=-0.159,P=0.042)的护士认知阻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相关因素是护士认为影响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且医生在术后管理方面的欠缺也是重要阻碍因素。

  • 标签: 护士 早期下床活动 腹部手术 手术后 阻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实验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实验一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心率指标变化结果。结果实验一组患者麻醉后六小时以及麻醉后十二小时的短期认知存在功能障碍的结果分别是17.50%以及2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后,在手术过后十二个小时内对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更大。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80 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 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参照组 采取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语言恢复时间、 MMSE 评分以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语言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 (P< 0.05);麻醉后 6、 12、 24、 72 h时观察组患者 MMSE评分均高于参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 6、 12、 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 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提升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手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