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 2013 年 10 月~ 2014 年 12 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给予单侧腰 - 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12h 、术后 1d 、术后 3d 认知功能障碍( POCD )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 12h 、术后 1d 、术后 3d MMSE 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 12h 、术后 1d 、术后 3d POCD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 12h 、术后 1d 、术后 3d 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单侧腰 - 硬联合麻醉方式有利于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全身麻醉 单侧腰 - 硬联合麻醉 早期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接受手术的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也逐渐被提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Bedford 认为术后认知功能的障碍可能和麻醉方式有关。 老年人由于脊柱与关节的退行性变,接受骨科手术的概率增加。 因此,骨科手术的麻醉方式选择是否会对术后认知产生影响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采用 Meta 分析的方法,探索骨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

  • 标签: 麻醉,骨科手术,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有机会接受手术,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认知功能极易发生改变,表现为持续性认知功能减低。在临床上常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等方法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在POCD发生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麻醉、手术、炎症、基础疾病等,临床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本文旨在阐述炎症因子对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POCD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认知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一种手术麻醉后新发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目前关于POC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中枢炎症被认为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对POCD与中枢炎症可能联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手术麻醉引起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炎性因子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BBB或激活多种信号通路等方式引发中枢系统炎症;中枢炎症进一步通过炎症消退迟缓、炎症因子直接作用或非炎性介质间接影响等方式作用于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引发POCD;POCD的风险因素也与中枢炎症密切相关;基于POCD中枢炎症机制的干预措施对POCD预防可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炎症因子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为进一步阐明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机制,研究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与老年患者POCD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CREB下游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身麻醉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妇产科患者 12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63例 ,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模式 ,实验组应用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模式 ,从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出血量等方面的比较上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计学意义 (P<0.05)。在手术前 24h,两组的基本症状没有显著差异 (P>0.05),在手术后 24h、 72h,对照组患者 MMSE评分都低于实验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应用全身麻醉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 ,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值得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妇产科 术后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小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儿 60例,年龄 6~ 8岁。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分为三组: A组术中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维持 50~ 59, B组术中 BIS维持 40~ 49, C组术中 BIS维持 30~ 39,每组 20例。三组患儿分别在术前 1d及术后 1、 3和 7d采用 MMES量表和 MoCA量表进行评估,统计患儿的 POCD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前 1d及术后 1、 3和 7d的 MMSE、 MoCA评分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的 MMSE、 MoCA评分有差别( P<0.05),三组 MMSE、 MoCA评分有差别( P<0.05),三组 MMSE、 MoCA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别( P<0.05)。术后 1和 3d,三组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麻醉深度( BIS维持在 50~ 59)可提高小儿全身麻醉术的认知,减轻脑损伤。

  • 标签: 麻醉深度 小儿术后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老年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近年研究表明,POCD的发展与手术和麻醉关系密切,但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文章从麻醉深度定义、不同麻醉深度对POCD发生的影响以及其可能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麻醉医师应该关注术中管理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为POC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但目前诊断和防治POCD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神经影像学技术作为有效而无创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学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以及PET与CT联合的新兴神经影像学技术在POCD为主的认知方面的应用和在POCD诊疗中的可行性及技术优势,旨在为早期诊断和防治POCD提供可靠的手段。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80例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的外科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普通的外科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住院期间分别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对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出院前患者的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对比治疗后两组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 POCD 的发生情况,数据经统计学软件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范围内,且 P < 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心理干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过程中所选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最终的治疗效果。而在本次研究中,就依靠全身麻醉的方式,通过对老年骨科手术后的病患进行应用,把握对其自身短期认知功能方面带来的实际影响。方法:本次案例选择的是某医院中接受了骨科手术的100名病患,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其中传统组的病患,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主要以侧卧位为主,在完成消毒工作之后,经L1-2穿刺。结束之后,将其调整成平卧的姿势,并诸如利多卡因,总共4mL,之后再继续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mL。直到完全麻醉之后选择,停止继续麻醉。针对手术组的病患,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分别诸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以及咪达唑仑,具体用量分别是3mg/kg、0.4mg/kg、4ug/kg以及0.04mg/kg。直到病患失去意识,并且完成了插管工作之后,接入呼吸机。在手术的过程之中,继续诸如丙泊酚4~5mg/kg,以此保证麻醉的效果能够长时间维持。结果:手术组病患的SOD和MMSE明显高于传统组病患,差异对比满足统计学的基础要求。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全身麻醉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而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全身麻醉会引起患者身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

  • 标签: 全身麻醉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中脑氧饱和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21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质指数(BMI) 19.5~3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并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 、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根据术后MMSE和MoCA量表评分及PND诊断标准筛选出PND组(n=38)和非PND组(n=172)。于麻醉前(T0)、麻醉开始10 min(T1)、麻醉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手术结束(T5)、离开麻醉恢复室(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氧饱和度(SctO2,以左脑和右脑SctO2平均值记录)。T0时间点SctO2为SctO2的基础值,计算各时间点Sct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SctO2max%)。结果21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PND发生率为18%(38/210)。PND组与非PN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1.0±2.1)、(67.8±2.0)岁,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分别为(57±5)、(46±8)min;与非PND组比较,PND组的年龄偏高(t=2.600, P<0.05),PACU时间延长(t=3.039,P<0.05)。PND组在T3、T4、T5和T6时间点SctO2分别为(62±10)%、(60±11)%、(64±12)%、(66±10)%,低于非PND组的(67±6)%、(68±6)%、(69±5)%、(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9、4.906、3.787、2.516,均P<0.05)。PND组术前1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9±1.2)、(24.1±1.2)分,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分别为(20.8±1.2)、(21.3±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3、5.675,均P<0.05)。非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4±1.3)、(23.1±1.6)分,与非PND组比较,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t=2.630、3.108,均P<0.05)。术中SctO2max%的临界值为13.74%,预测PN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9~0.9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8.5%。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术中SctO2max%>13.74%可以作为预测PND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脑氧饱和度 预测指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泌尿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1月我院治疗的 114例老年泌尿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7例,对照组患者的七氟醚麻醉浓度为低浓度,观察组患者的七氟醚浓度则为高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认知功能和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以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d、术后 2d、术后 3d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 5d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老年泌尿手术的患者,不同麻醉深度的七氟醚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深度七氟醚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七氟醚 不同麻醉深度 老年泌尿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
  • 作者: 左文强 徐飞飞 邓姣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28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西安 710032;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2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年期麻醉手术因素对小鼠老龄期再次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60只,10月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单次手术组(SS组)和多次手术组(MS组)。C组不接受麻醉手术,SS组接受1次麻醉手术,MS组分别于10、11、12月龄时接受麻醉手术。3组均于18月龄时进行1次麻醉手术。于14月龄时和18月龄术后7 d时进行行为学测试(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巴恩斯迷宫)。于18月龄术后行为学测试结束后1 d处死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3组小鼠14月龄时以及18月龄时术后行为学测试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月龄时术后前额叶皮层、海马TNF-α、IL-1β和IL-6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期单次或多次麻醉手术不影响小鼠老龄期再次麻醉手术后认知功能。

  • 标签: 麻醉 外科手术 认知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12只,18月龄,体重50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老龄对照组(O组)和老龄手术组(OS)。另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2只为对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成年对照组(A组)和成年手术组(AS组)。AS组和OS组行剖腹探查术。于术后第3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AS组海马HSP70表达上调(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比较,O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HSP70表达上调(P<0.05);与AS组比较,O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HSP7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海马HSP70表达上调,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内源性神经保护效应。

  • 标签: HSC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18~20月龄,体重600~700 g,侧脑室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NRG1β(N组)。N组于术前1 d侧脑室注射NRG1β 0.5 μg/kg。于术后第3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NF-κB p65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上调,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O组比较,N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核蛋白NF-κB p65表达下调,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参与了老龄大鼠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 标签: 神经调节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采用相同麻醉方法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塞来昔布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塞来昔布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2 h和术后12、24、48 h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服用安慰剂,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镇痛。检测术前12 h及术后4、24、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术后1、4、24和48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强度;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术后第7天MMSE<23分诊断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术后1和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24和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 ± 1.2)分比(6.1 ± 1.6)分和(4.0 ± 0.9)分比(7.8 ± 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2 h CRP、IL-6、TNF-α和PG-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4、24和48 h CRP、IL-6、TNF-α和PG-E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1 ± 1.9)分比(23.9 ± 1.5)分],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7/66)比28.1%(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术后急性疼痛得以实现的。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炎症 认知障碍 塞来昔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间收治的 9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各组 45 例, 其中给予对照组吸入 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 MMSE 评分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龄小鼠片段化睡眠(SF)模型模拟临床术后患者的睡眠模式,探讨术后片段化睡眠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和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32只老龄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C组)、手术组(S组)、片段化睡眠组(F组)和手术+片段化睡眠组(D组)。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进行片段化睡眠干预,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条件性恐惧实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新物体识别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辨别指数(RI)分别为0.69±0.07、0.48±0.07、0.54±0.10、0.50±0.12,S组、F组和D组小鼠RI均显著低于C组(t=4.885、3.521、4.433,均P<0.01),S组和D组小鼠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7 1,P>0.05)。场景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21.34±6.48)、(13.83±4.26)、(11.50±6.25)、(6.17±4.77)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2.722、3.566、5.496,P<0.05或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74,P<0.05)。线索恐惧实验:C组、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分别为(74.36±17.09)、(43.91±9.71)、(46.34±13.43)、(24.90±14.21)s,S组、F组和D组小鼠僵直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t=4.393、4.043、7.136,均P<0.01),D组小鼠僵直时间显著低于S组(t=2.743,P<0.05)。S组、F组和D组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均显著高于C组,D组小鼠海马TNF-α、IL-6显著高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片段化睡眠加剧老龄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增加海马炎症因子的表达。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障碍 手术后期间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