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从方言所体现的民俗现象、语言的分区流变及传承、海外词的吸收和转用等方面可透视方言与丈化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方言 文化 反映 社会现象
  • 简介: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区分尖团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调查显示:尖团音的分合,既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词频、语境等语体因素息息相关。尖音向团音扩散的特征是:从年轻人逐渐向老年人扩散,从丈化程度高的人逐渐向文化程度低的人扩散,从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扩散从书面语向口语扩散,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扩散。

  • 标签: 尖音团 临沂方言 社会语言学
  • 简介:选取部分龙岩方言常用字,就其源流、读音、释义作较深入扼要的探究考释,列出各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书证,举出龙岩方言通行例句。

  • 标签: 龙岩 方言字 音义 考释
  • 简介:杭州方言中存在“AA类”和“四字格类”两大类动词重叠式,包括“AA、AABB、ABAB、AA看、AA在先行分句、XAA、AA儿、A记A记、A法A法、AA+补语”共10种常见的次类。其中前四种也见于普通话,“AA儿”则是杭州方言中特有的。这些重叠式大多是吴语中常见的,反映出杭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吴语特征。

  • 标签: 杭州方言 动词重叠 类型 吴语
  • 简介:新宁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宁方言的领属结构有三种类型,具体表现为:领有者+被领有者、领有者+个ke35+被领有者、领有者+指示词+被领有者三种类型。其中“个”标记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领属标记,无标记和指示词标记,有一定的使用条件。本文对新宁方言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 标签: 新宁方言 领属结构 领属标记 “个”
  • 简介:摘要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一直是汉语研究不断讨论的重点之一,宁洱县城、乡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比其他词类较为丰富,与大多西南官话一样,单纯重叠形式有AA式,双音节动词形式有AABB式。其中还有“VV瞧、V来V去、V了V”等四字组的方言动词重叠形式。

  • 标签: 宁洱方言 动词重叠
  • 简介:方言属藏语三大方言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较完整地保留有古老的敬语词,但生活在康巴地区的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敬语的人并不多,使用范围也单一,而且在使用敬语的过程中存在误用现象;在交际中,除了使用口头敬语外,还会使用到非语言的敬语-手势(肢体)敬语,语言敬语和非语言敬语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了康巴人的尊人卑己、谦恭礼貌的传统美德。

  • 标签: 康方言 敬语 误用
  • 简介: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 标签: 偃师方言 儿化音变 增音现象 韵母
  • 简介:在生活中,你是经常使用方言,还是经常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其实,方言和普通话在咱们的生活中缺一不可呢。

  • 标签: 普通话 方言 生活 咱们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 标签: 聊斋俚曲 方言属性 淄川方音 山东官话
  • 简介: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 标签: 梅县方言 “有(无)”句 “有+VP”句式
  • 简介: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 标签: 宝鸡方言 “给”字句 用法及特点
  • 简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文字著述的宝典。许慎精通五经、遍稽古文、博采通人,撰写了这部巨著。其中“博采通人”,不仅仅指问师于贾逵等经学大师,也包括车酋轩车行向精通方言的“通人”调查方言殊语,采纳方言方音为文字证义。《说文》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资料诠释字义即是明证。据笔者统计,在《说文》解说的9353字(重文1163字)中,引用典籍、方言证义的有1182字,其中引用方言的231个字条,点明为河洛区域方言方音的有60个字条。

  • 标签: 为文 用典 方言 古文 经学 引用
  • 简介:本文考释了苏州方言中表示"肿"义且俗字写作"海"一词的本字为"脪"字,"脪"字的上古音当为微部字,而徐铉所注的反切"香近切",记录的则是"脪"字已发生语音变化后的中古音.

  • 标签: 苏州方言 上古音 阴阳对转 |
  • 简介:"上""下"在天祝方言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用法也很灵活,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两种语言形式,研究它们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第一手语料,系统分析"上""下"在天祝方言中用作方位名词、动词、以及体貌助词时,复杂而有规律的语法意义。

  • 标签: 天祝 汉语方言 语法功能 语音
  • 简介:1991年春,正值拙著《临汾方言志》问世之时,我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福堂教授的来信。信中说,他的一位日本学生想到山西调查临汾方言。王先生希望我能指导该生做田野调查,我欣然答应了、这位日本博士生便是本书的作者樋口勇夫君。

  • 标签: 《临汾屯里方言研究》 中原官话 语音
  • 简介:南城县是北宋著名音韵学家陈彭年的故乡。它位于赣东东南,约东经116度40分,北纬27度34分处,东毗资溪、黎川,西接宜黄,南邻南丰,北连金溪、临川。抚河水系之盱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武夷余脉环抱周回。由赣入闽,不管是古代的大道还是今天的昌黎公路干线都是从南昌出发经过本县越相关而达福建。历史上的南城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即已建县,南北朝时成为郡治所在地,后又改为建武军、建昌府,直到清朝崩溃。城西麻姑山,相传在唐代为全国道教中心,当时有唐玄宗的道师邓紫阳真人在此习道修炼,道士

  • 标签: 语音特点 陈彭年 公路干线 麻姑山 盱江 四等字
  • 简介:苏中地区位于江苏中部地区,是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主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片地区的饮食文化烙印上地域方言印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创造性,同时还有极为丰富的古语词,可从中了解苏中地区的饮食生活风俗民情。一、烹饪原料的不同称法在苏中地区很多烹饪原料的称法都很独特,有些称法外地人听不懂,但却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彰显出独特的苏中语言风格。如,油炸猪皮称为"土鳔",是因为过去人们把鱼肚(鱼鳔)作为宴席上的高档菜,

  • 标签: 苏中地区 烹饪原料 饮食生活 风俗民情 淮扬菜 文化烙印
  • 简介:<正>本文描写信宜话的"咁"、"噉"、"个/那"以及在名词前面出现的同类成分。这些成分在修饰其它词语的时候,往被修饰词的内涵里增加的内容是可变的,不固定的。比较普通话的两个例子:牙雕展品最受欢迎;"牙雕"作修饰语,不管说话人在什么场合下话,被修饰语"展品"所增加的内容都是

  • 标签: 普通话 指示词 附加语 信宜 形容词 修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