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ACC)是指局限于子宫颈或仅累及盆腔局部的大病灶子宫颈癌,具有肿瘤体积大、局部控制困难、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易复发转移等特点,5年总生存率约为50%。辅助化疗(NACT)可降低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同时降低术后放射治疗的概率,避免放疗带来的卵巢功能受损。但也有研究显示NACT对于LACC的总生存无益,甚至干扰术后病理诊断等。因此对于NACT在临床上的应用仍有争议。文章对NACT在LAC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肿瘤 新辅助治疗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联合
  • 简介:摘要规范的影像学评估贯穿乳腺癌辅助治疗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治疗前基线影像明确病变范围、治疗中疗效评估及治疗后残存病灶评估等。目前辅助治疗最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包括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MRI。本文主要对乳腺X线摄影及其延伸技术在乳腺癌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辅助治疗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为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预后信息,可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本研究在实践中总结了RCB评估过程中的难点及要点,包括瘤床定位及取材经验、镜下评估获取RCB计算参数的具体方法及整个过程中多学科协作的应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管理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使标准化、程序化的RCB评估及有序的质量控制管理成为可能。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残余肿瘤负荷 管理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达到胰腺癌治愈目的的治疗手段,其中根治性切除切缘阴性对患者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辅助治疗概念的提出,对交界可切除和局部晚期胰腺癌进行术前放化疗,可以使其转换为可切除的胰腺癌,但是要保证根治性切除且边缘阴性就需要对受侵犯的血管,如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肝动脉,腹腔干,门静脉等进行切除和重建。当前,胰腺癌辅助治疗后根治性血管切除重建没有统一标准,疗效也各不相同。本文旨在对胰腺癌辅助治疗后根治性切除血管重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新辅助治疗 根治性切除 血管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不同辅助治疗辅助放化疗及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后,根治术切除标本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30例,其中行辅助放化疗者(放化疗组)15例,行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者(放化免组)15例。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分析并比较两组食管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受累淋巴结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放化疗组及放化免组病理显著缓解(MPR)率分别为10/15及14/15(P=0.17),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7/15及10/15(P=0.46);出现三级淋巴样结构(TLS)者分别为7/15及12/15(P=0.02),出现坏死者分别为6/15及1/15(P=0.03),泡沫样组织细胞出现率分别为6/15及13/15(P=0.01),受累淋巴结治疗后的pCR率分别为7/33及11/12(P<0.001)。结论相比于放化疗组,放化免组更容易出现TLS、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同时坏死出现的频率更低,且已受累的淋巴结治疗反应更好,提示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方案具有更强的免疫协同效应。

  • 标签: 食管肿瘤 新辅助疗法 瘤床 淋巴结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腔镜手术数量逐年提升,其手术径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技术要点也日趋成熟,而伴随着辅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进展期AEG采用辅助化疗或辅助放化疗的治疗方案也逐步为大多数外科和肿瘤科医师所接受。欧洲国家的学者较早地开展了针对食管癌和AEG在辅助治疗后腔镜手术的探索和尝试,国内学者也通过胃肠外科和胸外科医师的合作,对辅助治疗在AEG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体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个体化的趋势。但在完成辅助治疗后,是否还能选择腔镜手术以及辅助治疗后患者的腔镜手术技术操作要点、消化重建模式、近期和远期安全性等问题,尚无统一的标准,相关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争议的热点和探讨的方向。本文从目前AEG辅助治疗的进展,以及欧美和东亚地区包括我国,在辅助治疗后实施腔镜手术的现状、相关研究和未来前景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微创手术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辅助治疗在直肠癌、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和可切除的转移性复发性结直肠癌中应用广泛。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有望进一步提高以放化疗为基础的传统辅助治疗效果。本文在综述免疫治疗(着重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现状的同时,分析了其用于辅助治疗的机遇,包括dMMR结直肠癌对传统治疗敏感性差,早期肿瘤机体免疫应答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可预期和可控制,结直肠癌患者尚有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诉求需被满足等。同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争议和挑战,指出未来应探索的方向,包括积极筛选获益人群、探索疗效预测标志物、优化辅助免疫治疗的模式、关注疗效评估及治疗终点等。应围绕治疗目标,有效、适度、精准地进行辅助治疗。重视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关注患者的利益和法律伦理诉求,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 简介:摘要乳腺癌辅助治疗(NAT)能够提高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保乳率以及晚期患者的手术率,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规范的影像学评估是乳腺癌NAT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影像医师有必要掌握乳腺癌NAT后的影像学改变及其病理基础,了解不同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合理利用影像方法准确评估NAT疗效。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新辅助治疗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切除并行术前辅助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相同手术但未行术前辅助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术18例,TURBT1例,其膀胱保留率为40%,而观察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回肠代膀胱书、膀胱全切术9例,TURBT8例,其膀胱保留率为70%,两组患者膀胱保留率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10%、10%、83.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6.67%、23.33%、63.33%,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术前辅助化疗能够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辅助化疗浸润性膀胱癌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A期辅助化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18例,予以全身辅助化疗(腺癌、腺鳞癌PF方案)即顺铂20mgd1—d5、氟尿嘧啶600mg/m2、d1~d4、28天为一周期,(鳞癌PVB方案)顺铂60mg/m2、d1,长春碱1.4mg/m2d1,搏来霉素20mg/m2d1~d3、21天为一周期,一疗程后手术,观察肿块缩小,宫颈形态及阴道受浸范围。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82%,手术切净率100%。结论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提高部分年轻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放疗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收集自2012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根治性放疗;治疗辅助放疗+手术组,分析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可以高达92.3%,组织学有效率高达9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9%和72.6%,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辅助放疗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安全性高,临床价值大,值得推广。

  • 标签: 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放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辅助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例进行临床观察,手术之前,给予患者动脉介入化疗,并且结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患者肿瘤直径有所缩小,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结论给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辅助介入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新辅助介入化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临床治疗
  • 简介: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仍为首选治疗方式,然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和预后较差。而如今辅助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辅助静脉化疗、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辅助化疗的适应证等都是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就以上辅助化疗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新辅助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加强辅助治疗,即采用曲妥珠单抗,并分析其应用成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3月-2019年3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乳腺癌,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曲妥珠单抗,分析应用成果。结果从成效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血清TIMP-1、TIMP-2、MMP-2、MMP-9水平上有明显的改善,即有下降趋势。此外,在血清VEGFA、VEGFB、VEGFC水平上也有明显变化,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治疗。最后,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8%(4/50),对照组为4%(7/5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曲妥珠单抗开展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水平,治疗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辅助治疗后,有15%~40%的患者可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此类患者肿瘤相关结局极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有可能避免根治性切除,代之以等待观察策略。施行等待观察策略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识别pCR患者。目前,针对临床等待观察策略中完全缓解(CR)患者的检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影像评估方案:一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物琳癌症中心(MSKCC)提出的三维度评估方案;二是Mercury提出的核磁肿瘤退缩分级(mrTRG)标准。但现有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存在显着异质性,证据主要来自回顾性队列研究,且缺乏长期生存的数据。如何在术前准确地筛查pCR患者,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 标签: 直肠肿瘤 影像 新辅助治疗 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采取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干预组,前者直接行同步放化疗,后者辅助化疗后行同步放化疗。分析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干预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能增强近期疗效,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荐。

  • 标签: 食管癌 新辅助化疗 治疗效果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第2、3天加用辅助介入化疗然后再行正规放疗,观察其疗效、毒副反应。结果辅助介入化疗后2周临床症状缓解率达88.9%。辅助介入化疗加放疗的近期有效率(肿块消退率)达100%。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采用辅助介入化疗可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降低放疗剂量,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新辅助介入化疗 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同期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0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均进行同期辅助放化疗治疗,再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比较患者辅助放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的直径、分期,放化疗毒副作用以及术后保肛率。结果100例患者同期辅助放化疗后肿瘤直径(2.84±1.65)cm小于同期辅助放化疗前的(4.65±1.5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0,P〈0.01)。患者同期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分期情况(T0期0例,T1期0例,T2期0例,T3期40例,T4期60例)优于同期辅助放化疗前(T0期16例,T1期20例,T2期28例,T3期20例,T4期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54,P〈0.01)。无因放化疗毒副作用而死亡的患者;8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其毒副作用较小。术中44例(44%)患者实行保肛治疗,术中无死亡情况出现。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同期辅助放化疗治疗,能有效减小肿瘤直径,从而缩小肿瘤体积,有效改善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后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经验证,其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同期新辅助放化疗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疗效
  • 简介:摘要辅助放化疗增加了对进展期直肠癌的局部控制作用,但无法显著降低远处转移率和改善生存预后仍是该治疗策略的不足之处。全程辅助治疗主张将全身化疗放在根治性手术之前进行,具有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提高器官保留率等优势。目前全程辅助治疗具体模式、化疗药物种类及剂量等缺乏共识,导致各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此外,巩固化疗与诱导化疗、双药化疗与三药化疗、短程放疗联合巩固化疗与长程放化疗等治疗模式的选择亦存在较大争议。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全程新辅助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直肠癌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W&W)作为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并非直肠癌患者标准治疗方案,但已被部分指南接受。开展W&W的法律风险在于,一旦医疗行为未达到预期效果,患方可能认为是由于医方治疗方案的选择错误,延误其接受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从而引发医疗争议。对于上述法律风险,开展直肠癌辅助治疗后W&W策略时,医务人员应尽到更高的责任义务,包括确认该治疗方法具备相对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患方知情同意、制定标准化的诊疗程序以确保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同时,通过患者教育及沟通,使患者知悉、配合医务人员为改善患者结局及生活质量所做的努力,了解接受此治疗策略可能的获益及风险,以及接受常规治疗的疗效及损害,以共同做出治疗选择。

  • 标签: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临床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策略 患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