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阻训练联合双心治疗慢性心衰合并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慢性心衰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H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阻训练联合双心治疗。观察两组焦虑情况(S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心功能指标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SAS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CO、SV及6-MWT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CO、SV及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衰合并焦虑状态患者采用阻训练联合双心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阻训练 双心治疗 慢性心衰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心衰疗法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0例急性心衰合并心率快速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的同时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只要使用时严密监控,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对应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胺碘酮 抗心衰疗法 急性心衰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心衰疗法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0例急性心衰合并心率快速失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衰治疗的同时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只要使用时严密监控,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对应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胺碘酮 抗心衰疗法 急性心衰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特点。方法对972份感冒药物处方进行分析。结果972份感冒药物处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211份,占21.71%。其中药物成分重复占72.99%,不对症处方占27.01%。应用前三位的依次为美敏伪麻溶液占47.22%,方锌布颗粒占23.25%,酚麻美敏口服液占17.70%。结论多种感冒药物有相似的药物成分,应明确感冒药物的成分、药理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药物成分 药理特征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使用中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护理质量指标对抗凝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给药评估、给药执行、药物知识宣教落实三个环节,并建立了阈值,每日跟踪质量指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数据,并将结果与阈值比较,保证凝治疗的规范与安全。结果3项药物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药物护理管理中,有效规范护士在药物使用中的护理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抗凝药物 管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感冒药物种类繁多,用药中存在盲目性、不规范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多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可通过相应的措施包括了解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对症用药、严格药物的适应证及用量、联合合理用药等,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感冒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碘131和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5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予以甲状腺药物、碘131(131I)治疗。结果:经相应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尤其是应用碘131I治疗的观察组,各指标水平良好,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情况明显优于行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甲亢的治疗中,甲状药物、碘131均是常见治疗手段,但相比之下,碘131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碘131 抗甲状腺药物 甲亢 效果
  • 简介:雷公藤总苷(TⅡ)可以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IL-2R的表达和活化T细胞对IL-2的反应性在转录水平上抑制IL-2和IL-2RP55的基因表达,通过阻断IL-2与IL-2R结合发挥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FTY720作用于S1P1受体可改变淋巴细胞再循环

  • 标签: 免疫干预 宿主病 干预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中口服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2018年 1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00例 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 口服血小板药物,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恶心呕吐患者 5例,便秘患者 6例;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 6%,恶心呕吐患者 1例,便秘患者 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采用口服血小板药物,能有提高治疗有效率,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究四川西南地区(成都、德阳、绵阳、雅安)1000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查分析人们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及高血压药物使用的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常见降高血压药物了解情况。结果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在群众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认识情况不同。均数之间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7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情况优于30-50岁,70-90岁年龄段人群对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了解情况。结论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可能与年龄、患高血压情况,知识文化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 标签: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感冒药物种类繁多,用药中存在盲目性、不规范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多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可通过相应的措施包括了解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对症用药、严格药物的适应证及用量、联合合理用药等,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 ] 抗感冒药物 感冒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由我院两年(2002-2003年)高血压药物的销售情况,分析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动向.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分析我院计算机数据库中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中我院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相似,2002年销售金额前十位的药品中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在2003年上升和下降各占50%,而氯沙坦、缬沙坦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结论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类药物,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表现有效性、安全性良好,得到病人好评.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销量分析 临床用药 钙通道阻滞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复方丹参联合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吸收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复方丹参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丹参 抗痨药物 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1979~200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血管生成药物与干扰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3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38,95%CI(0.29,0.51),P〈0.01]和控制晚期肾癌[OR=2.53,95%CI(1.87,3.43),P〈0.01],但两者对治疗肾癌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97,95%CI(0.20,19.57),P=0.56];②与单用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干扰素能有效抑制晚期肾癌进展[OR=0.67,95%CI(0.53,0.84),P=0.0005]和控制晚期肾癌[OR=2.14,95%CI(1.65,2.78),P〈0.01],显著提高晚期肾癌治疗的总有效率[OR=2.65,95%CI(1.94,3.61),P〈0.01];③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各自单用治疗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相当[OR=1.98,95%CI(0.90,4.34),P=0.09],但二者联用更易发生严重不良事件[OR=2.63,95%CI(2.09,3.31),P〈0.01]。结论与干扰素相比,血管生成抑制剂单用能更有效抑制肿瘤进展,控制晚期肾癌;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干扰素联用能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但也伴随着更多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肾细胞癌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扰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样本,根据给药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联合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普拉格雷片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PA(40.23±0.10)%、PRI(24.98±0.43)、治疗有效率96.43%、不良反应发生几率3.57%,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将普拉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改善患者MAP等各项指标,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口服 抗血小板药物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