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组织竞赛活动是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结构、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几年来.在全市教研活动中我曾多次组织竞赛活动,就此谈谈我的心得。

  • 标签: 竞赛活动 关注过程 组织 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育教学理念 教研活动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及时反馈信息、分层施练等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得到发展。

  • 标签: 教学过程全面发展
  • 简介: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作家用心血浇灌出来的,用情感发酵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量。“《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的这段“哭泣”宏论实在精辟、透彻。“情者,文之经”,世上有“无肠”公子,却没有所谓“零度风格”的文学作品。

  • 标签: 《老残游记》 文学作品 情感能量 《红楼梦》 《离骚》 《庄子》
  • 简介:火灾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发生的,为达到防止火灾发生的目的,必须重视和把握防火安全的过程,只有重视和把握了过程,才能真正落实防火安全工作。

  • 标签: 防火 安全制度 消防管理
  • 简介: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教学过程,并仔细品味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我们合起来讨论,统称为教学过程,教与学交互的过程。《教学论》作为一个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大都论及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通俗点说,就是弄清楚在教学的路上,我们是怎样走的,怎样经历的。也就是在迅速地弄明白自己在怎样经历着。前苏联和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学论教科书都认为,教学是一个认识过程。在教学论方面,我也写过好几本书,

  •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论》 五六十年代 二级学科 认识过程 教与学
  • 简介:初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定理和定律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在假设和推理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为使学生建立物理思想,理解物理定律和定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思想;分析;模型作者简介张福平,任教于安徽省全椒县慈济中学。初中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很多是在理想、假设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的。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教师在讲解时感觉难以传授。本文从什么是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和物理过程的分析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一、什么是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就是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及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或者说是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内在联系和前因后果。每一个完整的物理过程应体现出物理现象所包含各物理量变化的前后顺序、因果关系及数量联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物理过程属于宏观现象,可以直接进行观测,也可以根据看到的现象进行动手实验,如声音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物态变化,电流的效应,机械运动等。有的则属于微观现象,虽有表征,但物体的细微过程,只有通过特殊手段才能观测,如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核反应、电流的形成等。有的具体过程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仅凭逻辑、分析、推理来了解。有的过程迟缓延续,如声音的传播,光的折射,热传递等。有的迅速异常,转瞬即逝,如光的传播,电流的速度,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等。当然,就任一物理过程而言,既有宏观表征,也有微观机理,既有延缓的量变过程,也有迅速突发的质变时刻。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物理过程在教学中的位置物理过程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物理量,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及物理公式都来源于对物理过程的研究,反过来他们又为研究物理过程服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把物理过程的分析、研究置于重要的位置。1.正确地分析物理过程是形成正确物理思想的基础物理思想的形成与正确表达,来自对物理过程的正确分析和研究。一个物理现象,只能使我们得到一般的,表面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对物理过程的正确、明白、深入地分析,才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如以摩擦力产生为例学生通常认为一个物体运动,就一定受到摩擦力,一定有摩擦产生。摩擦力产生比较复杂,首先要弄清楚一个物体跟另一个物体是否接触,虽然接触,但两个物体接触面是否光滑,还是粗糙。其次,还要分析这两个物体之间是否产生挤压,也就是有没有发生看不见的形变或看见的形变。最后,还要详细分析两个物体之间有无相对运动。有了对摩擦力产生过程的认识,就很容易建立摩擦力产生的正确物理思想第一,两个表面不光滑的物体接触;第二,物体之间要产生挤压;第三,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才能产生摩擦力。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分析了摩擦力产生过程,学生对有关摩擦的物理思想就比较明白、清晰,对有关物理概念的理解就较为深刻,记忆也牢固。2.物理过程的分析是建立正确物理模型的前提在教学中,使学生在认识上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很重要的,这对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规律的认识,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正确物理模型的建立,有赖于对物理过程的正确分析。我们从初中物理教材中金属导体内电流形成为例做一说明。教师在讲金属导体内电流形成之间,首先讲一个渠道内水流形成的例子,一个渠道连接两个池塘,若两个池塘水位一样高,打开闸门,渠道水会不会流动?若两个池塘水位不一样高,闸门不打开,渠道内有无水流?只有在两个池塘水位不一样高时,打开闸门,渠道内才有水流动。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后再分析金属导体内电流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接受、理解。如果教师刚开始就分析金属导体内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电子,当把它接入电路中导体两端存在电压,闭合开关,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若开关断开,两截断开的导线,分别与电流高低电势端组成等势体,电荷在电场中处于平衡状态,不发生定向运动,也就没有电流。我认为这样分析对初中学生难以理解掌握。3.分析物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一个物理过程分析处理要动用头脑中储存的已知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可以这样说,观察物理现象,是学习物理的前提,分析物理过程是学习物理的关键。只观察现象,不分析过程,就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可能对物理现象有深入的认识理解,也无法进行抽象综合。例如对浮沉条件内容的掌握。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好,演示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首先使牙膏袋悬浮在水中;然后取出牙膏袋挤出部分气体,盖好出气口,放入水中,看到现象是牙膏袋下沉;再取出牙膏袋向内吹起,使它胀起,堵住出气口,浸没水中,松手后看到牙膏袋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对以上现象分析从物体受力大小和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只要对每个现象的物理过程过程联系分析得正确,并加以综合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就容易形成物理思想。三、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师对物理过程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物理过程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分别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描述。或文字、公式叙述,或图形、表格表达;可详可略、可繁可简,亦可采用理想法、转换法、模型法、等效法或近似法等。但无论怎样描述处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既要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又要分析正确,推理严密。例如手拿着一个质量为0.8千克,体积为1立方分米物体,使它浸没水中松手后,静止时受到浮力多大?物体从空气进入水中到最后静止,发生的物理过程为①物体从空气浸没到水中,除受到自身重力和浮力外,还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②松手后,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这时物体怎样运动必须要讨论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体最终静止状态是漂浮。③根据漂浮条件,肯定浮力等于重力。只有对整个物理过程有了基本的认识,依据题目条件,运用有关公式和规律物理题目解题是不难的。2.过程分析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知识和认识知识的水平,做到直观、生动形象、便于记忆。3.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分析物理过程,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有的可采用转换法(电路中有无电流),等效法(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研究)等。有的时候可细致入微地分析,有的只需要粗浅地加以说明。例如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种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可以带电。八年级学生很难理解,要讲清这个物理过程,可以从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大小来进行分析。若在新课就这样分析,学生很难听懂,不易接受。不如采用转换法,拿一个塑料袋用手在上面来回摩擦几次,用它去吸纸屑,学生会看到很多纸屑被吸附。通过演示说明摩擦起电,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容易懂,也容易记住。总之,初中学生对所学过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公式等,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必须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不理解只能是短暂的记忆。物理过程的分析正确与否是理解的前提,采用什么方法分析物理过程,是激发学生对物理过程产生兴趣的手段,目的是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使教与学达到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1刘强.中学物理课本大讲解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2彭前程.中学物理课程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庄英莉,王克峰.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安徽省全椒县慈济中学邮政编码239500ADiscussiononPhysicsProcessTeachingZHANGFupingAbstractPhysicalconcepts,physicallawsandtheoremsinjuniorhighschoolaremostlybasedonexperimentsandareformedthroughanalysis,reductionandsummarization.Andsomearebasedonthehypothesisandreasoning.Toenablestudentstodeveloptheirphysicalthinking,studentsshouldlearntounderstandlawsofphysics,theorem,andphysicalprocessofanalysis.Keywordsjuniorhighschoolphysics;physicalthought;analysis;model

  • 标签:
  • 简介:1.优化德育过程,必须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德育目标的优化牵动着德育过程优化的全局,其重要性当在整个优化过程的首位。优化德育目标必须考虑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实性。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于在心理上接受,过于理想化。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才使学生既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又有发展的余地。

  • 标签: 德育过程 过程优化 德育目标 优化过程 社会生活 理想目标
  • 简介:数学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解题的价值不在结果,而在于过程。解题过程应该是一个思维过程,分析、发现、探索、反思、体验、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出自己的思路与想法,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磨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从而让学生品味数学的美,感悟解题的极大乐趣。

  • 标签: 数学解题教学 过程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同的教育理论学派或持不同研究方法的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会作出迥然各异的研究界定。把握教学过程本质"本体存在"和"观念存在"的不同意义,在充分肯定各研究学说理论价值、历史地位和应有的合理性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教学过程本质观的局限,以现代哲学新思维构建交往实践本质观、生命体验本质观、理解互融本质观和建构生成本质观,从而在理论扬弃的基础上观照教学改革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理论本身的发展,进而给予实践以更加有效的指导。

  • 标签: 教学过程 本质 本质观 探析
  • 简介:你一定以为大多数企业都是经历了诸多波折后,在经营者的坚持不懈中成长起来的。其实你错了,很多企业正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结构的优化,使得自己难以规避风险而面临坎坷。

  • 标签: 成长过程 优化 规避风险 经营者 企业
  • 简介:现代教育中,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检验的主要评价方式,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信息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试卷的编制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败的关键。因此命题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命题的能力也应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根据教学实际以及中考命题经历,对试卷的编制程序进行了粗略的梳理,有效的指导试卷的编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为客观有效。

  • 标签: 试卷编制 主要步骤 粗略梳理
  • 简介:共8个S密箱2.4.4.1 取出B[j]的第1和第6位串联起来成一个2位数,扩展32位的成48位bit goes to bit bit goes to bit bit goes to bit bit goes to bit32 1 8 13 16 25 24 371 2 9 14 17 26 25 382 3 10 15 18 27 26 393 4 11 16 19 28 27 404 5 12 17 20 29 28 415 6 13 18 21 30 29 424 7 12 19 20 31 28 435 8 13 20 21 32 29 446 9 14 21 22 33 30 457 10 15 22 23 34 31 468 11 16 23 24 35 32 479 12 17 24 25 36 1 482.4.2 用E{R[i-1]}与K[i]作异或运算,bit goes to bit bit goes to bit58 1 57 3350 2 49 3442 3 41 3534 4 33 3626 5 25 3718 6 17 3810 7 9 392 8 1 4060 9 59 4152 10 51 4244 11 43 4336 12 35 4428 13 27 4520 14 19 4612 15 11 474 16 3 4862 17 61 4954 18 53 5046 19 45 5138 20 37 5230 21 29 5322 22 21 5414 23 13 556 24 5 5664 25 63 5756 26 55 5848 27 47 5940 28 39 6032 29 31 6124 30 23 6216 31 15 638 32 7 642.3 将变换后的数据块等分成前后两部分

  • 标签: 实现过程 算法实现 过程分析
  • 简介:  1.引言  范畴化是人类思维、感知、言行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从Aristotle以词语问题为核心的范畴学说,到近代Wittgenstein对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揭示,再到当代Labov和Rosch"原型范畴"的提出,范畴理论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5].  ……

  • 标签: 再认识 化过程 范畴化
  • 简介:摘要在当前我国化工行业飞速的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保障化工产品生产的质量,就采用分离净制的方法来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化工工艺生产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化工分离的特征和意义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化工工艺分离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 标签: 化工工艺 分离过程 原则
  • 简介:摘要:化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化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确保化工企业有序地运转,相关人员及部门应该加强对化工过程的全方面安全管理。在化工过程中,多种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经常会出现,同时,这个过程也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其他环节。因此,从安全方面出发,企业应该加强对化工过程的全方面管控,否则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后果,直接影响化工企业的有序发展,对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提高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叙述,旨在为化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化工生产 安全管理 优化途径 
  • 简介:在许多史前遗址中,我们会将与文化遗存共存的大量其他遗物和遗迹看作是人类行为所致,比如将动物骨骼看作是人类狩猎或食用的庖厨垃圾。就像用静态方法分析器物工具一样,其实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考古遗址也一样,它们在发现时也早已处于被弃置状态,从被古人类栖居到被发掘出来的漫长岁月中,饱经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的种种动力作用,沧海桑田,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单凭发掘过程中所获得的表面印象而做的结论,难免与遗址本来的面目有很大的出入。埋藏学和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就是要把影响遗址和文化遗存堆积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区分开来,从而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本文作者是最早提出遗址形成过程概念的美国考古学家,他认为一处考古遗址是由人类文化的和自然动力过程共同塑造的。自遗址形成阶段开始,文化动力和自然动力就无时不刻地对文化材料产生影响,它们决定了文化遗存保存下来的条件和机会,并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家对它们的解读和古人行为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特别是遗址废弃后的扰动会导致考古记录呈现一种被扭曲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图像,造成我们了解和重建过去的偏差。由于考古遗址的改造和扰动不存在有没有问题,而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的考古记录向我们展示的并非是一种凝固的远古社会形态,而是受到破坏后的扰动状态。在本文中,作者对如何研究形成过程,分辨自然动力和文化动力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分辨遗址形成过程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美国考古学家伍德和约翰逊指出,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文化遗存和遗迹的关系以及它们和遗址自然迹象关系的准确辨认和判别,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基础。如果我们误读了这些关系�

  • 标签: 过程研究 文化动力 人工制品 古人类活动 埋藏学 远古社会
  • 简介:习作要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如果问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标签: 习作要求 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 真情实感 人教版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