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温州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对这些同义词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词形差异主要表现在构词语素及构词方式上;词义差异主要表现在语意轻重、语意范围等方面;用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使用对象、使用频率等方面。温州方言词汇存在不断整合、精简并逐步向普通话靠拢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温州方言 同义词 词汇
  • 简介:摘要滨州方言中有很多程度副词,这些程度副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特殊程度副词系统。这些程度副词可以分为搭配能力较强、搭配能力较弱,组合具有固定性及其变异形式三大类。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个例。人们在说话或者组词时,使用这些程度副词,能够起到特殊的表达作用。

  • 标签: 滨州方言 程度副词 重叠
  • 简介:海南各种汉语方言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每种方言都有各自的演变史。(一)海南话的演变现在使用海南话的居民,除小部分系由黎族汉化而成的外,其祖先大都来自福建的漳州、泉州、莆田及广东的潮州。漳、泉、莆、潮一带通行的是闽方言闽南次方言。海南话已不全同于这几个地方的方言,这除了因为各地移民混杂居住造成语音混合外,还由于海南话本身的形成受到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内部构造。当然,其演变过程是缓慢而不平衡的。

  • 标签: 海南话 闽方言 次方言 塞音韵尾 演变史 历史时期
  • 简介:通城方言的名词性标记“者1”是名词词缀,附着在别的成分后面,构成“X者”式名词;“者2”是结构助词,附着在别的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X者”结构;“者1”还可以构成“[[X·N缀]·者]”式双词缀名词。名词性标记“者”具有构词性和构形性,有自指或转指功能。“者1”有词汇附加义,表示小称或爱称。“者”与普通话词缀“者、子、儿”有异同。

  • 标签: 赣语 通城方言 名词标记 “者” 构词
  • 简介:方言是影视作品重要的表达手段,从方言和文化的关系视角,方言作为影视作品的文化表征,具有地域性和广泛性、底层性和现代性的双重文化表征.影视方言由地域性走向广泛性的文化认同,也从草根走向庙堂,成为影视作品的文化标识.

  • 标签: 影视方言 双重 文化表征
  • 简介:河南属于中原官话区,在河南话中“得劲”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而又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通过查阅有关的方言词典,发现里面对中原官话中“得劲”的解释极少且不全面,通过搜集具体语料①,发现在河南方言中双音节词“得劲”的衍生途径,即通过短语词汇化与跨层次结构词汇化两种方式,且有五种义项院舒服、合适;高兴、得意;顺手、自然、灵便;满足、尽兴;干净、整洁、有序。同时对该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写与分析,得出该词具有的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与其他词的共现情况,最后将该词与河南话中的常用同义词“得”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两者在使用中的差异。

  • 标签: 得劲 语义 语法
  • 简介:<正>浙江宁波市内音系可归纳为老派和新派两个,以部分老年为主的一些人用老派音系,大部分人用新派音系或向新派音系靠拢酌语音。本文讨论新派音系,兼及老派语音,并对宁波语音发展变化作一些理论分析。

  • 标签: 连读调 宁波方言 双音节 单音节 音系 调型
  • 简介: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不同。高陵方言中没有“吗”字是非问句,根据所表达语义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疑问语调来表达,也可以使用含有“得”或“得是”的问句形式来表达,但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得”和“得是”形式的是非问句。特殊形式是非问句包括简略是非问句和是非问句形式的反问句。

  • 标签: 高陵方言 是非问句 语义内容
  • 简介:谈汉语方言的定量研究沈榕秋汉语方言的定量研究,也叫计量研究,是汉语方言学中的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用这种方法作了些探索,研究内容包括亲疏关系、亲缘关系、变化速度、相互影响程度等。但目前真正了解它的人还不多,也没人对这种方法进行过系统...

  • 标签: 定量研究 汉语方言 方言分区 定性研究 相关系数分析 亲缘关系
  • 简介:“的”是长治方言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并且用法丰富的词汇。“的”字在长治方言中可以用作结构助词、语气词,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介词。“的”字不同的词性表示不同的特殊意义。

  • 标签: 长治方言 “的”字 用法
  • 简介: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

  • 标签: 福建方言 闽赣方言 方言分布 吴语 楚语
  • 简介:“绝”字在潮汕方言中跟普通话意思大致相同,但是“绝”字在潮汕方言中的用法跟普通话的用法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绝”字在潮汕方言中各种用法的研究,从语音、词汇和语用方面揭示了潮汕方言保留许多古代汉语成分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汉语方言的差异。

  • 标签: 潮汕方言 用法
  • 简介:"搞"字在罗山方言中使用非常频繁,可指代大多数处置性动词,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罗山方言"搞"字进行全面的考察。

  • 标签: 罗山方言 “搞”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可”具有动词,助动词,副词等用法。本文就鹿邑方言词“可”做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它的独特性。

  • 标签: 鹿邑方言 语气副词 程度副词
  • 简介:摘要方言“行”有表物品“质量差”“不牢实”的意义,文章将对“行”字方言义的深层次原因做出探讨。

  • 标签: 方言 深层原因
  • 简介: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辛永芬博士所著《浚县方言语法研究》于2006年12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正文分五章,前四章分别从音变、重叠、附加、格式和语序等语法手段入手,系统地探讨和分析了河南浚县方言中由这些手段所构成的种种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五章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对浚县方言整个语法系统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出了浚县方言语法方面的一些重要特点。

  • 标签: 方言语法研究 河南浚县 出版 国际教育学院 语法意义 语法系统
  • 简介: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南端、汾河以西,小店方言隶属晋语并州片中的晋阳小片,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量可观,语音形式与普通话、太原城区话相比差异较大,更有地方土话特色,而疑问代词的语义表达及至语法功用与太原城区话趋同,但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个别词汇也有细微差异。

  • 标签: 小店方言 疑问代词:特点
  • 简介:文章从七个方面记述徐州方言的某些词法和句法现象:(一)几种特定格式;(二)双音节叹词;(三)语末助词“起来的”;(四)语气词连用;(五)程度副词“甚”;(六)动词后缀“-拉”和“-登”;(七)特殊的独词句。从中反映出徐州方言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语法特点。

  • 标签: 徐州 方言 语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