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主要因素。如相同条件下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v(Mg)>v(Al)。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3)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相同。(5)其他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辐射等。

  • 标签: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物浓度 大小关系 接触面积 催化剂 稀盐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化疗期间的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癌化疗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法替尼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通过系统回顾我国法律法规、ICH与ISPE相关指导原则,分析了自发报告、源于有组织数据收集系统的报告、源于文献的报告、境外发生的严重报告、合同报告以及其他来源等6种不同来源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对个例报告提出了最低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与时限,对源自有组织数据收集系统的报告、境外发生的严重报告提出了具体报告要求,在汇总报告中提出了如何分析个例报告的要求,以期为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报告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52例使用克林霉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例不良反应患者共涉及口服、静脉滴注、肌内注射3种给药途径,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性反应和变态反应最为多见,其中有4例严重不良反应,为联合用药所致。结论规范克林霉素临床用药,进行必要的药敏试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克林霉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形成与发展,综述了其在水处理反应器中的应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类型反应器在不同工况下流场特征,优化设计和运行方案,对研究趋势做了探讨:对水处理过程的理论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开发先进的实验方法验证模型。

  • 标签: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水处理反应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DC)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35例服用FDC的肺结核患者,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服用FDC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有14.5%,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有4.7%,出现过敏反应的有7.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3.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血常规异常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28.9%。结论应用FDC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不良发应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结核 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治疗的静脉输液反应患儿36例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分析输液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静脉输液患儿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后,及时控制住了输液反应,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并有效控制了患儿输液反应的发生。结论患儿静脉输液反应后加强护理措施,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控制输液反应,降低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速度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还可有效的控制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保证患儿安全的接受输液治疗。

  • 标签: 静脉输液反应 处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200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一时期输血治疗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对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给予密切关系。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包括有非溶血性发热,占总体的46%,过敏反应占总体的54%;两组患者在输血类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次数≥3次和发血一直到开始输血时间间隔≥0.5h,同时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有输血类型、次数以及发血一直到输血时间,因此,一定要合理选择血液成分,严格掌握输血相关适应症,增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使患者输血安全得到保障。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草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中草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结果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给药途径有静脉滴注、口服、外用等,占总例数的62.00%、20.00%、18.00%;其中草药剂型分布为注射、汤药、膏药等,占总例数的42.00%、50.00%、8.00%。其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有药材因素(24.00%)、炮制不当(30.00%)、药物配伍不当(16.00%)、煎熬不当(30.00%)。结论中草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针对中草药毒性反应进行有效预防,从而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中草药 临床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胃癌的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胃癌的早期诊断措施有病理学、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三大类,比较而言,血清学方法更适于普查。在血清学检查中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肿瘤标志物检测。但现在仍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特异性很强。近年来,C反应蛋白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得到关注,尤其是各种生化指标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有可能更准确的对胃癌预后进行评估。

  • 标签: C反应蛋白 胃癌 CA199 CEA CA72 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产生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类型、症状、发生时间以及处理方法等情况。结果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年龄在18-60岁范围内的人数较多,并且多数患者使用该药物来治疗感染,另外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大多数用药剂量都较大,并且不良反应多数为皮肤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对于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在药物使用剂量上加倍注意,从而能够降低发生率。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不良反应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强迫症患者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60例强迫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都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的反应抑制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3.3%,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反应抑制能力评分分别为12.34±2.55分和24.25±3.33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3.23±4.29分和33.10±3.87分(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明显(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强迫症患者的反应抑制能力,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刺 强迫症 氯丙咪嗪 反应抑制能力
  • 简介: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有错失对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素材开发不全面、探究不到位和未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三个缺陷。文章基于教学反思对“钠和水反应”的教学进行了改进设计。

  • 标签: 教学反思 钠和水反应 实验观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