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动脉内膜切除(CEA)用于颈动脉闭塞患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临床试验资料提示,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CEA对有症状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更加显著。然而,如果CEA治疗与单独内科治疗相比,颈动脉狭窄≥60%但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将来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包括致残性脑梗死。最近,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技术地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已明显降低,正在逐渐接近所报道的CEA风险。CEA相对于CAS的益处和作用持续时间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 标签: 预防作用 动脉 支架 随机对照试验 操作风险 CEA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h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h,24h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35.30%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Ⅰ和CK-MB正常的病例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6~10个月随访中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肌钙蛋白Ⅰ升高组中再发心肌缺血均出现在肌钙蛋白Ⅰ峰值大于该组平均峰值者.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与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有关.术后即刻血浆内皮素升高,术后6h升高更明显,术后24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并不少见.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和中期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术后肌钙蛋白Ⅰ较大幅度升高和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有关.球囊扩张总时间较长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出现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Ⅰ升高.PTCA和/或支架术后内皮素普遍升高,术后24h应预防冠脉痉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肌钙蛋白I PTCA 内皮素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无持续剂量和有持续剂量两种不同方法的咪达唑仑患者自控镇静(PCS)在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拟行冠状动脉支架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持续剂量+单次剂量(Bolus)组(A组,n=20)、无持续剂量的Bolus组(B组,n=20)和无镇静对照组(C组,n=20)。A组和B组在实施局麻前分别使用咪达唑仑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自控镇静:A组PCS设置为持续剂量0.1mg/(kg·h),Bolus为0.25mg,锁定时间为3min;B组PCS设置为无持续剂量,Bolus为0.5mg,锁定时间为3min,两组均无负荷剂量。C组在常规局麻无镇静状态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中持续检测ECG、HR、BP、SpO2、患者镇静程度评分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并于术前、中和术后3h分别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ACTH水平变化。术后随访患者镇静满意程度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冠脉病变、术前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ACTH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A组和B组MAP、HR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A组SpO2较C组显著下降(P<0.01),B组较C组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1),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3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3.9±0.9)和B组(2.5±0.5)镇静评分明显优于C组(1.2±0.42)(均P<0.05);BIS值A组(71.5±10.5)和B组(75.4±10.9)显著低于C组(92.5±3.7)(均P<0.05),A组较B组镇静评分高、BIS值低(均P<0.05),并出现2例镇静过度。结论采用无持续剂量的咪达唑仑进行自控镇静可较好地控制镇静程度,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安全�

  • 标签: 患者自控镇静 冠状动脉支架术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围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择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1例,男6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1±9.8)岁,手术均顺利完成。结果本组101例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手部肿胀、麻木、疼痛,无1例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或其他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预防性护理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探究其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则表现的较为差一些,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对比。结论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例患者改善其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对应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2例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的5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围手术期的抗血栓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5例患者5处靶病变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5处C型,5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5例患者均为前降支近段分叉病变,1例为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1例为患者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例为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1)前降支近段分叉病变;(2)长病变,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没有完全覆盖病变,使用药物涂层支架;(3)不充分的抗血栓治疗;(4)氯吡格雷抵抗。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总结2007年1例32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可改善梗塞区心肌血运,缩小坏死区,是一种较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自从我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支架,通过对其术前、术后的护理,认为做好病人术前护理和严密观察及监测术后变化,注重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心系统的护理程序,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疼痛分析和心理干预方法将99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知识讲解,心理沟通及术前准备,行为训练,护理干预。分别于确诊后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进行评分,手术中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术前知识讲解,心理沟通和行为训练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焦虑 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塞
  • 简介:<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PTCA后冠脉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率。然而冠脉介入术后6~9个月RS仍有10%~60%,严重制约了PTCA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成为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点与热点。所谓的RS是指成功介入手术后,受治疗冠脉局部损伤后“愈合”反应而造成局部血管腔的再次狭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再狭窄 冠脉介入术 药物预防 内支架术 ANGIOPLASTY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n—stentchronictotalocclusion,ISCTO)病变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技术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ISCTO135例的临床、介入手术资料及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总结PCI治疗技术及经验。结果PCI病变成功率93.2%(136/146),病例成功率94.1%(127/135)。单纯经皮腔内球囊血管成形(percutaneoustranscoronaryangioplasty,PTCA)23例(17.0%)。再次置人支架112例(83.0%)。置人的112枚支架中药物洗脱支架94枚(83.9%)。具有支架内闭塞时间超过6个月、绝对性闭塞、闭塞部位呈刀切状、有分支发出、闭塞长度在15mm或以上、病变近端或病变处弯曲在45。或以上特征的ISCTO病变较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病变PCI成功率降低(88.2%与97.4%,89.7%与98.3%,81.8%与98.0%,82.9%与97.1%,87.8%与98.6%,86.2%与97.7%,P〈0.05)。8例患者10处病变PCI操作失败,其中导丝不能通过ISCTO病变7处,球囊不能跨越病变2处,开通血管后发生无复流1处。中发生心室颤动1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9.0%。临床随访4~78个月,造影随访72例(53.3%),发现心绞痛复发23例(17%),靶血管重建16例(11.9%),心脏性猝死4例(3.0%)。结论ISCTO成功PCI因素包括合适的手术时机、适当的手术器械选择及者的经验及决策。手术难度虽大,但一旦成功,患者将明显受益。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支架 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的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采取优质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相关指标、并发症以及其他护理相关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脉压差、射血分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共有并发症5例(9.26%)少于对照组19例(35.19%),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负面情绪评分、回访得分、护理满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护理措施对接受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的患者影响较大,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负面情绪影响,患者认可度更高,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措施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明确临床应用哪一种护理模式能够使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在术后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方法:共收集了7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个组别的名称是一般组,此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另一组被命名为整体组,接受的是基于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首先,通过术后(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看,整体组的护理效果更好,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