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遗传学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随着基因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如人类基因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基因单体型图以及高流量基因分型技术应用等,已经发现了许多与糖尿病表现型相关的基因型。在2007年EASD年会上,

  • 标签: 全基因组联合扫描 FUSION研究 WTCCC研究 DGI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株新型鼠类星状病毒的基因特点和进化关系。方法采集221只山东省鼠类肠道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病毒研究。结果发现一株新型星状病毒,并获得该病毒接近全长基因,命名为RoAstV/CHN/S3。RoAstV/CHN/S3具有典型的星状病毒基因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与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和猪星状病毒4型关系最为相近。ORF2的氨基酸遗传距离结果显示,RoAstV/CHN/S3与啮齿类动物和猪星状病毒4型的遗传距离为0.557~0.655,哺乳星状病毒属内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38~0.783,推断其可能为新种。根据ORF1a、ORF1b和ORF2的系统发育树结果,RoAstV/CHN/S3与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猪星状病毒4型聚为一簇,表明这些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和猪星状病毒4型具有共同祖先,也提示潜在的祖先跨种传播。对221只鼠类的肠道内容物筛查结果显示,4只鼠类为阳性,阳性率为1.8%,其中3只为褐家鼠,1只为黑线姬鼠,均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结论新型星状病毒RoAstV/CHN/S3的发现丰富了星状病毒的多样性,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 标签: 鼠类 星状病毒 基因组特点 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药物基因学对临床个体化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阅读并分析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基因学的相关文章,对药物基因学在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面的作用加以归纳、总结。结果及讨论药物基因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药物代谢、转运和药理作用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方面有很大的进展,有些药物有重大突破,如预防氨基糖苷类的耳聋问题,但更多的药物研究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随着药物基因学研究方法及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的研发,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治疗学上按基因选药的个体化用药医疗模式。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用药 遗传多态性 疗效 毒副作用
  • 简介:简单重复序列(SSR)广泛存在于基因中,是亲缘关系分析、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遗传标记之一。红豆树群体已处于濒危状态,且属无参基因,其近缘种开发的SSR引物亦很少,为满足红豆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本研究基于SLAF-seq(specific-locusamplifiedfragmentsequencing)技术对天然群体中典型红豆树进行简化测序,利用MISA软件对测序获得所有SLAF片段进行SSR位点搜索,并对SSR位点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利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进行引物批量设计。与日本晴水稻的测序数据相比,红豆树参考基因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0.14%,酶切效率为92.37%,说明SLAF建库正常;测序Q30为92.32%,GC含量为37.17%,说明达到测序要求。本研究共获得6426462reads和592221个SLAF标签,其中16653个多态性SLAF标签,含有17868个SSR位点,平均每6.98kb就分布有1个SSR位点。不同核苷酸重复类型的基元类型数量及SSR位点数量间差异较大,除单核苷酸外,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较多,分别占总SSR位点的17.15%和15.02%,其中AT/TA和GAA/TTC基元重复数量最多,分别为1090个(43.1%)和349个(15.2%)。通过批量引物设计共得到2817对引物,以二、三核苷酸类型较多,两者所占比例高达94.8%。结果表明:SLAF-seq技术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红豆树(无参基因)SSR位点的开发,基于简化基因测序数据发掘的SSR位点能够为SSR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信息,并有助于后续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分析等。

  • 标签: 红豆树 SLAF-seq SSR 分布 位点分析
  • 简介:国际癌症基因协作(InternationalCancerGenomeConsortium.ICGC)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8年11月15至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荷兰、新加坡、英国、美国(国家顺序按照英文首字母排列)的一百多位肿瘤学界与基因学界的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癌症基因组 学术研讨会 国际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大利亚 研究人员
  • 简介:T-DNA插入突变在植物功能基因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植物基因功能分析,是分离新基因、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工具。我们简单介绍了T-DNA插入突变的原理,详细论述了3种T-DNA插入突变载体的应用,并综述了利用T-DNA插入突变克隆新基因的方法,同时指出了T-DNA插入突变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T-DNA 插入突变 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在预测院内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CMT)进行比较。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5例疑似院内感染患者。所有样本都同时进行了CMT和mNGS检测。结果:通过CMT确诊感染的有30例(40%),而通过mNGS确诊的有45例(60%)。统计分析显示,mNGS在诊断准确性(P=0.01)、报告时间(P=0.004)、病原体种类检出(P=0.003)以及混合感染检出率(P=0.01)方面均显著优于CMT。结论:mNGS在院内感染的预测和诊断方面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表现出对多种病原体以及混合感染的高灵敏度和准确度,且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出结果。

  • 标签: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院内感染,常规微生物学检测,CMT,诊断准确性,混合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小宏基因检测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宏基因检测,记录其检测的病原体种类及数量。结果:43例患者中,仅有1例(2.32%)未检测出病原体,42例(97.67%)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体。结论:对于能够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在气管镜下取肺泡灌洗液后进行宏基因检测,能够明确致病的病原体,能够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最佳的治疗药物。

  • 标签: 宏基因组检测 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肝脏是晚期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不利因素。研究表明,CRLM通常与基因突变状态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在CRLM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诊疗及预后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影像基因学在预测CRLM的基因突变状态,进而指导CRLM治疗决策制订、提高远期预后及总体生存率、预测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已经展示出极大的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影像组学 影像基因组学 基因突变 结直肠癌肝转移
  • 简介:基因,是英文Gene的一个音译,也是意译,即决定一个生物遗传性状的全部生命现象的基本因子。扣‘个比方说,基因就好比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基因”这个词汇的出现还不到100年的历史。在19世纪的时候,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来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他把豌豆一代一代培育起来,然后研究发现其性状由父母向子代遗传并且能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也就是今天我们称其为基因的遗传信息单位。

  • 标签: 基因 遗传性状 人类 生物遗传 基本因子 生命现象
  • 简介:<正>Wolf-Hirschhorn综合征(WHS)是由于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缺失所引起的一种较为罕见的染色体病,因此也称为4p-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具有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癫痫、先心病、骨骼畸形等各种异常。新生儿发病率为1/50000[1],男女患者比例1∶2,国内罕见报道。本中心在对一例可疑染色体异常的患儿进行

  • 标签: 比较基因组杂交 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分析 微阵列 染色体异常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先天型佩梅病的基因型与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先天型佩梅病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及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生后四肢肌张力显著减低,眼球水平震颤渐明显,运动发育落后,6月龄头颅MRI提示脑白质未见髓鞘化。临床全外显子检测未发现致病性变异,捕获测序拷贝数变chrX:102 192 246-103 045 526区域检测到大小约853 kb的片段重复,在DECIPHER数据库中被报道与佩梅病相关,经QPCR验证该变异来源于母亲,为致病性变异,确诊先天型佩梅病。结论生后四肢肌张力低、眼球震颤、运动发育落后、头颅MRI提示脑白质未见髓鞘化应考虑到先天型佩梅病可能,进行基因检测时注意单基因点变异及拷贝数变异,以明确诊断有利于遗传咨询。

  • 标签: 先天型佩梅病 拷贝数变异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摘要基因测序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的两种方法之一,其检测原理区别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在临床应用中有其优势及挑战。病原宏基因测序(mNGS)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病原基因测序方法。mNGS对病原广覆盖的特点不但使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这类新发病原体的快速鉴定具有其他方法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可以同时为其他病原和混合感染的精准诊断提供依据。但另一方面,由于mNGS操作复杂、检测时间相对较长等原因,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上无法实现大范围推广、快速诊断的目的。因此,mNGS可与RT-PCR技术联合使用,实现优势互补。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核酸类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宏基因组学
  • 简介:摘要左乙拉西坦(LEV)是第二代广谱抗癫痫药,与其他抗癫痫药相比,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随着LEV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尤其是精神相关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可能是造成上述药物反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LEV药物基因学相关的作用靶点、代谢、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变异及疗效预测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中癫痫患者应用LEV个体化治疗提供决策,进而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癫痫患者的疾病负担。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药物基因组学 突触囊泡蛋白2A 癫痫 预测
  • 简介:摘要虫媒传播疾病是危及生命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快速且精准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并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前提。虫媒病实验室诊断以靶向性的血清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为主,对少见虫媒病原体检出困难。目前,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已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mNGS检测感染标本中全部生物的核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少见病原体诊断和溯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mNGS也面临着整个操作流程中可能引入的背景微生物污染、数据库限制造成的错误结果、临床治疗亟需的病原体耐药性和宿主免疫状态等信息的挑战。该文主要就mNGS技术、其在虫媒病原体诊断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随着mNGS在检测流程、检测结果分析和解读等方面不断优化,将为临床感染病病原学诊断带来新的发展与革新。

  • 标签: 虫媒病毒感染 宏基因组 二代测序 核酸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河南省2021年11月COVID-19暴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特征,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病例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SARS-CoV-2核酸进行检测。选取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基因序列测定和全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核酸检测显示,70例阳性标本ORF1ab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6.41(15.58~39.27),N基因Ct值的中位数为24.43(12.04~39.74)。测序结果显示,同武汉参考株(NC_045512)序列相比,测序成功的63例本土病例SARS-CoV-2基因序列存在47~49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共享47个突变位点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其中S蛋白区核苷酸突变位点9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为12个。指示病例与河南省10月14日俄罗斯输入病例和江西省10月本土病例共享47个突变位点,基因高度同源,属于VOC/Delta变异株(AY.122进化分支)。结论应对境外输入性COVID-19进行持续监测,适当延长隔离观察期限,降低输入性COVID-19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特征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进行快速溯源,为我省后续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基因组特征 核苷酸突变 氨基酸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2022年5月山东省荣成市COVID-19疫情的SARS-CoV-2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份来源于某水产进口公司相关COVID-19聚集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和3份环境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测序。使用病毒序列和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全基因序列拼接和变异位点分析并对病毒进行分型,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结果成功获得13条来源于病例样本的SARS-CoV-2全基因序列,长度为29 653~29 780 bp,平均测序深度为1 756~6 565 X,基因覆盖度为99.20%~99.63%;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3个SARS-CoV-2基因均属于VOC/Gamma(P.1.15)分支;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13条SARS-CoV-2全基因序列分别存在40~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7个蛋白质结构域(ORF1a、ORF1b、S、ORF3a、ORF8、ORF9b及N蛋白),存在23~2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序列与来自阿根廷的参考株(EPI_ISL_4082233)共处于同一子分支上。结论本研究从荣成市一起冷链进口水产关联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样本中测序获得13个Gamma变异株全基因序列,及时将病毒来源指向于2021年的南美进口海鲜。本研究所采用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以为SARS-CoV-2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也提示我们SARS-CoV-2在冷链物品表面的存活与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伽马变异株 高通量测序 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