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慢性萎缩胃炎(CAG)的胃镜表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50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病变位置进行病理活检检查,观察与对比胃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经胃镜诊断明确为CAG的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显示,共有CAG患者10例,CAG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5例,CAG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例,CAG肠上皮化生患者2例,CAG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例,CAG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3例,CAG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例。剩余22例患者为慢性浅表胃炎。可见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6.0%),其中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病理检查(P<0.05)。结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临床应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CAG临床诊断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例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阑尾低级别黏液肿瘤(low-gradeappendicealmucinousneoplasm,LAMN)的超声及CT图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2例LAMN的超声及CT图像,归纳其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12例LAMN的超声表现可分3型:盲管状型2例(16.7%),囊为主包块型7例(58.3%)及实为主包块型3例(25%);CT表现则分为2型:囊包块型9例(75%)及不规则包块型3例(25%)。结论:LAMN的超声和CT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加强其超声及CT图像特点的认识,对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超声表现 CT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结核脑膜脑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及脑实质非化脓炎性疾病,在结核感染中其致残率最高。除了常见的非特异性表现外,结核脑膜脑炎还可能出现脑卒中、听力损失、视觉损失的少见表现,了解并及时完善相应检查,针对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结核性脑膜脑炎 临床表现 脑卒中 听力损失 视觉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9例纤维骨皮质缺损的X线及CT表现,总结本病的影像特点。结果多数病灶位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干骺端及胫骨近端为主,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状或碟状缺损,边界可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结论纤维骨皮质缺损可以通过影像检查确诊,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能对平片所显示不清的病灶及不典型的病例提供准备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放射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肠病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通常存在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反复腹痛等非特异性肠道表现,同时伴有反复发热、生长发育受限等。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肠病除了影响机体肠道功能外,还存在肠道外器官受累,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口腔、关节、皮肤和眼。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相关。另外炎症肠病的肠外表现可出现在确诊炎症肠病的前后数年,容易造成诊断延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其各种肠外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该文将阐述儿童炎症肠病的肠外表现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儿童 炎症性肠病 肠外表现
  • 简介: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临床上表现为眼眶炎假瘤形式的视神经束膜炎,并且强调区分视神经束膜炎和脱髓鞘的球后视神经炎。方法:病例报道。结果:一个54岁的健康的马来西亚女性,主诉右侧持续头痛3d伴有复视。疼痛与眼球活动相关联。脑部和眼眶MRI显示右侧视神经鞘和眶内脂肪条纹异常增强,未有异常的增强提示脱髓鞘疾病。这名患者诊断为右眼视神经束膜炎。从开始使用全身的类固醇激素,维持并逐渐减量超过6mo。她的症状得到缓解并且直到最近的随访都没有复发。结论:所有的眼眶炎假瘤病例都应该考虑存在视神经束膜炎的可能,在开始治疗前必须与球后视神经炎相鉴别。因为这两种疾病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

  • 标签: 视神经束膜炎 眼眶炎性假瘤 球后视神经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确诊为AIP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分别可见14/12例胰腺肿大,合并肾脏多发病变3例;胰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CT可见4例,MRI检查可见10例;胰管局限性狭窄CT未发现,MRI可见6例;胆管狭窄CT检查可见5例,MRI检查可见ll例。CT及MRI检查对于胰腺形态改变、肾脏病变的检出率一致,但对于胰胆管病变及假包膜形成的显示,MRI较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AIP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相对于CT,MRl对于AIP的特征表现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首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依照目前通用ABPA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ABPA患者的CT图像后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ABPA在CT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2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2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3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5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子形成为ABPA相对特征的CT表现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CT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下腹部隆起7年余,近5个月腹胀加剧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消瘦,无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张力大,稍有触痛。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全腹见巨大囊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其下方囊壁见32mm×24mm低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形态欠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团内,血流稍丰富,阻力指数为0.44。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10mm,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大小为32mm×20mm×17mm。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暗区,范围约40mm×15mm。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为主的混合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待排;②盆腔积液。平扫CT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肿块(图2~3),盆腔积液。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38.58(正常值为0~35),甲胎蛋白、CA19-9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中见盆腹腔一巨大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提起囊肿,见囊肿来源为右侧卵巢,囊壁可及一50mm×40mm的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卵巢黏液囊腺瘤,部分为交界,局部癌变(黏液囊腺癌)。

  • 标签: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伴局部癌变 超声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导下,综合分析新合并的Ⅰ~Ⅲ级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14例行CT检查,12例加行增强扫描;16例行MRI检查,14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病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5例。结果:6例呈类圆形,10例呈分叶状,6例见蘑菇状结节,5例见坏死囊变;T1WI呈等信号7例、呈低等不均匀信号9例;T2WI呈混杂信号11例、呈等信号5例。12例DWI呈低或等偏低信号,4例呈混杂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部分明显强化13例,轻度强化3例。9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9例见肿瘤与硬膜以窄基底相连,5例见脑膜尾征。6例引起邻近骨骼骨质破坏,未见骨质增生、硬化改变。结论:颅内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影像表现有相似处,鉴别有一定困难,误诊率较高,通过仔细分析影像征象,可提高孤立纤维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

  • 标签: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观察组),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21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3例,6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28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腔内积液18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3.02±4.15HU,低于对照组(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20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缺血可逆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着,是诊断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供血障碍 肠管可逆性 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