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模式护理伦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定TBL分组方式、教学设计、评分方式等,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选择临终关怀伦理和安乐死伦理这两部分内容,对310名大专学生开展TBL教学。结果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85.5%~64.5%的学生对TBL分组方式及学习效果很满意;大部分学生自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主动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沟通能力等有了较大进步。结论’rBL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但需注意课前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科学进行学生分组、合理安排课堂内容和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度等。

  • 标签: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护理伦理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主要针对目标性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效果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治疗,随机抽取其中的35(51.5%)例患者,将其分到实验组,应用目标性护理模式进行其精神分裂的生活质量干预,将剩下的33(48.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精神分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长期的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患者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而对照组的患者与实验组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目标性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性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 生活质量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理查房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方法应用“三位一体”即护士、医生、病人或病人家属共同参与进行护理查房与传统查房模式进行比较。结果三位一体模式护理查房在提高护士主动学习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患者满意度及医护协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查房模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三位一体”查房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值得临床推广的查房方法。

  • 标签: 护理查房 三位一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位难产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50例进入活跃期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无明显头盆不称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模式下适时产科干预组(观察组),传统待产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并进行适时产科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进行常规待产。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39.8%,阴道助娩率为15.2%,剖宫产率为45.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4.8%,阴道助娩率为26.0%,剖宫产率为69.2%。结论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孕妇给予全程优质人性化护理加适时产科干预,降低了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提高了产科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产科干预 剖宫产 阴道助产 自然分娩 产科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肺通气功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行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状况、呼吸机管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居家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维持患者肺功能的稳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无创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均为女性。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奥瑞姆自理模式予以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予以护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功能锻炼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奥瑞姆自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中具有可行性,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康复。

  • 标签: 自理模式 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前期课堂教学与后期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探索临床带教的新模式。方法对两届护理本科生224人次临床教学时的考察、调查,通过自身对照和调查的百分比,反映“滚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结果“滚动式教学”弥补了前后期教学的脱节,丰富了护理学教育内涵,有利于提升护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适应能力。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滚动式教学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病人卧床体位对病人舒适度、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人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加强健康教育、改变穿刺后卧位等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俯卧6h后再改为仰卧位。结果两组病人舒适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护理方法减少了术后腰部不适和胃肠道的反应,方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肾穿刺 卧床体位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妇科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方法女性患者180例(20-40岁80例,40-60岁100例),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留置尿管时气囊注水量10ml,对照组尿管气囊注水量为常规的15ml。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不适感,妇科术后溢尿及导尿管滑脱情况;记录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40岁实验组较对照组留置尿管后不适感减轻,无溢尿及尿管脱出;40-60岁实验组较对照组留置尿管后不适感减轻,无尿管脱出,有1例溢尿。结论适当减少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注水量,可以减轻置管后的不适感。

  • 标签: 留置导尿 减少注水量 妇科手术前准备 病人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6S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素养,改进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方法以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6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运用于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结果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落实,使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了血液净化室的工作质量。

  • 标签: 6S管理 护理工作 提高 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l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学与管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4月的实习本科护生40名(观察组),在其l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通过德尔菲(Delphi)函询法界定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的总目标,每个专科围绕临床实践总目标制定并实施专科阶段目标。采用历史对照,以2009年6月-2010年4月具有良好可比性.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的40名实习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及专业论文评审方法衡量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的护理评估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技能操作等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 标签: 目标管理 临床教学 护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新型合作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实施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前后12月,护理质量考核情况以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前后对照比较,我科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护士对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医护配合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行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腰穿的护理,总结影响患儿术后舒适度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探讨提高患儿舒适度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中,我院98例手足口病行腰穿术后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术后舒适度改变的原因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影响腰穿术后患儿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98例手足口病患儿行腰穿术后舒适度改变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腰疼、活动受限、头疼、四肢麻木、恐惧。结论了解患儿行腰穿术后舒适度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显著改变患儿术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手足口病 腰穿 舒适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腰椎手术后禁食患者不同饮水时间对口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行全麻腰椎手术后禁食的患者100例,在麻醉清醒后按患者术后是否有饮水欲望分为实验组(有饮水欲望)与对照组(无饮水欲望),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术后麻醉清醒后肛门未排气时给予饮水5mL,30min后给予饮水10mL;对照组患者按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肛门排气后饮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h与24h口腔舒适度及pH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口腔舒适度评分及口干发生率、唾液pH值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腰椎手术后禁食患者在麻醉清醒后肛门未排气前饮水可有效改善口腔内环境。提高患者口腔舒适度。

  • 标签: 全麻 腰椎手术 饮水 口腔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灵活体位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及舒适程度的影响,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方法将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体位,实验组采用灵活手术体位,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舒适度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平稳,波动范围小,患者舒适,优于对照组。结论灵活体位缩短了常规体位患者头部极度后仰的时间,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的生理状态,患者满意度高,临床效果好。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灵活体位 心率 血压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淋巴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把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0例初次老年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及治疗完成情况。结果干预组对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执行健康教育计划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疗程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淋巴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老年淋巴瘤患者治愈率。

  • 标签: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老年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疼痛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及止痛方法,实验组于入院后即进行评估,手术前1天,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毫克Bid,或术前2小时,400mg顿服,麻醉科配合缝皮前30分钟静滴帕瑞昔布钠40毫克,术后由护士每4小时评估患者疼痛分值,NRS>4分时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镇痛处理,术后每12小时肌注帕瑞昔布钠40毫克至术后60小时,使NRS评分维持在0-3分之间,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处于无痛或微痛状态。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NRS评分≤4分39例。24h疼痛频率≤3次41例。24h需临时应用止痛药≤2次30例。患者满意度在92%以上。疼痛降低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治疗与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病人的疼痛,使医院镇痛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 标签: 无痛病房 围手术期病人 疼痛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放疗科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82例放疗科患者,按照对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42例患者和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焦虑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焦虑改善情况方面,对照组轻度焦虑和中度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重度焦虑发生率(69.05%)明显高于实验组(7.14%),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方面,实验组(95.24%)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放疗科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放疗科患者 不良情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ICC置管化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加以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期间的心理障碍解除程度、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服务人员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主观舒适度及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减轻PICC置管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上、提高化疗患者的主观舒适度、顺利完成化疗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个性化健康教育 PICC置管 化疗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