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费里德·伯恩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硝化甘油炸药是诺贝尔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开创的研究课题,为了这项发明父子间在发明权上有过争议,诺贝尔用耐心和诚实化解了两代发明家的误会。老诺贝尔是“水雷”的发明者。阿费里德·诺贝尔不仅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坚毅、创新的品格,而且子承父业,延续、发展、突破了老诺贝尔研制硝化甘油的路数,付出了毕生精力,把难以利用的硝化甘油制成用于筑路、开矿的达炸药。

  • 标签: 诺贝尔 硝化甘油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2例ICU患者采用电脑抽取方式,划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61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压疮率16.39%低于常规组37.70%,而且在损伤程度方面也低于常规组,两组存在一定差距(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83.61%低于治疗组98.36%,两组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压疮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还能减轻损伤程度,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人文化关怀,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率,从而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压疮管理
  • 简介:是目前已知的作用靶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舒用于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和不能耐受或伊马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08年5月在我国上市。本文就舒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转移性肾细胞癌 多靶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胃肠道间质瘤 治疗失败
  • 简介:分子靶向药物伊马替能够与Bcr-Abl激酶结合而成功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然而该激酶的点突变常导致伊马替耐药,使治疗失败。洛替是一种比伊马替更有效的新型Bcr-abl激酶抑制剂。在Ⅰ期临床研究中,119例伊马替耐药的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水平的洛替,最大耐受剂量为600mg,每日二次口服。推荐Ⅱ期研究的剂量为400mg,每日二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皮疹、脂肪酶和胆红素升高。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分别有92%(53%)、72%(48%)、39%(27%)获得了血液学/细胞遗传学缓解。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Bcr-Abl激酶抑制剂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如伊马替洛替和达沙替,并有可能延迟或预防耐药的出现。一些研究试图通过鉴定病人的突变类型而预测这些药物的效果。

  • 标签: 靶向药物 伊马替尼 尼洛替尼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地在治疗心绞痛(顽固性)过程中对患者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ST-T段的影响。方法对照组4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尼可地,比较分析患者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电图ST-T段改变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可地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绞痛发作现状,但是对于心电图ST-T段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尼可地尔 顽固性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ST-T段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可地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7 年 8 月 -201 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 不稳定心绞痛 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 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有患者 40 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研究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可地治疗 。 比较两组的 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后血脂水平 。结果 研究 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 5.00 % VS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研究 组 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可地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 ,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值得进行大力的 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尼可地尔片 阿托伐他汀钙片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效果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可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地5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治疗4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可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钙 尼可地尔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绝经后要求取出节育器的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雌醇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并于单用雌醇和单用米索前列醇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三组宫颈软化程度、术中反应和取器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雌醇组和米索前列醇组,术中不良反应少,取器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醇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对取出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 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对于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90位绝经后妇女节育器取出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其中30位患者进行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而另外的60位患者则分别进行雌醇和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3组临床治疗的不同效果以及节育器取出的成功率情况。结果在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采用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相对于两种药物单独进行使用所得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无论是术中反应还是节育器取出的成功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更加符合绝经后妇女以及家属的要求。结论在对绝经后妇女进行节育器取出的操作过程中采用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成功率高、损伤情况轻微,而且保证了操作的有效安全性,所以具有推广的积极性意义。

  • 标签: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可地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和对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择电脑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共60例,对照组采取缬沙坦单一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联合可地治疗,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19.25±1.02)ug/L、CRP(1.91±0.08)m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采用缬沙坦联合可地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减少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尼可地尔 治疗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效果 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加强营养指导和保健服务是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高危妊娠的营养指导和保健服务等方面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 标签: 高危妊娠 孕妇 营养指导 保健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地进行治疗对患者左心室功能以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2021年月~2022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单盲法”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39例)执行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组(n=39例)执行常规治疗联合可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左心室功能以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等临床指标。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左心室功能以及Lp-PLA2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可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以及斑块稳定性,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尼可地尔 左心室功能 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可地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时对其病情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9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5例并给予其可地治疗,以及研究组45例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心肌酶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可地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其心肌损伤,并可以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并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尼可地尔 氯吡格雷 心肌酶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可地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可地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AVI、LVMI及LVE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MP-9、TNF-α、CHI3L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地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左西孟旦 射血分数保留型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肝癌术后复发给予信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免疫治疗,疗效及耐受性良好。用药12次后患者胸腹部及四肢散发皮疹,色鲜红,伴瘙痒。口服氯雷他定及外用卤米松乳膏后,患者皮疹稍好转。继续应用信利单抗2次,患者皮疹未见明显扩散。继续使用信利单抗第3次后,患者突发全身大面积皮疹,迅速发展为水疱、溃疡,皮肤有渗血及渗液,伴瘙痒和疼痛。诊断为药疹,考虑可能为信利单抗诱发。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60 mg静脉滴注、1次/d,并予抗过敏、抗感染、保护黏膜、皮肤护理等治疗1周,患者皮疹病情反复;增加甲泼尼龙剂量治疗1周,患者病情未缓解且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肝癌术后,伴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给予积极治疗措施,仍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药疹 信迪利单抗
  • 简介:目的梅埃病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埃病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埃病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埃病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埃病占全部梅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埃病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病是儿童梅埃病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埃病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埃病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舒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ISIWedofScience,CNKICochrane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所有入选的文献当中,舒单用或联合化疗药物/靶向药物治疗晚期NSCLC能提高客观缓解率,且无进展疾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时间中位数较未使用舒组长。结论舒单用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舒尼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胃肠间质瘤(GIST)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放化疗都不敏感,转移性GIST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3-4个月,中位生存期只有15个月左右。目前有效的治疗是局部手术切除,术后接受伊马替(格列卫)靶向治疗。对于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肿瘤也可直接用伊马替。伊马替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58个月,是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但是近年发现,近11%的患者对伊马替原发性耐药,7%的患者不能耐受伊马替治疗,且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治疗20-24个月肿瘤会出现进展。

  • 标签: 靶向治疗 胃肠间质瘤 低血糖昏迷 舒尼替尼 间叶源性肿瘤 中位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