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国内已逐渐向海上大规模、大功率方向发展,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安装环境的制约因素,综合阐述了适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发展方向。

  • 标签: 风能变流器 海上风力发电
  • 简介:摘要高频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手术进程,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中出血。因此它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等优点。由于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量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正确地掌握高频刀在手术中的安全应用对于提高手术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频电刀 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
  • 简介:螺杆泵在正常运行中驱动端出现漏油,在经过维修人员的检查维修后没有发现原因,也没有解决漏油的故障,因此决定对该螺杆泵进行解体,分析产生漏油的原因,解决漏油故障,同时进一步了解螺杆泵的内部构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更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 标签: 螺杆泵 机械密封 轴承 漏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监测技术与护理。方法对需要进行心监测的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室内要求保持温度不低于18℃,以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干扰。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半坐卧位。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正确,并尽量避开除颤时电极板放置的位置。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每天定时回顾患者的24小时心监测情况并及时记录。对躁动的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落及导线打折缠绕。

  • 标签: 心电监测 护理
  • 简介:临床心脏生理是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内生理、食道心脏生理、程序刺激、心脏内膜与心脏外膜标测。心脏内生理是以腔内希氏束图为主的临床心脏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内不同部位的电位图,包括希氏束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的刺激,观察心脏内诸电位图的变化,以了解心脏的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及心律失常,它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有创性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 标签: 有效不应期 希氏束电图 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房结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并置于25℃水浴8h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乙腈0.05%三氟乙酸(307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8nm,柱温30℃,进样量20?L。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阿魏酸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高频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大肠息肉病人纳入研究,均接受电子肠镜下高频切圈套治疗,观察分析息肉分布情况、病理分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大肠息肉病人均切除成功,成功率为100.00%;单发性息肉58例,多发性息肉42例;息肉分布最多是乙状结肠,占36.00%;病理分型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占75.31%;出血5例,出血率为5.00%。结论大肠息肉应用电子肠镜下高频切圈套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 大肠息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详细阐述胃肠息肉实施内镜下高频切(无痛苦)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100例胃肠息肉病患均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我院收取,均给予内镜下高频切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应用组(n=50)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组息肉消失用时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互比(P<0.05)。结论对无痛苦内镜下高频切术给予胃肠息肉病患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满意度的意义重大,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苦 内镜 高频电凝电切 胃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胃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的治疗对胃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期间护理干预要点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头痛眩晕患者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0%)、总满意度(97.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提升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头痛眩晕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镜下高频切胃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78例胃息肉患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并进行常规护理,以待患者恢复;另一方面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78例胃息肉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调查与研究,总结成效。结果两组胃息肉的患者通过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案,其结果有了明显的不同,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结论内镜下进行高频切胃息肉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自身整体的效果具有显著疗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电切 胃息肉 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肠镜下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肠镜下高频切除术,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切术的相关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所有患者治疗结肠息肉的优良率达到93.1%,治疗效果较优。结论高频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治疗效果较好,再配以合理的手术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息肉 肠镜 电凝电切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胃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的治疗对胃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隔离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当上肺静脉未能被隔离,在冷冻消融并隔离同侧下肺静脉的同时,上肺静脉也出现了隔离效应)的生理和肺静脉-左心房解剖特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阜外医院首次行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04例。选取首次180 s冷冻结束时未达到左上或右上肺静脉隔离的患者89例,其中35例发生了交互效应,纳入交互效应组,余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交互效应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术中肺静脉电位变化情况、肺静脉冷冻消融时间和次数以及肺静脉-左心房的解剖特征。结果交互效应组中,33例(33/35,94.3%)患者左上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交互效应组中所有患者在上肺静脉冷冻消融过程中均出现肺静脉电位延迟,而对照组有39例(39/54,72.2%)电位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发生交互效应的33例,其左上肺冷冻消融时间短于对照组[(281.1±103.1) s对(335.2±85.6) s,P<0.05],冷冻消融次数少于对照组[(1.85±0.86)次对(2.12±0.65)次,P<0.05]。交互效应组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对照组[(6.12±1.19) mm对(7.63±1.39) mm,P<0.05],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亦短于对照组[(6.25±0.21) mm对(8.44±1.58) mm,P<0.05];左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短于右侧上、下肺静脉间平均距离[(6.68±1.45) mm对(8.32±1.61) mm,P<0.05]。结论左侧肺静脉发生交互效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右侧肺静脉,肺静脉电位延迟是发生交互效应的前提,上、下肺静脉较短的间距对于发生交互效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 肺静脉隔离 交互效应 解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下对下消化道息肉实施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时限,以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50例为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设2组加以研究,每组患者各为25例。所有对象均实施切治疗,参照组于常规内镜下完成手术,试验组于无痛肠镜下完成手术。比较2组手术的情况、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结果:2组对比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无痛肠镜 下消化道息肉 电凝电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结肠息肉患者实施内镜下高频切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诊疗的76例结肠息肉病例,依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选择传统开腹术切除息肉,观察组38例于内镜下行高频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出血、术后卧床时间及手术安全等情况。结果两组的息肉均经手术顺利切除。手术操作时间的对比,观察组的平均用时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指标上,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可见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是10.53%,相比对照组的31.58%明显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内镜下对结肠息肉患者行高频切术治疗具有较理想的疗效,且手术安全性好,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普及使用。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