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超前消耗、环境急剧恶化的空前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的现代城市规划,决定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只能追求以公共交通为基础的高质量的可达性。具有多项显著优点的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运输模式),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必须在依托改善既有公交系统、并通过优化网络便捷换乘而达到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它的建造运营成本。

  • 标签: 车站规划 轨道交通 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交通微小动脉瘤(≤3.0mm)介入治疗的效果、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其余均行单纯弹簧圈栓塞。结果10例患者中弹簧圈成功栓塞,且术中均未发生破裂,造影均证实达到致密填塞;术后复查CT示颅内无血肿,5~14天出院,出院时GOS评分5分9例,4分1例。3~6月后,6名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显示填塞满意,无造影剂在瘤腔内显影。1例患者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数日死亡。治疗有效率达91%。结论术前评估充分,术中操作精细,灵活应用各种栓塞手术技巧,选用适合的栓塞材料,可以明显降低栓塞手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 疗效
  • 简介:新疆伊犁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交通不发达,当地居民外出时多驾乘拖拉机,因拖拉机翻车致伤的患者较多。为此笔者对本单位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小型拖拉机翻车后致烫伤的327例患者进行分析,拟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助于减少和预防该类烫伤的发生。

  • 标签: 交通事故 伊犁地区 伤患者 新疆 流行病学特征 烫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26例(34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病临床资料.结果每条肢体离断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1~5支,平均3.5支,术后临床评分(2.48±0.25)分较术前(6.54±0.93)分明显降低(t=21.497,P<0.01).平均随访12月,14/16条肢体(87.5%)溃疡于术后20天~45天内愈合,愈合后无溃疡复发.结论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静脉性溃疡患者.

  • 标签: 下肢慢性静脉病 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性溃疡 交通支静脉离断术 手术治疗 内镜
  • 简介: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在一些投入运营年限较长的地铁中,存在能耗较高、电能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造成了电能浪费,而且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电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地铁用电的全过程、动态化监督管理,在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提高电能利用率。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电能管理现状,随后就电能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具体应用展开了简要分析。

  • 标签: 电能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 实时监测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警联动交通事故急救模式与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5年以来收治的3500例交通事故患者为例,根据事故急救实施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00例)与观察组(20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交通事故急救模式,即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迅速派遣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奔赴事故现场,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医警联动交通事故急救模式,即派遣一支急救医疗小组24h与交警队共同值班。观察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情况。结果研究分析发现①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警至入院时间比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交通事故患者,采用医警联动交通事故合作急救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

  • 标签: 医警联动 交通事故 急救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护理要点以及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交通事故创伤伤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要点和措施。结果通过院前及时且积极地急救,有94例伤员急救成功,2例于事故现场死亡,有4例伤员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通过本次结果的分析可知,在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对伤员伤情进行合理地评估,加强保温、呼吸支持、转送过程中监护以及循环支持等,是急救成功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急救 交通事故 护理 创伤 院前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0例(61条患肢)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发现患肢深静脉通畅,但有明显血液倒流。CEAP分级:C6级36条患肢,C5级25条患肢。全组患肢均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行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4~14个月,溃疡均未复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创伤轻微、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

  • 标签: 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深静脉血液倒流 静脉性溃疡形成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栓塞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闯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北京市 交通系统职工 HIV/AIDS 防治知识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该26例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手术方式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术。26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外包窄术。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10例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16例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小,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溃疡 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孕妇腹部复合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事故所致资料完整的孕妇腹部外伤10例。结果单纯子宫破裂出血者3例,子宫破裂出血并腹部复合伤者2例,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伤性流产、出血,无其他外伤者5例。结论交通事故致孕妇流产后腹部外伤者以多层螺旋CT检查首选,但妇孕未流产者不宜行CT检查。

  • 标签: 孕妇 腹部外伤 流产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和交通安全知识、行为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连平县元善镇在校中小学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其交通伤害、交通安全知识、危险行为和暴露危险因素等情况。结果共调查农村9726名中小学生,其交通伤害发生率为7.94%,男生高于女生,与学生的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小学三~五年级较高(8.71%~11.96%),六年级最低(4.73%);认知正确率在52.04%~82.11%之间,有危险行为的学生占21.44%~23.67%;57.90%~85.23%的学生暴露在交通危险因素中。结论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贫乏,大部分学生暴露在危险因素中。农村学生交通伤害干预急待开展。

  • 标签: 农村人口 学生 伤害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轨道交通建设中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通信业务当前困局,首先对当前较为广泛的公务电话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相关问题。然后提出软交换技术的充分优势。最后基于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软交换技术前提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以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进行充分论述,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轨道交通 软交换技术 公务电话 系统
  • 简介:摘要:交通事故伤害鉴定作为法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扮演着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法医临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凭借临床技术与医学专业知识,对伤情评估、伤害类型鉴定以及伤害时间确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法医临床的应用,不仅使得交通事故的损害程度能够得到准确界定,也为司法判决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法医临床在交通事故伤害鉴定中的实际应用与价值,为维护司法公正提供更为精准的技术支持。通过对相关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将突显法医临床在交通事故伤害鉴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其对于确保道路安全与司法权益的重要性。

  • 标签: 法医临床 交通事故 伤害鉴定 应用实践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