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质量监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浙江省第四周期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内容。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立足评审标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医院的质量监督反馈体系,建立了可追溯的质量与安全闭环督查体系。该体系可以实现督查问题储存与抽取、督查结果在线记录、督查结果实时反馈、被督查科室整改意见线上反馈、职能科室追踪评价5大功能点。该体系运行后,医院的质量督查作业流程全部实现信息化操作,所有时间点均可在线追踪,提高了医院质量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医疗制度的落实与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指标的持续提升。

  • 标签: 质量控制 等级医院评审 质量监督 信息技术 反馈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实践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评价两组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27.56±8.62)分、操作实践考核成绩为(60.02±8.4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4.75±8.96)分、(53.72±9.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表现和教师教学自评分别为(4.78±0.63)分和(4.80±0.4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9±0.46)分和(3.75±0.63)分,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3±0.59)分、(4.70±0.71)分和(4.59±0.6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2±0.73)分、(3.85±0.69)分和(3.26±0.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时视听反馈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医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触觉振动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恢复期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日配合人体步态增加1 h的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每周5 d;对照组每日增加自行步行训练1 h,每周5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ime up and go(TUG)行走测试、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使用美国产Gaitrite步态分析仪获取2组患者的步态参数,选取健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时长/健侧单支撑相时长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健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时长/健侧单支撑相时长、BBS评分、TUG测试时长、FMA-LE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健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时长/健侧单支撑相时长、BBS评分、TUG测试时长、FMA-L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健侧步长[(60.2±8.2)cm]、患侧单支撑相时长/健侧单支撑相时长[(0.92±0.03)]、BBS评分[(42.9±5.5)分]、FMA-LE评分[(31.4±2.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TUG测试时长[(15.3±5.4)s]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平衡与步行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 标签: 振动 反馈 脑卒中 平衡 步态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探讨生物反馈在康复中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CNKI中有关生物反馈在康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经格式转换后,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019篇文献,经人工筛选,剔除会议类文献77篇,共纳入文献942篇;图谱中共有126位作者被纳入,其中有19位作者的发文量≥3篇,有4所机构的发文量≥3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有167个关键词被纳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生物反馈、脑卒中、电刺激。结论生物反馈在康复中应用的文献数量呈增加趋势,作者发文量有待提升;研究机构少,相互之间合作较少;脑卒中和产后盆底康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CiteSpace 生物反馈 康复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髓损伤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患者自主排尿训练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6例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48例患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3.7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以及最大尿流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排尿 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30例,根据随机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测定,记录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SEMG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盆底肌SEMG值除在盆底肌放松状态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SEMG平均值高于治疗前,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40%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水平。结论电针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 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二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对慢阻肺疾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慢阻肺疾病病人 74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 74例病人根据信封法平均分为 α组和 β组 2组, α组( 37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 β组( 37例)病人接受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分析 2组肺功能改善优良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评分。 结果:护理后,β组肺功能改善优良率 94.59%,生活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评分( 91.11±12.05)分,均明显高于 α组 75.68%、( 81.52±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对慢阻肺疾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显著。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慢阻肺疾病 肺功能改善优良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反馈基础上辅助3D快速成型技术进行成人阴茎虚拟手术仿真研究,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出方法。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选取内蒙古汉族成年男性20例(20~50岁),将受试者从髂嵴上缘到阴茎下缘的连续CT二维数据导入计算机,用Magics RP软件,三维重建阴茎及毗邻结构,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阴茎及毗邻结构的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RP)模型。在Free Form系统下,基于力反馈设备进行成人阴茎数字化虚拟仿真修复手术操作。结果用Free Form系统进行成人阴茎虚拟整形修复手术,在阴茎三维立体模型上随意操作,为定量化手术设计、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最大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结论阴茎RP模型能较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内部空间毗邻关系,在力反馈基础上,使医师从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仿真手术过程,为精准进行成人阴茎修复手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阴茎 力学 力反馈 快速成型 手术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姿势反馈式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选取48例脑卒中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与对照组(n=24)。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反馈式作业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为三个月,并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及手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两组评定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及MBI评分(观察组29.58±5.64分,44.51±10.72分;对照组29.33±5.58分,44.58±9.77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后评分均有所提升。(观察组38.58±7.03分,74.42±6.80分;对照组37.29±8.38分,63.33±9.40分)。观察组评分两项评定均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反馈式作业训练较之前常规康复治疗对于提高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及手功能疗效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姿势反馈式作业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总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周、4周、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WHOQOL-100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在治疗第8周,观察组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惊恐障碍 生物反馈 艾司西酞普兰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馈式健康宣教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产妇分成反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产妇,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反馈组产妇反馈式健康宣教。比较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反馈组产妇掌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产妇产后护理中,可有效改善产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新生儿产后知识的掌握水平,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 标签: 反馈式健康宣教 产妇 产后护理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恐惧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恐惧障碍患者 9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脑电生物反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1],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二周、四周以及第八周的总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对恐惧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恐惧障碍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献血不合格者电话反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一对一电话通知的方式反馈献血不合格信息,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3439例献血者无一例发生投诉、纠纷,1920例ALT不合格献血者中,1674例复查后符合献血标准者重新参加献血,176例明确表示有再次献血意向;1519例其他项目不合格者中30%献血者愿意为无偿献血做义务宣传员,或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继续献爱心。结论做好献血不合格者的心理护理,对稳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 不合格 信息 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录像反馈法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2013级43名全日制本科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4名在甲状腺乳腺外科轮转实习的医学生为实验组,另外同期在外科实习的19名医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录像反馈式教学法,利用手机录像投影仪播放方式采集换药及询问病史2项临床工作,后进行点评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实习。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比两者在教学相关问题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相关教学问题上均提示获得较好效果或收获,对照组也认为试验方法对比常规方法有更好学习效果。结论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被教师应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录像反馈法 医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抽动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7例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抽动症的6—14岁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训练40次,治疗中结合心理干预。结果37例患儿治疗后15例显效、19例有效、2例未坚持治疗、1例无效,总有效率9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是抽动症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心理干预 抽动症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在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核,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法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来科教部培训中心进行护理技能培训 154 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培训方法将 154 例医护人员进行分组,实验组( n=77 )与对照组( n=77 ),采用传统方法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录像反馈式练习 77 例医护人员为实验组,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医护人员考核成绩、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 结果 :实验组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电除颤、静脉输液 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医护人员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应用录像反馈式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综合能力,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 技能培训 录像反馈式练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在阴道分娩患者盆底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初次阴道分娩,于产后6~7周复查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肌电压,漏尿量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肌电压升高,漏尿量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肌电压、漏尿量、性生活满意度三方面有显著性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阴道分娩不同程度损害患者的盆底功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能显著改善盆底功能,提高阴道肌力,减少漏尿量,增加性生活满意度。

  • 标签: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在控制器的前向路径中使用滤波器,滤除共振频率上的系统响应。通过前置滤波器滤除某些波段的信号可以让控制器在保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更自由地使用调节器增益来改善命令和反馈的跟随性。

  • 标签: